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及电饭煲蒸汽筒导流方法

文档序号:1478257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饭煲及电饭煲蒸汽筒导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饭煲、和一种能够降低流速、自动分离汽液的电饭煲蒸 汽筒导流方法。
技术背景现有的电饭煲中的蒸汽筒的结构设计为,其蒸汽筒的安装位置在电饭煲外 盖的上部,电饭煲的煲盖上所设的蒸汽导流装置的内部为空腔结构,蒸汽筒的内部设有一根通过进汽孔与煲体内部相通的导汽管,顶面上设有排汽孔;在排 汽孔与导流管之间设有从蒸汽引导装置的顶面内侧向下伸出的挡板;在蒸汽引 导装置的底面设有回流缺口 ,并且在所述的回流缺口下装有起单向阀作用的硅 胶件。在煮饭时,蒸汽和米汤混合物由进气孔进入导气管,顺流而上到了蒸汽 筒内部后遇到挡板,经过回转流运之后,蒸汽通过排气管排到外部,而汤汁液 体落入底部,通过回流缺口流回锅内,硅胶件起单向阀的作用。上述结构的不 足不处 一是当蒸汽流速高时,汤水来不及分离便从蒸汽筒中飞溅出来;二是 蒸汽筒结构复杂,部件多,所需的工装及工序复杂,加大了制造成本,成口率 低。发明内容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一是使锅中的米汤沸腾产生的汽 泡,在蒸汽筒内部所设置的回转流动的导流回路中,减慢蒸汽和米汤混合物的 流动速度,使汤水通过其上的滴水孔回流到锅内,蒸汽从排气口排出,从而提 高了防米汤溢出的效果;二是蒸气筒采用整体注塑结构,减少部件、简化装配工序,达到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蒸汽筒位于电饭煲外盖的内侧, 是本发明的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一是由于蒸汽筒排气口位于电饭煲 外盖内侧且外盖上的排气孔与蒸汽筒的排气孔呈错位导通,因此实现了蒸汽与 米汤混合物的二次分离,确保了无米汤从外盖排气孔中溢出或喷出;二是将蒸 汽筒设置在电饭煲外盖的内侧,使外盖的手感性和感观性更好。2、由第一路蒸 汽导流回路和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构成的迷宫式汽液分离回路,是本发明的特 征之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迷宫式汽液回路在结构设计上呈环状套环状, 而环状导流回路在流体上系阻尼流体回路,也就是说,通过阻尼流体回路(迷 宫式汽液回路)的流体,在通过阻尼流体回路时,流体所受到的阻力非常大, 能量损失大,其结果造成流体流动缓慢,汽、水、物分离,汽体从迷宫式汽液 分离回路开放部经电饭煲外盖上的排气孔排出,而水从迷宫式汽液分离回路底 面上的滴水处流回锅内,米粒则沉淀在回路内,从而达到本发明的设计目的。3、 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壁的顶端的端面呈斜角且与外盖的盖壁相匹配,是本发明 的特征之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可以使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与外盖的盖壁共 同构成封闭式强制阻尼式回路,当高压蒸汽夹带着米汤从蒸汽进口进入第一路 蒸汽导流回路时,由于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除进口和出口外,其壁与外盖构成 封闭式导流回路,米汤在与封闭式导流回路在强制通过回路的瞬间,其米汤液 体和米汤中的米粒不可避免地与封闭式导流回路壁产生剧烈碰撞,致使高压流 体迅速减压、减速,米粒碰撞下沉至底,从而实现了减速、减压、汽液分离的 目的。技术方案1:电饭煲,电饭煲外盖的上部设有蒸汽筒,所述的蒸汽筒位于 电饭煲外盖的盖内且蒸汽筒的蒸汽排口与外盖的排气口相通。技术方案2:电饭煲蒸汽筒导流方法,包括将蒸汽筒安装在电饭煲外盖 的盖内,在蒸汽筒底部中央设置蒸汽管道且在管道的壁上开设蒸汽进口,使蒸 汽和米汤由蒸汽管道壁上的蒸汽进口进入围绕蒸汽管道壁构成的第一路蒸汽导 流回路且在第一种蒸汽导流回路壁的作用下、改变从进气口流入的蒸气和米汤的方向、由与蒸汽进口方向相反的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壁的开口处进入围绕第 一路蒸汽导流回路壁构成的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中,在蒸汽和米汤通过第一路 和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过程中,使蒸汽和米汤的流动速度降低、蒸汽与水分 离,其蒸汽由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经外盖的排气孔排出,汤水从第二路蒸汽导 流回路底面上的滴水孔处流回锅内。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 一是迷宫式蒸汽导流回路的设计,使进入迷宫式 导流回路中的高压米汤混合物,能够在通过迷宫式导流回路的过程中,其高压 米汤被迷宫回路迅速强制阻尼减压、减速,使米粒碰撞下沉至底,从而达到了汽液分离的目的,避免了米汤从电饭煲排气口溢出的不足;二是一体化整体结构的设计,不仅具有结构新颖、独特、简单的特点,而且简化了装配工序,最 大限度地节约了生产成本。


图1是蒸汽筒安装在电饭煲外盖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蒸汽筒与电饭煲外盖的安装方向示意图。 图3是蒸汽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蒸气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蒸汽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h参照附图1 5。在本实施例的电饭煲中,所述的蒸汽筒3安装 在电饭煲外盖4的盖内,电饭煲1外盖4的上部设有蒸汽筒3,参见附图书l。 蒸汽筒3中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壁设有蒸汽筒卡接孔7,该卡接孔7与外盖4 内侧的蒸汽筒安装筒壁卡接,且通过密封热圈3与放热板2呈密封结合,参见 附图1。位于电饭煲1外盖4的内侧且蒸汽筒3的蒸汽排口与外盖的排气口 9 相通。蒸汽筒3的蒸汽排口与外盖4的排气口9错位相通,参见附图4,这样 做的目的在于对流体进行二次阻尼,确保蒸气及米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直接 喷射到电饭煲盖外。所述的蒸汽筒3底部中央设有蒸汽管道且蒸汽管道的壁上开有蒸汽进口 8,围绕蒸汽管道壁间距设有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且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出口与蒸汽进口的方向相反,围绕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壁间距 设有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且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壁低于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壁,参见附图3和4,其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底面设有一个以上的滴水孔5, 且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宽度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宽度,参见附图5。