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917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恒温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接对茶杯及茶杯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能自动恒温的生活用具。
技术背景 人们在饮茶时,通常使用茶杯,茶杯内放入茶叶,再冲入开水,然后待冷却到一定
适当的温度时即可以饮用了,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想要饮用时,茶水不是偏热就是偏凉,无
意中茶水放置时间长一些茶水就会变凉了 ,不再适宜饮用,必须再添入热水,有时要先倒掉
一部分茶水,或将茶水用炉子(如微波炉等)加热后再饮,故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有一种盛茶水的保温杯,携带较为方便,如果保温太好,冷却到可饮用的温度时间
就会很长,也会影响到使用。还有一种电热杯,通电后不断加热直至烧开,需人工及时关断
电源,水自然冷至室温,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抓紧饮用,这些对饮用者都带来种种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恒温杯座,将沏好的茶水及茶杯放入恒温杯座,
在恒温控制器上设定好需要的茶水温度,当茶水自然冷却到稍微低于设定的温度时,将自
动打开电加热器,茶杯底部加热,使茶水温度恢复到设定的温度,之后在任何时候均可随时
饮用,其温度适宜而且非常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由内外罩、温度传感器装置、恒温控制器、电加热器、凹槽、筋、开关、指 示灯等组成,当盛有茶水的茶杯放入恒温杯座后,杯底与电加热器接触,温度传感器装置的 探头与茶杯的外壁接触并贴紧,当探头触及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温度控制器会自动 打开电加热器,开始加热,直至茶杯及茶水温度升至设定的温度时,自动停止加热,当低于 设定温度时又开始加热,使茶水达到恒温的目的。 茶杯位于内外罩的中间,由内外罩内部的两条筋和一个温度传感器装置在圆周上 呈三等分状态,在温度传感器装置内的弹簧作用下,使温度探头及传感器主体紧贴茶杯外 壁并使茶杯靠紧两条筋,使茶杯外壁与内外罩之间在圆周上即形成了一定的均匀的间隙, 同时由于三点的支撑作用使茶杯非常稳定,在加热过程中,热空气从间隙处上升,一方面排 除多余的热气,另一方面该热气还有预热茶杯及保温的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节电效果。 在内外罩上设有凹槽,茶杯的手柄即座落在该凹槽中。内外罩有一定的高度,使茶 杯部分在内外罩内,另一部分在内外罩外,这样即可以对茶杯有一定的保温作用,达到节电 效果,又可使茶杯内的水有一定的自然冷却速度,以形成理想的状态。 在内外罩外部设有开关和指示灯显示,随时可关闭加热过程和显示是否正在加热 和电源是否正常,使用方便。 内外罩通常是连为一体的,内外罩中间的空隙能起到阻止热传导的作用,使内罩 较高的温度不易传到外罩,以免烫痛手部和具有良好保温及节电效果。 在恒温控制器的作用下,通过与茶杯外壁接触的温度传感器装置能得到温度变化的信号,是因为茶水温度能及时传给茶杯壁,茶杯壁的温度又能及时传给温度传感器装置 的探头,探头是由导热性很好的金属(比如紫铜并且表面镀银)材料所制成,通过探头又传 给紧贴探头的热敏电阻,温度变化,热敏电阻阻值也就随之变化,从而使恒温控制器实现了 自动控温的目的。温度控制范围为3(TC 8(TC之间使用。恒温控制器输出60V的交流电 压给电加热器,电功率约40W,因而起到控制加热速度并减小热惯量,以提高控温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茶杯内的水达到设定的温度后,即可在任何时候饮用, 茶水温度都恒定不变,(水温变化在2t:范围内),想喝就喝,停停喝喝都非常方便自如。如 将凉水放入,通过自动加热后即能达到设定的温度。如果茶杯内放入咖啡、牛奶、豆浆、白开 水、酒、饮料、中药汤等都一样能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可做到慢慢地间断地饮用品尝,尤其是 老人、小孩、病人、智障者等使用。因温度控制在8(TC内,故牛奶、豆浆类不论时间多长也不 会有溢出杯外的现象,而且也不会干涸,故安全又可靠。因每次饮用时都是自己最满意的温 度以及夜间醒来,如须要的话,能以最简单最快的方式喝上一 口温度适宜的茶水,都是非常 舒服的,能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由于结构、保温、低电压、低功率等因素使其能达到一 定的节能效果,按每日24小时使用(一般冬天加热2分钟停约7分钟),平均耗电为1 2 元/月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恒温杯座的全部外观示意简图。 图2是A向旋转剖视示意简图。 图3是温度传感器装置11的外形局部示意简图。(无放入茶杯时的状态) 图4是温度传感器装置11的局部剖视示意简图。(放入茶杯时的状态) 图5是温度传感器装置11的C向外形(展开)示意简图。 图6是温度传感器装置11的D向外形示意简图。 图7是恒温杯座的B向(俯视)示意简图。(无放入茶杯时的状态) 图8是探头16的剖视另件图。 图中l-内外罩2-指示灯3-茶杯(带盖)4-茶杯手柄5-凹槽6-开关 7-橡皮脚8-连接线9-恒温控制器10-调温旋钮 11-温度传感器装置 12-定触点 13-装置支架 14-下弹簧 15-上弹簧 16-探头 17-圆柱销18-动触点19-电加热 器 20-保温材料 21-圆弧面 22-筋23-加热器固定板 24-底座 25-通气孔26 引出线27-腰形孔28-球面29-热敏电阻30-间隙31-传感器主体32-阶梯孔
