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属于电热烘干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光控自动干手器多采用发射——接收光电对管的方式。当有人手或物体接近自动干手器透光窗时,发射光电管发出的红外线光经人手或物体反射到接收光电管,接收光电管接收到反射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整形,提取人体出接近的信号,经过驱动电路控制大功率可控硅动作,给发热元件和风扇提供电源。提供给光电发射管的电源常见的通常有两种一种采用直流电源给发热元件和风扇供电,这种方式电路简单,成本低,但对干扰光源会产生误动作,强光下完全失控,工作可靠性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还有一种用调制后的高频电源组发热元件和风扇供电,光电接收管接收到调制后的信号进一步进行解码,提取人体接近信号,有效地排除了干扰光源带来的问题,但电路复杂、成本高、 体积大,安装位置受限制,给应用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防止其它光源的干扰,简化电路,体积小,能降低成本的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包括罩壳和与罩壳连接的底座,罩壳内安装有发热元件、风扇以及控制电路,风扇位于发热元件上部,底座位于发热元件的下部设有出风口,底座或罩壳上设有用于红外线接发收的透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电路、比较电路以及放大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接在外接电源相线的降压电路以及信号接收电路和整流电路,降压电路包括并联的电阻Rl和电容Cl,由电阻R3与发射光电管D2串接构成信号接收电路接在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零线之间,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DB、电阻R2、稳压管Dl和电容C2、C3,整流桥DB的输入端接在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零线之间,整流桥DB的输出端经电阻R2接稳压管Dl与电容C2及C3的并联支路;所述的比较电路包括接收光电管D3、电容C4及电阻R6、R7和放大器IC1-1,接收光电管D3与电阻R4的串联支路、电阻R6与R7的串联支路以及放大器ICl-I分别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接收光电管D3经电容C4接放大器ICl-I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6与R7的结点接放大器ICl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的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8、R10、R11、R12以及二极管D4和放大器IC1-2,放大器ICl-I的输出端经串接的电阻R8和二极管D4接放大器IC1-2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lO与Rll接电源正负极之间且其结点接放大器IC1-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2接在放大器IC1-2的正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3和双向可控硅Tl,放大器IC1-2输出端通过电阻R13接双向可控硅Tl的控制脚3,双向可控硅Tl引出脚I接电源负极,双向可控硅Tl的引出脚2经发热元件RTl与外部电源相线连接,且风扇电机M与发热元件RTl并联。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电源电路采用降压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和整流电路,可直接采用220V、50Hz的交流电,经降压电路后分别给信号接收电路和整流电路提高工作电源,一路使发射光电管正常工作,另一路经整流电路的整流、滤波、稳压给器件提供直流电源,本实用新型利用发射光电管的单向导电性,使其只在交流50Hz电源的正半周导通发光,因此可直接采用50Hz脉动直流电源给发射光电管供电,接收光电管接收到50Hz的脉动红外光并转化成50Hz脉动电信号,通过比较电路以及放大电路将脉动电信号进行放大、平滑整形,再经驱动电路直接控制双向可控硅导通或截止状态,给发热元件和风扇电机提供电源,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电源变压器,结构合理,降低成本,减轻重量,同时由于电路工作是在准交流状态,缓慢变化的干扰光源虽经接收光电管接收,但可被电容C4隔绝,能有效防止其它光源的干扰,故可用50Hz电源替代调制-解调电路,电路得以简化,干手器体积小,能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是本实用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其中1_罩壳,2-底座,2-1-出风口,2-2-透光窗,3-发热元件,4-风扇,5-电路板,6-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包括罩壳I和与罩壳I连接的底座2,罩壳I内安装有发热元件3、风扇4以及控制电路,风扇4位于发热元件3上部,底座2位于发热元件3的下部设有出风口 2-1,底座2或罩壳I上设有用于红外线接发收的透光窗2-2,电路板5安装在底座2上,控制电路安装在底座2上,控制电路通过电源线6接外部的220V的交流电,可根据发热元件3的功率需要适当增减散热器面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元件3可采用PTC器件或电热丝等,而风扇4可以采用滚筒式,透光窗2-2可用红色透明有机玻璃制作,而发射光电管D2和接收光电管D3设置在底座2的透光窗2-2 —侧或罩壳I的透光窗2-2 —侧。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电路、比较电路以及放大电路和驱动电路。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包括接在外接电源相线的降压电路以及信号接收电路和整流电路,降压电路包括并联的电阻Rl和电容Cl,可采用220V的交流电,通过降压电路外部电源即对220V的交流电进行降压,给信号接收电路和整流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由电阻R3与发射光电管D2串接构成信号接收电路接在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零线之间,通过发射光电管D2接收外部信号,在电源的正半周时发出50Hz脉动红外光,以转换为50Hz脉动电信号。本实用新型的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DB、电阻R2、稳压管Dl和电容C2、C3,整流桥DB的输入端接在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零线之间,整流桥DB的输出端经电阻R2接稳压管Dl与电容C2及C3的并联支路,经整流、滤波和稳压后得到低压直流电源,并给各器件供电。