为了确保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的顶端与电饭煲外盖4的盖壁构成 封闭式阻尼回路,其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壁的顶端的端面呈斜角6且与外盖(2) 的盖壁相匹配,参见附图1和3。在上述第一路和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中,第 一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壁设有蒸汽出口、顶呈开放式结构且与外盖2的盖壁呈密 封匹配,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顶呈开放式结构。实施例2:在实施例l的基础上,电饭煲蒸汽筒导流方法,它包括电饭煲, 蒸汽筒安装在电饭煲外盖的盖内,蒸汽筒底部中央设有蒸汽管道且管道的壁上 开有蒸汽进口,蒸汽和米汤由蒸汽管道壁上的蒸汽进口进入围绕蒸汽管道壁构 成的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且在第一种蒸汽导流回路壁的作用下、改变从进气口 流入的蒸气和米汤的方向、由于蒸汽进口方向相反的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壁的 开口处进入围绕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壁构成的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中,蒸汽和 米汤在通过第一路和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过程中,蒸汽和米汤的流动速度降 低、蒸汽与水分离,其蒸汽由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经外盖的排气孔排出,汤水 从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底面上的滴水孔处流回锅内。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发明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 些说明,只是对本发明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发 明实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饭煲,电饭煲外盖的上部设有蒸汽筒,其特征是所述的蒸汽筒位于电饭煲外盖的盖内,且蒸汽筒的蒸汽排口与外盖的排气口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是蒸汽筒的蒸汽排口与外盖的排气 口错位相通。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是所述的蒸汽筒底部中央设有蒸汽 管道且蒸汽管道的壁上开有蒸汽进口 ,围绕蒸汽管道壁间距设有第一路蒸汽导 流回路且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出口与蒸汽进口的方向相反,围绕第一路蒸汽 导流回路壁间距设有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且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壁低于第一 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是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底面设有 一个以上的滴水孔。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是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壁设有蒸 汽筒卡接孔。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是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壁的顶端的 端面呈斜角且与外盖的盖壁相匹配。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是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壁设有蒸 汽出口、顶呈开放式结构且与外盖的盖壁呈密封匹配。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是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顶呈开放 式结构。
9、 一种电饭煲蒸汽筒导流方法,其特征是将蒸汽筒安装在电饭煲外盖内侧, 在蒸汽筒底部中央设置蒸汽管道且在管道的壁上开设蒸汽进口 ,使蒸汽和米汤由蒸汽管道壁上的蒸汽进口进入围绕蒸汽管道壁构成的第一 路蒸汽导流回路且在第一种蒸汽导流回路壁的作用下、改变从进气口流入的蒸 气和米汤的方向、由与蒸汽进口方向相反的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壁的开口处进入围绕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壁构成的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中,在蒸汽和米汤通过第一路和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过程中,使蒸汽和米汤 的流动速度降低、蒸汽与水分离,其蒸汽由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经外盖的排气 孔排出,汤水从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底面上的滴水孔处流回锅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饭煲、和一种能够降低流速、自动分离汽液的电饭煲蒸汽筒导流方法,所述的蒸汽筒位于电饭煲外盖的盖内且蒸汽筒的蒸汽排口与外盖的排气口相通,所述的蒸汽筒底部中央设有蒸汽管道且蒸汽管道的壁上开有蒸汽进口,围绕蒸汽管道壁间距设有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且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出口与蒸汽进口的方向相反,围绕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壁间距设有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且第二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壁低于第一路蒸汽导流回路的壁。优点一是使进入迷宫式导流回路中的高压米汤混合物能够减压、减速,使米粒碰撞下沉至底,达到了汽液分离的目的,避免了米汤从电饭煲排气口溢出的不足;二是简化了装配工序,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A47J36/38GK101248953SQ20071007042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1日
发明者杨夫健, 金尾修司 申请人: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