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255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编织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床上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编织被。
背景技术
被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用作睡眠时保持温暖。被子通常由被套或者被单包着棉絮、羽绒、蚕丝、人造纤维等填充物而成。现有技术中的被子结构多种多样,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例如,保暖性能和透气性能难以兼顾,内部的填充物容易发生串动,厚薄不均,长期使用后会导致保暖性能大幅降低,外形不够美观时尚等。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透气羽绒被[申请号CN201010139036.X],由羽绒和透气网格组成,用线将其分成若干个有规则的几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每个几何体内羽绒的周围包围有透气网格。在睡觉的时候,把透气羽绒被盖在身上,既可将光线进行遮挡,使人们的睡眠更加有质量,而且被子上的透气小孔可以让空气流通更加顺畅。此外,有人发明了一种立衬方格羽绒被[申请号CN201120016347. 7],其被套由双层羽绒布缝制而成,其中将羽绒被套用线分隔成立衬格子,以四个立衬格子为一组,在四个立衬格子的中心点处设置一个拉链入口,该拉链入口与四个立衬格子相通,用于充装羽绒,该方案能够避免相互串绒。还有人发明了一种立体网格全部独立密封式羽绒被褥[申请号CN201120187254. O],它包括上、下面布,其特征在于上、下面布之间缝制有装羽绒的立体网格,每个网格之间不相通。该方案的立体布条网格能支撑起面布,形成独立空间,蓬松的羽绒在立体小空间里不受压。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设计不够合理,结构较为复杂,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兼顾保暖性和透气性,易于加工制造的编织被。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编织被,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呈条形的编织条,在编织条内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的编织条相互交错编织形成被体。由于填充物独立地填充在编织条中,因此即使长期使用也能保持原有状态,不会降低保暖性能。由于采用编织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透气性,且保证保暖性。这里的编织结构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所选用的编织结构。这里的填充物可以采用羽绒等常用的材料。编织条可以采用不同色彩,从而获得更加美观的外形,例如采用两种不同颜色编织条相互编织,或者采用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编织条相互编织。编织条的宽度根据需要设计。在上述的编织被中,所述的被体由若干编织条经十字交织或斜纹交织编织形成,在被体两面分别形成若干呈阵列排列的矩形块。[0010]在上述的编织被中,所述的矩形块的两端分别被编织条压住,矩形块的两侧分别与位于其下方的编织条形成缝隙。这种结构不仅能够保证保暖性,并且透气性好。在上述的编织被中,所述的矩形块的交织编织口下层交会处设有定位结构。采用定位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结构强度,并且定位结构使得整个被子具有凹凸感。定位结构能够将四个矩形块拼接在一起的四个角部固定在一起。在上述的编织被中,所述的定位结构为十字架缝纫结构或圆形缝纫结构;所述的十字架缝纫结构与矩形块的边重合或与矩形块的对角线重合。在上述的编织被中,所述的编织条呈扁平状,且编织条的宽度不小于5cm,在每条编织条上分别设有第一切穿结构。编织条的宽度根据需要进行设计。由于设置了第一切穿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结构强度,填充物能够保持原有状态。在上述的编织被中,所述的被体的周边设有边框。边框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并且更为美观。在上述的编织被中,所述的边框包括四条首尾相接的边条,相邻两条边条端部以45度角的斜边拼接在一起。在上述的编织被中,所述的边框内填充有填充物且在边框上设有第二切穿结构。在上述的编织被中,所述的第二切穿结构为十字切穿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编织被的优点在于1、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兼具保暖性和透气性,使用时更加蓬松、舒适、保暖。2、定位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结构强度,并且定位结构使得整个被子具有凹凸感。3、易于加工制造,在长时间使用中,能保持厚度一致,不降低保温性能。4、外形更为美观时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定位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编织条1、被体10、矩形块2、缝隙3、十字架缝纫结构4、圆形缝纫结构5、边框6、边条61、斜边61a。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编织被包括若干呈条形的编织条1,在编织条I内填充有填充物,编织条I相互交错编织形成被体10。编织条I呈扁平状,且编织条I的宽度不小于5cm,在每条编织条I上分别设有第一切穿结构。这里的编织条I的数量根据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中采用5条横向的编织条I和5条纵向的编织条I相互编织而成。这里的5条横向的编织条I和5条纵向的编织条I采用不同的颜色。编织条I的宽度根据需要设计。编织条I呈扁平状,且编织条I的宽度不小于5cm。本实施例中的编织条I的宽度为40cm左右。由于填充物独立地填充在编织条中,因此即使长期使用也能保持原有状态,不会降低保暖性能。由于采用编织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透气性,且保证保暖性。这里的编织结构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所选用的编织结构。这里的填充物可以采用羽绒等常用的材料。编织条I可以采用不同色彩,从而获得更加美观的外形,例如采用两种不同颜色编织条I相互编织,或者采用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编织条相互编织。编织条I的宽度根据需要设计。更具体地说,被体10由若干编织条I经十字交织或斜纹交织编织形成,在被体10两面分别形成若干呈阵列排列的矩形块2。矩形块2的两端分别被编织条I压住,矩形块2的两侧分别与位于其下方的编织条I形成缝隙3。矩形块2的交织编织口下层交会处设有定位结构。采用定位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结构强度,并且定位结构使得整个被子具有凹凸感。定位结构能够将四个矩形块2拼接在一起的四个角部固定在一起。如图2和3所示,定位结构为十字架缝纫结构4或圆形缝纫结构5 ;十字架缝纫结构4与矩形块2的边重合或与矩形块2的对角线重合。如图1所示,被体10的周边设有边框6。边框6包括四条首尾相接的边条61,相邻两条边条61端部以45度角的斜边61a拼接在一起。边框6内填充有填充物且在边框6上设有第二切穿结构。第二切穿结构为十字切穿结构。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编织条1、被体10、矩形块2、缝隙3、十字架缝纫结构4、圆形缝纫结构5、边框6、边条61、斜边61a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编织被,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呈条形的编织条(1),在编织条(1)内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的编织条(1)相互交错编织形成被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体(10)由若干编织条(1)经十字交织或斜纹交织编织形成,在被体(10)两面分别形成若干呈阵列排列的矩形块(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块(2)的两端分别被编织条(1)压住,矩形块(2)的两侧分别与位于其下方的编织条(1)形成缝隙(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编织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块(2)的交织编织口下层交会处设有定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织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结构为十字架缝纫结构(4)或圆形缝纫结构(5);所述的十字架缝纫结构(4)与矩形块(2)的边重合或与矩形块(2)的对角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编织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条(1)呈扁平状,且编织条(1)的宽度不小于5cm,在每条编织条(I)上分别设有第一切穿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编织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体(10)的周边设有边框(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6)包括四条首尾相接的边条(61),相邻两条边条(61)端部以45度角的斜边(61a)拼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6)内填充有填充物且在边框(6)上设有第二切穿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织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切穿结构为十字切穿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床上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编织被。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包括若干呈条形的编织条,在编织条内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的编织条相互交错编织形成被体。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编织被的优点在于1、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兼具保暖性和透气性,使用时更加蓬松、舒适、保暖。2、定位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结构强度,并且定位结构使得整个被子具有凹凸感。3、易于加工制造,在长时间使用中,能保持厚度一致,不降低保温性能。4、外形更为美观时尚。
文档编号A47G9/02GK202891337SQ20122060574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章丽萍 申请人:浙江三弘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