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水六循环烧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775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火中水六循环烧水壶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火中水六循环烧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历史性、传统性家用热水壶,一个壶底,加热路线在水壶的外部,炉火浪费在炉具上和空间,水壶体容易被烟火熏黑,三大技术指标很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中水六循环烧水壶,能使水壶体热利用有效率达到百分之百,水壶底与炉火的接触面增加一点七倍,燃料燃烧效率六次循环加热,节能快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火中水六循环烧水壶,包括外壶体、外壶体外表的保温壳,壶顶部位提手、手柄、壶盖、壶口、外壶体中部位壶咀、壶咀内的饼形圆门、凸块、支耳、轴,呈合页式连接。一个壶底的热水壶,壶底向上移位四分之三与外壶体内的壶体连接,外壶体内周围分布六个长条薄板凹形烟筒,下端与外壶一底周围边分布间隙相等的六个烟火入口边连接,烟筒凹形边与外壶体内的壶体连接,烟筒出口位于外壶体外上端顶部,呈一形,活动式风门,与壶咀方向呈一致外壶一底边沿二个弧形口上下连通,外壶一底下的凹形底呈圆形,边沿与外壶体内的壶体连接,外壶一底,凹形底的弧形口由连接件连通,顶端与外壶一底连接,下端与凹形底连接,外壶一底中央部位直径二公分的内壶口与内壶内胆顶端相连接,内壶体下端与外壶二底连接,内胆下端与内壶底连接,上端与凹形底外壶一底连接,内壶体与内胆一公分之间间距燃烧区连通外壶一底,内壶体呈瓶形,下端内胆与内壶体之间水管连通内胆,外壶体内水中,壶底中央10公分直径圆孔炉火入口连接内壶体周围一公分间距燃烧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壶体的外表全部用保温壳保温,外壶体的热利用有效率百分之百,实现保温加速,炉火与壶底接触面扩大有内壶底、内壶体、内胆、外壶一底下的凹形底,增加一点七倍,燃料燃烧效率达到六次循环加热,外壶与内壶的水同时循环加快热水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图 图中1.保温壳、2.外壶体、3.壶咀、4.凸块、5.圆门、6.提手、7.壶盖、8.手柄、9.弧形口、10.外壶二底、11.圆孔入口、12.内壶底、13.内壶体、14.内胆、15.燃烧区、16.凹形底、17.烟火入口、18.烟筒、19.风门、20.出口、21.外壶一底、22.内壶口、23.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保温壳(1)、外壶体(2)、外观呈矮圆柱形,壶咀(3)、凸块(4)、圆门(5)、提手(6)、壶盖(7)、手柄(8)、弧形口(9)、外壶二底(10)、圆孔入口(11)、内壶底(12)、内壶体(13)、内胆(14)、燃烧区(15)、凹形底(16)、烟火入口(17)、烟筒(18)、风门(19)、出口(20)、外壶一底(21)、内壶口(22)、水管(23)。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保温壳(1)在外壶体(2)表面与外壶体(2)、壶咀(3)、圆门(5)、壶盖(7)、提手(6)、手柄(8)的外表相连,外壶一底(22)在传统的壶底向上移位四分之三与外壶体内的壶体连接,外壶一底(22)周围边沿分布六个间距相等的烟火入口(17)与烟筒(18)下端连接,烟筒(18)凹形边与外壶体(2)内的壶体连接,烟筒(18)上端与外壶体(2)外上端顶部的出口(20)相连接。
