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陶瓷磁化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化杯,一种陶瓷材料与磁性材料组成一体的具有磁极净化功能的饮用杯子。
背景技术:
现有磁化杯种类繁多,但其结构却大同小异,一般都用永磁体切割成小块装在杯体壁、杯底内相对应位置,以其使杯内饮料净化。由此而产生如何使磁力线分布均匀问题,由此不得不使用附加的支撑架、隔离块等固定磁体的附加物和外壳等,永磁体分割愈小,永磁体损耗愈大,且附加的固定架、隔离块愈多,使杯子结构愈复杂,加工困难,如CN92206195.5提出一种多级多极磁化杯,围绕杯胆四周的磁体夹持架上具有二级或多于二级的磁体槽孔,每级磁体槽孔数目为4个或4个以上构成多极磁体槽孔,在每个槽孔存放一块铁氧体永磁体。这种复杂的结构使制造成本远远超过使用价值,不利于磁化杯的推广应用。为此一种结构简单、磁化效率高、使用方便,价格适宜的陶瓷磁化杯将为市场所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磁化杯结构复杂,加工困难,价格高的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磁化效率高的陶瓷磁化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陶瓷磁化杯,包括陶土内层和瓷釉外层,其特征是在陶土层中均匀设置永磁铁氧体,所述铁氧体与陶土和瓷釉连结成一体结构。
铁氧体均匀设置在陶瓷体内并与陶瓷体已烧结方式连结成一体的结构,形成晶体各向异性。在杯壁进行不同方向充磁,充磁后的剩余感应强度在1000~2000高斯。磁体与非磁体之间产生许多分界面,如磁—陶—液之间界面、磁—陶—瓷—气之间界面。它们在分边界两侧都是连续分布的,根据磁力线在边界面上的折射原理,在磁—陶—液之间界面有一半左右磁力线均连续平行指向杯体内腔中,不同位置永磁体的磁力线在杯体内腔交叉分布产生叠加和聚焦作用。由于杯体外层为瓷釉层,存在磁—陶—瓷—气之间界面,从永磁体分界面连续分布的磁力线经过陶土界面、瓷釉界面、空气界面三次折射,其余大部分磁力线在杯体壁内交叉分布。由于腔体壁均匀分布的许多永磁体在陶瓷杯内产生磁力线交叉分布产生叠加和聚焦,实现杯体内饮料的强磁性净化作用。
图1为陶瓷磁化杯体纵剖面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杯体纵剖面图。
图4为再一实施例杯体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铁氧体材料选用钡铁氧体预先制成圆球形磁珠3嵌于用陶土2制成的坯体壁1中,经烧结磁珠3与陶土2连结成一体,所用铁氧体3的直径为杯体壁或杯底厚度的1/2~1/3,圆形铁氧体3之间的距离为其直径的2~4倍,铁氧体磁珠与陶土经烧结后形成杯内胆,杯体外壁可以在陶土材料外加一层彩色瓷釉4和透明瓷釉5,在瓷釉层印上花纹色彩图案等,然后烧结成型。也可以在陶瓷层作内胆外加一层金属层作外壳6,在金属层上同样可设计美化的装饰图案。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横切面A-A剖视图,它表示杯体1的圆杯壁都均匀嵌入圆珠形铁氧体磁珠3,铁氧体磁珠3之间的距离也为铁氧体磁珠的2~4倍。由铁氧体磁珠与陶土经烧结后形成内胆的杯壁和杯底。
铁氧体也可以预先制成矩形方块,嵌于陶土2制成的坯体壁1内,内胆由陶土坯嵌入预先制成正方形磁块3形成,方形中心线宽度为杯体壁厚度的1/2~1/3,方形铁氧体块3之间的距离为铁氧体边长的2~4倍。图4表示杯体外罩一层金属外壳6,其表面印有装饰花纹和彩色图案。这种杯由金属外壳和陶瓷内胆组成,在陶瓷内胆中均匀嵌入铁氧化磁珠或铁氧体磁块。
从以上实施例的结构表明,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和制作工艺简单、快捷优点,在具有磁化净水功能基础继承传统陶瓷文化,价格相对低廉,因而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1.陶瓷磁化杯,包括陶土内层和瓷釉外层,其特征是在陶土层中均匀设置永磁铁氧体,所述铁氧体与陶土和瓷釉连结成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磁化杯,其特征是铁氧体(3)的直径为杯体壁或杯底厚度的1/2~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磁化杯,其特征是铁氧体(3)之间的距离为其直径的2~4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磁化杯,其特征是瓷釉外层由彩色瓷釉(4)和透明瓷釉(5)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磁化杯,其特征是在杯体外罩一层金属外壳(6)。
专利摘要陶瓷磁化杯,包括陶土内层和瓷釉外层,在陶土层中均匀设置永磁铁氧体,所述永磁铁氧体与陶土和瓷釉连结成一体结构。永磁铁氧体与陶土经烧结后形成内胆的杯壁和杯底,经充磁后永磁铁氧体形成各向异性晶体,陶瓷杯整体磁力线上都在杯体之内折射,折射后呈交叉分布,实现对杯体内饮料的磁性净化作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和制作工艺简单、快捷优点,在利用磁化净水功能基础上继承传统陶瓷文化,价格相对低廉,具有较大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A47G19/22GK2923679SQ20062010121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4日
发明者严成芳, 周绍松 申请人:严成芳, 周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