具体实施方式
恒温杯座的底座24底端有橡皮脚支撑,内部通过加热固定板23将电加热器19和 底板24相连接(见图2),内外罩1和底座24可以用螺丝连接。在内外罩1上设有开关6 和指示灯2,上端设置一凹槽5(见图1)。在内外罩1内固定温度传感器装置11 (见图4), 在传感器主体31上端为探头16,探头16在阶梯孔32内能转动亦能轴向移动,与探头16直 接接触的是热敏电阻29,探头16设有球面28,以增加与热敏电阻的导热面,热敏电阻29的 引出线26露出感器主体31,其左端设有上弹簧15,在该弹力作用下探头16能略伸出传感
4器主体31,下弹簧14弹力大于上弹簧15,因而使传感器主体31 (为绝缘材料)如图3所示 方向倾斜并在下端连接金属的动触点18,在装置支架13上连接金属的定触点12。图4中 腰形孔17中设一圆柱销17,圆柱销17能灵活移动而且还用于连接装置支架13与传感器装 置主体31,使传感器主体31不仅能转动而且还可以水平方向左右有一定的伸縮量,克服茶 杯3直径因制造误差而产生的接触不良。恒温杯座内的电路部分通过连接线8与恒温控制 器9相连接。 在使用时,先将恒温控制器9插在电源220V插座上,指示灯发出绿光,表示电源正 常和电加热器19还未加热,转动调温旋钮10,选择需要恒定的温度,将含有茶水的茶杯3垂 直方向放入内外罩1内,茶杯手柄4座落在内外罩1的凹槽5中。此时传感器主体31在下 弹簧14的作用下紧贴茶杯3的外壁,探头16在上弹簧15的作用下也紧贴茶杯3的外壁。 传感器主体31在茶杯3的推动下使动触点18和定触点12接触,接通了电流,同时在开关6 开通和设定温度高于茶杯3及茶水的温度时,温度控制器9接通电加热器19,开始对茶杯3 底部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热空气从茶杯3的外壁和内外罩1之间的间隙30(见图2)中 向上流出,冷空气从底座24中的通气孔25向内补充,冷空气可以冷却保温材料20,同时上 升的热空气对茶杯3的外壁进行预热。传感器主体31的圆弧面21 (见图6)与茶杯3外圆 弧度一致,起密封作用,可以减少上升的热空气对探头16的影B向,以提高测温的精确度。在 以上所述的正常情况下,指示灯2由原来的绿光转变为红光,表示正在加热中,当茶杯3内 的茶水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时,恒温控制器9立即关闭电加热器19的电流,停止加热,指示
灯2转变为绿光。当茶杯3内水温下降到设定温度的一定值时(约rc,热惯量也约rc )
恒温控制器9又立即开启电加热器的电流,开始加热,周而复始,从而达到恒温的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可直接加热茶杯及茶杯内液体并能自动恒温的恒温杯座,主要由内外罩(1)、底座(24)、温度传感器装置(11)、电加热器(19)、恒温控制器(9)、凹槽(5)、筋(22)、开关(6)及指示灯(2)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内外罩(1)内设置了一个温度传感器装置(11),该温度传感器装置(11)用机械方法固定于内外罩(1)中温度传感器装置(11)为一个组合件,主要由传感器主体(31)、装置支架(13)、上弹簧(15)、下弹簧(14)、探头(16)、圆柱销(17)、动触点(18)、和定触点(12)所构成;传感器主体(31)设有一阶梯孔(32),与探头(16)相配合,探头(16)在其中能转动,亦能轴向移动;传感器主体(31)设有腰形孔(27),与圆柱销(17)相配合并能相对移动;传感器主体(31)连接动触点(18);装置支架(13)与传感器主体(31)通过圆柱销(17)相连接,传感器主体(31)能转动,亦能移动;装置支架(13)连接定触点(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杯座,其特征在于内外罩(1)设置凹槽(5)。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恒温杯座,其特征在于内外罩(1)内部设有筋(2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杯座,其特征在于内外罩(1)外部设有开关(6)及指 示灯(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直接对茶杯及茶杯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能自动恒温的生活用具。本实用新型由内外罩、温度传感器装置、恒温控制器、电加热器、凹槽、筋、开关、指示灯等组成。当盛有茶水的茶杯放入恒温杯座后,杯底与电加热器接触,温度传感器装置的探头与茶杯的外壁接触并贴紧,当探头触及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温度控制器会自动打开电加热器,开始加热,直至茶杯及茶水温度升至设定的温度时,自动停止加热,当低于设定温度时又开始加热,使茶水达到恒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节能、舒适等特点。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452800SQ20092006978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日
发明者吴鼎文 申请人:吴鼎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