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12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筷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日常普通餐用筷子的设计,具体涉及一种可满足饮食卫生习惯的筷子及相对应的筷架。
背景技术
自商代有筷子以来,我国通行的食用筷子形状从功能上说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持筷部 (有称筷柄)和进口部(有称筷尖)。 一般将持筷那一头称为首端或上端,进口那一头称足端或下端。由商至今的三千多年间,中国筷子或方或圆、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真可谓琳琅满目,但总体的形状大都不离首方足圆、首粗足细的总造型规律,长度基本保持在20 30厘米左右间。虽然现在社会上又有一些诸如折叠筷、伸縮筷等旅游用筷,以及叉筷、 连体筷、分体筷等新型改进的产品筷相继问世,但这些只将一端作为进口用的筷子仍然解决不了聚餐时的一个很大的难题。也就是说,目前通行筷子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弊端由于餐饮时持筷者进口和夹菜用具不分,这在我国"一盘菜里众人刨"的饮食习惯下,会导致就餐过程中就餐人彼此唾液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极大地存在着传播病毒的隐患。尤其是当今社会频繁聚餐吃饭成为重要社交活动的同时,也成了传播病毒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途径。
保守统计,在我国目前每十人中就有一位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传染的主要途径是血液,输血、母婴传播,但在人体的体液中,比如说泪液、唾液、精液都可以携带乙肝病毒,密切或频繁的接吻、性交、吃饭等涉及到体液接触的一切行为而又没有科学的防范措施,都有传染病毒的可能。养成卫生的饮食习惯防范乙肝等传染病,从而摘除肝炎大国帽子已成迫在眉睫的问题。人们曾做过一些努力,但西餐的分餐方式我们暂且无法照搬照套的引进,设公筷公勺制又无法保证方便地照顾到每一盘菜和每一位人而难以达到预期普及效果。因此说,要想改变全民的某个习惯性不良行为需要一种便捷廉价易行的方式方法来推广,而且必须在不影响我们中华饮食文化氛围,并能有效保护中华筷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普通筷子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满足饮食卫生习惯的筷子及相对应的筷架,可督促人们从根本上杜绝聚餐时彼此口腔粘液的接触机会,降低传播病菌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筷子,其特征在于,筷子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一公筷部、 一持筷部和一私筷部, 持筷部居中,两头分别为公筷部及私筷部,公筷部和私筷部均细于持筷部。
所述公筷部和私筷部可分别与持筷部活动连接。
所述公筷部和持筷部可固定连接,所述私筷部与持筷部活动连接。
所述私筷部的顶端 可设有一凹槽,上述持筷部端部与该凹槽相匹配,私筷部插接在所述持筷部上。
所述公筷部和私筷部的端头可渐细稍尖。
所述筷子的公筷部、持筷部和私筷部的总长度可在15厘米一40厘米之间。
所述持筷部的形状可为扭曲的多棱柱。
在所述持筷部上可雕刻有多种图案的凹、凸花纹。 在持筷部的两端可分别设有一标有文字或图案的套圈。
一种筷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架,该支撑架至少设有两个支台,所述支台用于 水平支撑上述筷子的持筷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筷子分为三个功能区公筷区、持筷区、私筷区。公筷端用于夹菜,私筷端用于进 口。就餐时人们只须拿住持筷部,将筷子通过手指灵活转动或插拔,即可根据需要随意使 用两头。由于这种筷子两端公私性质的醒目区别,便于提醒人们自觉养成聚餐时,公筷端 用于夹菜,私筷端用于进口的饮食卫生习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筷子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筷子放在筷架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一细长的棍儿,比普通的筷子略长,其分为公筷部l、持筷部2和私筷部3,持筷部2 居中,两头分别为公筷部1及私筷部3,公筷部1和私筷部3分别比持筷部2要稍细,端 头渐细稍尖。持筷部2比公筷部1和私筷部3略粗,表面可以适当雕以凹凸花纹,以便于就餐者持筷及能够稳当地进行头尾转动。
为了区别筷子的公筷部1和私筷部3,可将公筷部1和私筷部3涂有不同颜色,或在 筷子的制备过程中,通过掺杂颜料形成颜色反差比较大的公筷部1和私筷部3。
或,在筷子的合适位置处印上或雕刻上能够体现公筷和私筷性质的文字或图案。
此外,还可以在持筷部两端设有套圈,这两个套圈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公筷部和私筷部, 或直接在塑料套圈上标注"公筷"和"私筷"字样。
同时,在筷子摆放时,为了保障筷子的公筷部和私筷部不被污染,设计一筷架4,该
筷架为一支撑架,设有两个支台,筷子的持筷部可水平放置在支台上,以保证能将筷子 的两端悬空支起。
实施例二
由三个棍儿组成,分别为一公筷部、 一持筷部和一私筷部,持筷部的两头分别可拆卸 连接公筷部和私筷部,公筷部和私筷部分别比持筷部要稍细,端头渐细稍尖。使用时,公 筷部和私筷部可分别与持筷部活动连接。
实施例三
由一包括公筷部和持筷部的普通的筷子,以及一私筷部组成,该私筷部可以是一次性 的筷子头,在持筷部的顶端可拆卸连接上述私筷部,聚餐时,只用公筷部端夹菜,私筷部 用于使用者进餐。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筷子可以是用竹、木、无毒塑料或金属等材料制得。筷子的形状 可以是圆的、方的或其它任意形状,为了便于使用者持筷,筷子的持筷部可制作成弯曲状 的多棱柱。
另外,筷子的总长度可以在15厘米一40厘米之间。
此外,公筷部和私筷部与持筷部的可拆卸连接包括插接、螺栓连接、可伸縮滑动 连接或其他活动连接方式。
以上通过详细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筷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实质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一定的变形或修改。
权利要求1、一种筷子,其特征在于,筷子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一公筷部、一持筷部和一私筷部,持筷部居中,两头分别为公筷部及私筷部,公筷部和私筷部均细于持筷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公筷部和私筷部分别与持筷部活动连接。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筷部和公筷部固定连接,所述私筷 部与持筷部活动连接。
4、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公筷部和私筷部的端头渐细稍尖。
5、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筷子的公筷部、持筷部和私 筷部的总长度在15厘米一40厘米之间。
6、 如权利要求l 、 2或3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筷部的形状为弯曲状的多 棱柱。
7、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持筷部上雕刻有多种图案 的凹、凸花纹。
8、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在持筷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标有 文字或图案的套圈。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私筷部的顶端设有一凹槽,上述私 筷部的凹槽与所述持筷部端相匹配,私筷部插接在所述持筷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筷子,属于日常普通餐用筷子。该筷子分为三部分,一公筷部、一持筷部和一私筷部。持筷部居中,两头分别为公筷部及私筷部。公筷部和私筷部分别比持筷部细。本实用新型将筷子分为三个功能区,就餐时人们只须拿住持筷部,将筷子通过手指灵活转动即可随意使用两头,公筷部用于夹菜,私筷部用于进口。从而杜绝聚餐时人们口腔粘液接触,降低传播病菌的概率。
文档编号A47G21/10GK201178937SQ20082007944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8日
发明者牛淑平 申请人:牛淑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