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去痘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13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药去痘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中药材配制的去痘霜,属于日用化工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去痘产品很多,像“痘立净”、“去痘组合”等,虽然见效快,但其配方中大多添加化学原料、化工添加剂、含汞量严重超标,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容易使使用者产生药物的依赖性,不易彻底根治,长期使用,对面部皮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针对目前市场上去痘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危害,本发明提供一种由中草药材料调制成的去痘产品,为乳霜状,所含成分的医药功效均有历史记载,使用后,能抑制杀灭引起粉刺、痤疮的菌种,具有消炎、抑制敏感菌种产生、减少脂肪酶生成,对面部痤疮、粉刺、 酒糟鼻、雀斑等顽疾具有很好的治愈作用,同时,起到润肤、美白、淡化黑色素,长期使用可以有效改善皮肤光泽,使皮肤回复弹性、光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去痘产品,目的为了解决目前去痘产品存在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去痘霜,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组分组成,芦荟、白茯苓、白芨、 当归、龙胆、薏仁、银杏、白芷、甘油、蒸馏水、白油、乳糖酸霉素、十六醇、维生素C、维生素 E组成。按百分含量比芦荟4-6、白茯苓10-15、白芨10-15、当归6-10、龙胆草6-9、薏仁6-10、银杏7-15、白芷5-9、甘油3-8、蒸馏水30-50、白油2_4、乳糖酸霉素1_3、十六醇 25-40、维生素C10-15、维生素E10-15 ;将上述材料按上述百分比配比后,进行加热、去渣、 过滤、冷却、装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抑制杀灭引起粉刺、痤疮的菌种,具有消炎、抑制敏感菌种产生、减少脂肪酶生成,对面部痤疮、粉刺、酒糟鼻、雀斑等顽疾具有很好的治愈作用,同时,起到润肤、美白、淡化黑色素,长期使用可以有效改善皮肤光泽,使皮肤回复弹性、 光亮,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中草药配方,安全、用后无毒副作用。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实施例1一种中药祛痘霜的制备方法按百分含量比芦荟5、白茯苓12、白芨12、当归8、 龙胆草8、薏仁7、银杏10、白芷8、甘油5、蒸馏水40、白油3、乳糖酸霉素2、十六醇35、维生素C13、维生素E12;将上述材料按上述百分比配比后,进行加热、去渣、过滤、冷却、装罐。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不添加任何有毒物质和化学原料,原料的采集均从中草药植物中提取,用后安全、无副作用,可以起到润肤、美白、淡化黑色素,长期使用可以有效改善皮肤光泽,使皮肤回复弹性、光亮、白皙。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去痘霜,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组分组成,芦荟、白茯苓、白芨、当归、龙胆、薏仁、银杏、白芷、甘油、蒸馏水、白油、乳糖酸霉素、十六醇、维生素C、维生素E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去痘霜,其特征在于其百分含量比是芦荟4-6、白茯苓10-15、白芨10-15、当归6-10、龙胆草6-9、薏仁6-10、银杏7-15,白芷5-9、甘油3-8、蒸馏水30-50、白油2-4、乳糖酸霉素1-3、十六醇25-40、维生素C10-15、维生素E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去痘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材料按上述百分比配比后,进行加热、去渣、过滤、冷却、装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中药祛痘霜,属于日用化工技术领域,由芦荟、白茯苓、白芨、当归、龙胆草、薏仁、银杏、白芷、甘油、蒸馏水、白油、乳糖酸霉素、十六醇、维生素C、维生素E组成,本发明能抑制杀灭引起粉刺、痤疮的菌种,具有消炎、抑制敏感菌种产生、减少脂肪酶生成,对面部痤疮、粉刺、酒糟鼻、雀斑等顽疾具有很好的治愈作用,同时,起到润肤、美白、淡化黑色素,长期使用可以有效改善皮肤光泽,使皮肤回复弹性、光亮,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中草药配方,安全、用后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Q19/00GK102440942SQ201010504870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3日
发明者黄军 申请人:黄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