专利名称:夹层底托防烫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盒,特别涉及一种使用时耐热不烫手及使用安全的夹层底托防烫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食品工业紧跟形势发展,以快捷方便的食品满足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尤其是方便面是大家喜爱的方便食品,而包装盒大多采用纸碗或纸袋,由于纸袋还需另备碗不方便,而纸碗不耐热,冲入热水会烫手不安全,有待改进。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创作人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及技术理念,经研究、开发,而终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夹层底托防烫盒,以解决使其耐热不烫手及使用安全的技术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夹层底托防烫盒,包括一上塑盒,其特征是该上塑盒下端外壁环设一内凹台阶,内凹台阶下方环设一凸扣环并与一底托扣合,该底托呈凹槽状,其上端内壁环设有与上塑盒凸扣环扣合的凹扣槽,底托顶端与上塑盒的内凹台阶吻合,上塑盒底部与底托底部之间形成隔热空间;该底托内的底部中央设一凸部,凸部顶端顶抵上塑盒底部;该凸部呈圆形、多边形或十字形;该上塑盒顶端周边设有圆滑的翻边;该底托顶端周边设有圆滑的翻边;
该夹层底托防烫盒为圆形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是在上塑盒下端外壁环设的凸扣环与呈凹槽状的底托扣合,底托上端内壁环设有与上塑盒凸扣环扣合的凹扣槽,使上塑盒底部与底托底部之间形成一隔热空间,使用时耐热不烫手,底托底层中央设一凸部,凸部顶端顶抵上塑盒底部,使用时上塑盒受热水及重量影响不会塌陷,上塑盒稳固的套装于底座上,上塑盒顶端及底托顶端均设有圆滑的翻边,不会刮伤手,从而解决了使其耐热不烫手及使用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优点如下1、本实用新型的上塑盒与底托扣合产生间隙,形成隔热空间,使用时不烫手,方便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底托中央的凸部顶端顶抵上塑盒底部,使用时受热水及重量影响不会塌陷,使上塑盒扣合稳固,组装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上塑盒及底托顶端有圆滑的翻边,使用安全不会刮伤手,而具实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该夹层底托防烫盒100,包括一上塑盒10,其中,该上塑盒10下端外壁环设一内凹台阶14,内凹台阶14下方环设一凸扣环11并与一底托20扣合,该底托20呈凹槽状,其上端内壁环设有与上塑盒10凸扣环11扣合的凹扣槽21,底托20顶端与上塑盒10的内凹台阶14吻合,上塑盒10底部13与底托20底部23之间形成隔热空间25;该底托20内的底部23中央设一凸部24,凸部24顶端顶抵上塑盒10底部13;该凸部24呈圆形、多边形或十字形;
该上塑盒10顶端周边设有圆滑的翻边12;该底托20顶端周边设有圆滑的翻边22;该夹层底托防烫盒100为圆形或方形。
使用时上塑盒底部与底托底部之间形成一隔热空间,耐热不烫手,底托底层凸部顶抵上塑盒底部,上塑盒受热水及重量影响不会塌陷,上塑盒稳固的套装于底座上,上塑盒顶端及底托顶端均设有圆滑的翻边,不会刮伤手,而具安全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升了使用功效,具有实用性,符合实用新型专利各要件,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夹层底托防烫盒,包括一上塑盒,其特征是该上塑盒下端外壁环设一内凹台阶,内凹台阶下方环设一凸扣环并与一底托扣合,该底托呈凹槽状,其上端内壁环设有与上塑盒凸扣环扣合的凹扣槽,底托顶端与上塑盒的内凹台阶吻合,上塑盒底部与底托底部之间形成隔热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底托防烫盒,其特征是该底托内的底部中央设一凸部,凸部顶端顶抵上塑盒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层底托防烫盒,其特征是该凸部呈圆形、多边形或十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夹层底托防烫盒,其特征是该上塑盒顶端周边设有圆滑的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夹层底托防烫盒,其特征是该底托顶端周边设有圆滑的翻边。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夹层底托防烫盒,其特征是该夹层底托防烫盒为圆形或方形。
专利摘要一种夹层底托防烫盒,包括一上塑盒,其特征是该上塑盒下端外壁环设一内凹台阶,内凹台阶下方环设一凸扣环并与一底托扣合,底托呈凹槽状,其上端内壁环设有与上塑盒凸扣环扣合的凹扣槽,底托顶端与上塑盒的内凹台阶吻合,上塑盒底部与底托底部之间形成隔热空间,底托内的底部中央设一凸部,凸部顶端顶抵上塑盒底部,凸部呈圆形、多边形或十字形,上塑盒及底托顶端周边设有圆滑的翻边;使用时上塑盒底部与底托底部之间形成一隔热空间,耐热不烫手,底托底层凸部顶抵上塑盒底部,上塑盒受热水及重量影响不会塌陷,上塑盒稳固的套装于底座上,上塑盒顶端及底托顶端均设有圆滑的翻边,不会刮伤手,而具安全实用性。
文档编号A47G19/00GK2824745SQ20052012198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6日
发明者于滨 申请人:于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