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33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水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壶,尤其涉及一种节能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烧水壶基本结构都差异不大,是由圆柱形壶体,再加上壶嘴、壶柄和壶盖等组成,其他结构形式也只是在壶嘴、壶柄和壶盖上加以变化。这些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热能。此缺点主要是由平面的壶底造成的,其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壶底是烧水加热时的主要加热区,壶中水热量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壶底热传递获得的,由于热量的多少跟受热面积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而平面是所有表面中面积最小的一种,所以用平底型底面的烧水壶不能获得最大的热量,从而不能有效的利用热能资源。另一方面,当用平底型的烧水壶烧水的时候,炉灶的火焰向上运动,当火焰遇到壶底,不能再向上运动,被迫向外运动,中心的火焰向外转移,这样就造成火焰不能完全集中在壶底加热, 一部分火焰从烧水壶的侧面溢出,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也造成热量不能充分的利用。有人将壶底的平面形改为内凹半球形,以增加壶底的受热面积。可是这种改进所增加的受热面积是有限的,内凹的曲率太大就会影响烧水壶的美观,而且增加了壶壁的压强,壶底的压强也会不均匀,会造成烧水壶使用寿命减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水壶,其解决了现有壶不能有效的利用热能资源,以及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烧水壶本体1分为上段壶2以及下段壶3;所述上段壶2与下段壶3之间设有一环形空腔4;所述上段壶2与下段壶3通过导管5连通在一起;所述上段壶(2)上设置有外壳(7);所述外壳(7)的周围设置有外套环(8);所述外套环8与环形空腔4连通构成烟气排放通道9。所述导管5圆周均布分布于上段壶2的周围;所述的下段壶3的周围设置有交错或交叉排列的虹吸热管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增加了水壶里的水与高温火焰烟气的巧妙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
2:改善传统烧水壶换热面积小,换热时间短,相应热效率低的高耗能弊端。3:
热效率从传统40%提高到85%。
4:燃料可节省50%以上。
5:烧开水时间大大縮短,仅为传统的1/4。
6:其结构设计新颖独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l一壶本体;2上段壶;3—下段壶;4一环形空腔;5—导管;6—虹吸热管;7—外壳;8—外套环;9一烟气排放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下
一种节能烧水壶包括壶本体1,壶本体1分为上段壶)以及下段壶3;上段
壶2与下段壶3之间设有一环形空腔4;上段壶2与下段壶3通过导管5连通在一起。导管5圆周均布分布于上段壶2的周围。的下段壶3的周围设置有交错或交叉排列的虹吸热管6;上壶段2的外壳7设置有外套环8,与环形空腔4连通构成烟气排放通道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燃烧器的高温火焰以及烟气分为两部分对壶进行加热, 一小部分通过传统
的加热方式对下段壶3底面进行加热;而大部分通过换热面积大(为传统5倍)
的虹吸热管6加热下壶段的水使水迅速升温(直至沸腾)。而相对应虹吸热管6,高温火焰和烟气与下段壶3充分换热后迅速降温流入环形空腔4内,对上壶段2下低面加热缓冲反烧下壶段3的上顶面,再次进一步与上下壶段中水换热降温后又流入外套环8排气通道,再次加热上壶段外壳7,在进一步与上段壶2中水换热降温后,以低温环保排出。
该烧水壶适用于各种燃气炉、油炉、电磁炉、无烟煤炉、蜂窝煤炉是普通家庭茶馆最适应的。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水壶包括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壶本体(1)分为上段壶(2)以及下段壶(3);所述上段壶(2)与下段壶(3)之间设有环形空腔(4);所述上段壶(2)与下段壶(3)通过导管(5)连通在一起;所述上段壶(2)上设置有外壳(7);所述外壳(7)的周围设置有外套环(8);所述外套环(8)与环形空腔(4)连通构成烟气排放通道(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段壶(3)的周围设置有虹吸热管(6)。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热管(6)交叉排列。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5)圆周均布分布于上段壶(2)与下段壶(3)的外圆周。
专利摘要一种节能水壶包括壶本体(1),所述壶本体(1)分为上段壶(2)以及下段壶(3);所述上段壶(2)与下段壶(3)之间设有环形空腔(4);所述上段壶(2)与下段壶(3)通过导管(5)连通在一起;所述上段壶(2)上设置有外壳(7);所述外壳(7)的周围设置有外套环(8);所述外套环(8)与环形空腔(4)连通构成烟气排放通道(9)。其解决了壶壁的压强大,壶底的压强不均匀,会造成烧水壶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具有可以增加了水壶里的水与高温火焰烟气的巧妙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改善传统烧水壶换热面积小,换热时间短,相应热效率低的高耗能弊端;热效率从传统40%提高到85%;其结构设计新颖独特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J27/21GK201286618SQ20082002902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6日
发明者钟景武 申请人:钟景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