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06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屏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隔离家具,具体是指一种屏风。
背景技术
目前,屏风作为一种隔离、美化装饰的家具在不少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屏风的结构和款式也不尽相同。其中使用较多的是带有屏风布的屏风,这种屏风因具有轻巧、美观的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这类屏风经长久使用后往往会产生屏风布松动的现象,需要人为地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然而,现有的带屏风布的屏风,一旦安装上屏风布后,就难以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所以屏风布产生松动后,就会影 响屏风的美观度,同时也影响屏风的使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的屏风。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屏风,包括顶管、底管、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及设于上述管子之间的屏风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的下方靠近顶管处设有与该顶管相平行的上穿布管,所述顶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上径向通孔,与上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上调节螺栓自上而下穿过对应的上径向通孔,上调节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的上穿布管相螺纹连接,上调节螺栓的尾部与所述顶管的上侧面相抵,所述屏风布的顶部与上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优选地,所述底管的上方靠近底管处设有与该底管相平行的下穿布管,所述底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下径向通孔,与下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下调节螺栓自下而上穿过对应的下径向通孔,下调节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的下穿布管相螺纹连接,下调节螺栓的尾部与所述底管的下侧面相抵,所述屏风布的底部与下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这样,在屏风的顶端和底端均可以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为了使屏风布安装更为牢固,所述的顶管与底管之间还设有与顶管和底管相平行的衬管,所述的屏风布从所述衬管内穿设而过。这样,衬管可以对屏风布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防止屏风布产生晃动,特别是对于具有较高高度的屏风,更需要使用衬管来加固屏风布,衬管的数量可以根据屏风布高度的不同作相应调整。进一步优选,所述顶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一上凹腔,顶管的下侧面成型第一下凹腔,所述的上径向通孔上下贯穿于上述第一上凹腔和第一下凹腔,所述上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一上凹腔内,所述的上穿布管位于第一下凹腔内;所述底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二上凹腔,底管的下侧面成型有第二下凹腔,所述的下径向通孔上下贯穿于上述第二上凹腔和第二下凹腔,所述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二下凹腔内,所述的下穿布管位于第二上凹腔内。这样,上调节螺栓的尾部和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分别隐藏在顶管和底管的凹腔内,可以使屏风的外观更为简洁。[0008]所述的屏风布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上、下穿布管保持同步移动,优选地,所述屏风布的顶部套设在所述的上穿布管上,所述屏风布的底部套设在所述的下穿布管上。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上径向通孔及上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的下径向通孔及下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三个。当然,根据屏风布的宽度不同,可以选择安装不同数量的上调节螺栓和下调节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 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屏风只需要通过调节顶管处的上调节螺栓来带动上穿布管作上下移动,进而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操作非常方便。此夕卜,还可以通过调节安装在底管处的下调节螺栓来实现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调节。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图3为图I的俯视图;图4为图I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中C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屏风由顶管I、底管2、第一侧管3和第二侧管4围合成屏风的外边框,在顶管I与底管2之间平行地安装有三根衬管8,屏风布5从衬管8内穿设而过。在顶管I下方靠近顶管处设有与顶管相平行的上穿布管6,屏风布5的顶部套设在该上穿布管6上,屏风布可与上穿布管保持上下同步移动。在底管2下方靠近底管处设有与底管相平行的下穿布管,屏风布5的底部套设在该下穿布管上,屏风布可与下穿布管保持上下同步移动。在顶管I上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有第一上凹腔11,下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第一下凹腔12,上穿布管6位于第一下凹腔12内部。本实施例中,沿顶管I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三个上径向通孔和与上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三个上调节螺栓7,各上径向通孔均上下贯穿于上述的第一上凹腔11和第一下凹腔12,上调节螺栓7的尾部坐落在第一上凹腔11内,上调节螺栓的头部与上穿布管6构成螺纹连接。在底管2上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有第二上凹腔,下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第二下凹腔,下穿布管位于第二上凹腔内部。本实施例中,沿底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三个下径向通孔和与下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三个下调节螺栓,各下径向通孔均上下贯穿于上述的第二上凹腔和第二下凹腔,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二下凹腔内,下调节螺栓的头部与下穿布管构成螺纹连接。调节屏风布松紧程度的原理及过程如下以顶管处调节为例,由于上调节螺栓7的尾部被限位在顶管的第一上凹腔11内而无法作上下移动,且上调节螺栓7的头部螺纹连接在上穿布管6上,因而,旋转上调节螺栓7后,上调节螺栓7可带动上穿布管6作上下移动,上穿布管6进而带动屏风布5作上下同步移动,并且此时屏风布的底部保持在原位,从而相当于对屏风布进行拉伸,实现松紧调节。同样地,通过旋转底管2处的下调节螺栓也可以实现对屏风布松紧程度的调节,其调节原理及过程与顶管处的调节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屏风,包括顶管、底管、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及设于上述管子之间的屏风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的下方靠近顶管处设有与该顶管相平行的上穿布管,所述顶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上径向通孔,与上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上调节螺栓自上而下穿过对应的上径向通孔,上调节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的上穿布管相螺纹连接,上调节螺栓的尾部与所述顶管的上侧面相抵,所述屏风布的顶部与上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的上方靠近底管处设有一与该底管相平行的下穿布管,所述底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下径向通孔,与下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下调节螺栓自下而上穿过对应的下径向通孔,下调节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的下穿布管相螺纹连接,下调节螺栓的尾部与所述底管的下侧面相抵,所述屏风布的底部与下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管与底管之间还设有与顶管和底管相平行的衬管,所述的屏风布从所述衬管内穿设而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一上凹腔, 顶管的下侧面成型第一下凹腔,所述的上径向通孔上下贯穿于上述第一上凹腔和第一下凹腔,所述上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一上凹腔内,所述的上穿布管位于第一下凹腔内;所述底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二上凹腔,底管的下侧面成型有第二下凹腔,所述的下径向通孔上下贯穿于上述第二上凹腔和第二下凹腔,所述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二下凹腔内,所述的下穿布管位于第二上凹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风布的顶部套设在所述的上穿布管上,所述屏风布的底部套设在所述的下穿布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径向通孔及上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的下径向通孔及下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三个。
专利摘要一种屏风,包括顶管、底管、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及设于上述管子之间的屏风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的下方靠近顶管处设有与该顶管相平行的上穿布管,顶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上径向通孔,与上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上调节螺栓自上而下穿过对应的上径向通孔,上调节螺栓的头部与上穿布管相螺纹连接,上调节螺栓的尾部与顶管的上侧面相抵,所述屏风布的顶部与上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屏风只需要通过调节顶管处的上调节螺栓来带动上穿布管作上下移动,进而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操作非常方便。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安装在底管处的下调节螺栓来实现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调节。
文档编号A47G5/00GK202760787SQ201220393398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赵立峰 申请人:赵立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