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77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用器皿,具体涉及一种杯子。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将散装的茶叶在品茶的过程中,难免会将茶叶喝进嘴里,为了解决此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将茶叶封装于一个小包装带内,直接进行浸泡,为了方便拿出茶叶包,在茶叶包上系有一拉绳,而困扰消费者的是由于拉绳与杯沿光滑接触,经常将拉绳滑落入茶水内,一方面影响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杯子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茶叶包上的拉绳滑落于茶杯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杯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杯子包括杯体,设置于杯体上的杯把,所述杯体的杯口上设置有系绳柱,所述系绳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以及第二凹口。上述第一凹口与第二凹口对称设置。上述第一凹口由竖口与内凹口组成,所述竖口与内凹口相连通。上述内凹口为半圆形。上述内凹口的半径为2-3毫米。上述竖口的宽度为2-3毫米。上述杯体为陶瓷或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 上述杯体的外侧内嵌有发光层。上述发光层为荧光粉。上述杯体的外侧内嵌有磁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用强。彻底扼制了茶叶袋绳子掉进杯体内的问题,使喝茶人的健康得到保障。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发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嵌磁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杯体1,系绳柱101,第一凹口 111,第二凹口 121,竖口 1111,内凹口 1112,杯把2 ;
发光层3 ;磁铁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杯子包括杯体1,设置于杯体I上的杯把2,杯体 I的杯口上设置有系绳柱101,系绳柱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 111以及第二凹口 121。第一凹口 111与第二凹口 121对称设置。第一凹口 111由竖口 1111与内凹口 1112 组成,竖口 1111与内凹口 1112相连通。内凹口 1112为半圆形。根据绳子的直径,可以将内凹口 1112的半径设计为2-3毫米,竖口 1111的宽度为2-3毫米。绳子可以缠绕于内凹口 1112内防止滑落。该种结构的杯体I适用于陶瓷或玻璃或塑料材质。参见图2所示,为了方便在夜间寻找到杯子,在杯体I的外侧内嵌有发光层3,具体采用在发光层3上涂覆荧光粉。参见图3所示,由于在喝咖啡的过程中需要勺子,故在杯体I的外侧内嵌有磁铁4, 不用的时候可以将勺子吸附于杯体I上,使用时拿下,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寻找勺子的问题,该勺子仅仅适用于铁质的。
权利要求1.一种杯子,包括杯体,设置于杯体上的杯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杯口上设置有系绳柱,所述系绳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以及第二凹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口与第二凹口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口由竖口与内凹口组成,所述竖口与内凹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口为半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口的半径为2-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口的宽度为2-3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为陶瓷或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外侧内嵌有发光层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为荧光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外侧内嵌有磁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杯子,包括杯体,设置于杯体上的杯把,杯体的杯口上设置有系绳柱,系绳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以及第二凹口。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杯子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茶叶包上的拉绳滑落于茶杯内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用强。彻底扼制了茶叶袋绳子掉进杯体内的问题,使喝茶人的健康得到保障。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2341604SQ2011204584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
发明者李烨 申请人:李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