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比较电路包括接收光电管D3、电容C4及电阻R6、R7和放大器ICl-I,接收光电管D3与电阻R4的串联支路、电阻R6与R7的串联支路以及放大器ICl-I分别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接收光电管D3经电容C4接放大器ICl-I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6与R7的结点接放大器ICl的反相输入端,比较电路中还具有电阻R5,电阻R5接在放大器ICl-I的正相输入端和电源负极之间。通过接收光电管D3接收50Hz的脉动红外光,以转换为50Hz脉动电信号,并由电容C4偶合到放大器ICl-I的正输入端比较放大,通过电容C4对外部干扰光源进行隔离。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8、R10、R11、R12以及二极管D4和放大器IC1-2,放大器ICl-I的输出端经串接的电阻R8和二极管D4接放大器IC1-2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lO与Rll接电源正负极之间且其结点接放大器IC1-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2接在放大器IC1-2的正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本实用新型在放大电路中还具有电阻R9以及电容C5和C6,电阻R9与电容C5的并联支路接在二极管D4的负极与电源负极之间,放大器IC1-2的反相输出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容C6,将比较放大后的信号经平滑整形后进一步放大而触发双向可控硅Tl导通或截止。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3和双向可控硅Tl,双向可控硅Tl可采用大功率双向可控硅,放大器IC1-2输出端通过电阻R13接双向可控硅Tl的控制脚·3,双向可控硅Tl引出脚I接电源负极,双向可控硅Tl的引出脚2经发热元件RTl与外部电源相线连接,且风扇电机Ml与发热元件RTl并联。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干手器工作时,外部电源220V经降压电路降压后,一路经电阻R3限流后提供给发射光电管D2作为工作电流,由于其单向导电性,只在电源的正半周时发光,发出50Hz脉动红外光。另一路经整流电路整流、滤波和稳压后得到低压直流电源,给相关电器供电。当有人手接近自动干手器时,发射光电管D2发出脉动红外光经反射被接收光电管D3接收并转换为50Hz脉动电信号,由电容C4偶合到放大器ICl-I的正相输入端放大,经过电阻R8和二极管D4整形后提供给放大器IC1-2而驱动双向可控硅Tl接通发热元件RTl和风扇电机Ml。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包括罩壳和与罩壳连接的底座,罩壳内安装有发热兀件、风扇以及控制电路,风扇位于发热元件上部,底座位于发热元件的下部设有出风口,底座或罩壳上设有用于红外线接发收的透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电路、比较电路以及放大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接在外接电源相线的降压电路以及信号接收电路和整流电路,降压电路包括并联的电阻Rl和电容Cl,由电阻R3与发射光电管D2串接构成信号接收电路接在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零线之间,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DB、电阻R2、稳压管Dl和电容C2、C3,整流桥DB的输入端接在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零线之间,整流桥DB的输出端经电阻R2接稳压管Dl与电容C2及C3的并联支路;所述的比较电路包括接收光电管D3、电容C4及电阻R6、R7和放大器ICl-I,接收光电管D3与电阻R4的串联支路、电阻R6与R7的串联支路以及放大器ICl-I分别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接收光电管D3经电容C4接放大器ICl-I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6与R7的结点接放大器ICl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的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8、RIO、R11、R12以及二极管D4和放大器IC1-2,放大器ICl-I的输出端经串接的电阻R8和二极管D4接放大器IC1-2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lO与Rll接电源正负极之间且其结点接放大器IC1-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2接在放大器 IC1-2的正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3和双向可控硅Tl,放大器IC1-2输出端通过电阻R13接双向可控硅Tl的控制脚3,双向可控硅Tl引出脚I接电源负极,双向可控硅Tl的引出脚2经发热元件RTl与外部电源相线连接,且风扇电机M与发热元件RTl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中还具有电阻R5,电阻R5接在放大器ICl-I的正相输入端和电源负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中还具有电阻R9以及电容C5和C6,电阻R9与电容C5的并联支路接在二极管D4的负极与电源负极之间,放大器IC1-2的反相输出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容C6。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器件可采用PTC器件或电热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包括罩壳和与罩壳连接的底座,罩壳内安装有发热元件、风扇以及控制电路,风扇位于发热元件上部,底座位于发热元件的下部设有出风口,底座或罩壳上设有用于红外线接发收的透光窗,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电路、比较电路以及放大电路和驱动电路,电源电路包括接在外接电源相线的降压电路以及信号接收电路和整流电路。本实用新型可直接采用50Hz脉动直流电源给发射光电管供电,具有结构合理,可防止其它光源的干扰,简化电路,体积小,能降低成本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K10/48GK202714781SQ20122023897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刘建功 申请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