图3所示,壶咀(3)下端与保温壳(1)、外壶体(2)连接连通外壶体(2)参阅图1、壶咀(3)上端出口内的凸块(4)、圆门(5)、支耳、轴、呈合页式与壶咀(3)内体连接,参阅图3外壶一底边沿的弧形口(9)与壶咀(3)方向一致,与外壶体(2)、内壶体(13)内上下水连通,参阅图1、3,凹形底(16)呈圆形,顶端边沿与外壶一底(21)连接,凹形底(16)中央圆孔边与内壶体(13)顶端相连接。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4,外壶体(2)、外壶一底(21)、凹形底(16)、内壶口(22)顶端边与外壶一底(21)中央圆孔边相连接后的外壶体(2)内,内壶体(13)内连通,内壶体(13)呈瓶形,顶端与凹形底(16)中央圆孔边相连接,下端与外壶二底(10)中央10公分直径的圆孔入口(11)边连接,内胆(14)顶端与外壶一底(21)中央圆孔边连接,下端与内壶底(12)圆形边连接,内壶体(13)与内胆之间间距一公分燃烧区(15)、与烟筒(18)下端的烟火入口(17)、烟筒(18)、出口(20)连通,水管(23)与内壶体(13)、内胆(14)下端连接连通外壶体(2),内壶体(13)内。
本实用新型火中水六循环烧水壶使用时,水从壶口(24)流入外壶体(2)内,经过弧形口(9)往下入凹形底(16)下的外壶体内,连通内壶体(13)、内胆(14)的水管(23)流入内壶体(13)内,水从壶口(24)流入外壶体(2)内的同时从内壶口(22)入内壶体(13)内,形成水循环,适合液化气灶具,家用煤火炉使用,加热时,放在炉具上,炉火从外壶二底(10)、烟火入口(17)入内,向内壶底(12)加热的同时,炉火从内壶体(13)、内胆(14)之间燃烧区(15)向上,对外壶一底(21)加热,凹形底(16)同时受热,炉火入外壶体(2)内各烟筒(18)下端的烟火入口(17)进入烟筒(18),从外壶体(2)外上端的出口(20)排出,风门(19)左右移动,最佳调控,外壶体(2)外表的保温壳(1)阻止壶外低温吸热,同步保温加快热水速度。
本实用新型火中水六循环烧水壶,采用保温壳(1)保温,阻止壶外低温吸热,提高水壶体热利用有效率达百分之百,设计将传统的热水壶一个壶向上移位四分之三,用内外壶结构,外壶一底(21)下的凹形底(16),内壶底(12),内壶体(13),内胆(14),烟筒(18),扩大炉火与壶底接触面一点七倍,从外壶二底(10)中央的烟火入口至出口(20)六次循环同步加热,内壶体(13)、内胆(14)之间燃烧区(15)更有独特之处,一火两用,循环水路线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火中水六循环烧水壶,包括水壶外壶体(2),在外壶体中部的壶咀(3)、外壶体顶部的壶口(24)、壶盖(7)、提手(6)、壶咀内的饼形圆门(5)、凸块(4)、支耳、轴、在外壶体(2),壶咀(3),壶盖(7)、提手(6)、圆门(5)、外表面的保温壳(1),其特征在于外壶体(2),壶咀(3),圆门(5),壶盖(7),提手(6)的外表有保温壳(1),壶咀内的凸块(4),支耳、轴、饼形的圆门(5),水壶体分为外壶体(2),内壶体(13),向上移位四分之三的外壶一底(21),外壶一底下一公分间距的凹形底(16),外壶一底与凹形底之间间距的燃烧区(15),外壶一底内分布六个间距相等的烟筒(18),烟筒下端的烟火入口(17),外壶体上部顶端分布六个间距相等的出口(20),风门(19),外壶一底(21)与外壶体(2)连接处的弧形口(9),外壶体下端外壶二底(10),中央炉火圆孔入口(11),内壶体(13),内胆(14),呈瓶形,内壶体(13)上端连接凹形底(16)下端连接水管(23),外壶二底(10),内胆(14)上端连接内壶口(22),下端连接水管(23),内壶底(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中水六循环烧水壶,其特征在于内壶体(13)、内胆(14)之间燃烧区(15)同时向外壶体(2),内胆(14)内水中加热,水管(23)连接内壶体(13),内胆(14)。
专利摘要一种火中水六循环烧水壶,包括水壶外壶体,向上移位的外壶一底,凹形底,水壶下端外壶二底、壶底中央炉火圆孔入口、外壶体上部位烟气出口、壶嘴、圆门、提手、壶盖、手柄、外壶一底边上下水连通的弧形口,外壶体内壶体周围分布六个间距相等的烟筒,外壶一底,凹形底下内壶体、内胆、水管、内壶底、内外壶结构,适合家用煤火炉,液化气灶具上使用,水入壶内,经内壶口,弧形口向下流入外壶体内,水管、内胆,形成水循环,外壶体热利用有效率百分之百,水壶底与炉火接触面增加一点七倍,燃料燃烧效率四个燃烧区六次循环加热,保温壳阻止壶外低温吸热,七综合同步加快热水速度。
文档编号A47J27/21GK201153857SQ200820001749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8日
发明者戴启云 申请人:戴启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