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正确拿筷子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78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培养正确拿筷子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培养正确拿筷子的装置,属于日常生活用品。
背景技术
筷子是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持放在手指中夹饭菜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棍儿。筷子是汉民族发明的进食工具。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比较起来,西方人大概到16世纪、17世纪才发明了刀叉,有学者测定,人在用筷子夹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因此,用筷子吃饭使人手巧,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外国人对这两根神奇的棍状物能施展出夹、挑、舀、撅等功能钦羡不已,并以自己能使用它进食而感到高兴。筷子,可谓是中国国粹。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它是反应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特色部分。东亚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地区。筷子是亚洲人最主要的进餐用具。筷子的使用是十分讲究的,握筷姿势正确规范,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夹得牢夹得稳!正确的筷子的使用方法并不唯一,但是都大同小异。右手五指自然弯曲执接,大姆指尾部、食指和中指夹住一根接子,大姆指底部和无名指夹住另外一根筷子,小指自然弯曲。两根筷子头部合起来,筷子尖对准,很容易就能夹起吃的东西。但由于大家的不注意和一些不良的习惯,人们的拿筷方式变得千奇百怪。特别是一些小孩,从小拿惯了,筷子也不会拿了。这不但给自己带来了不便,而且也会给别人,特别是年长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正确的拿筷方式还是很重要的。当前全世界掀起了“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市场上急需培养正确拿筷子的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设计一种培养正确拿筷子的装置,并让人们快速学会怎么使用筷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I橡皮圈、2橡皮轴、3连接杆组成。该装置的构造是I橡皮圈与2橡皮轴是相连的,是个整体,中间没有连接缝,在生产的时候由一个模具制得;3连接杆包裹住2橡皮轴,中间用7无毒害的强力胶粘合而成,橡皮轴外包裹中空的金属连接杆的两端留出1-3毫米的裸露橡皮轴。使2橡皮轴和3连接杆牢牢固定。该装置的技术特点是I橡皮圈和2橡皮轴选用无毒无害的硅胶制成,且具有良好的弹性,能自由收缩,制作时I橡皮圈的内径尺寸小于筷子较粗端的方形边长尺寸,使其能牢牢固定住筷子;2橡皮轴外面有铝合金制的3连接杆包裹,且3连接杆与2橡皮轴用7无毒害的强力胶粘合,使其牢牢固定,增加了装置横向的稳定性。并在3连接杆的两端留出一定长度的裸露I橡皮轴,使I橡皮圈能自如扭动。
图1是该装置的顶视图;图2是正立面图;图3是左视图;图4是剖面图;图5是透视图图中1_橡皮圈、2_橡皮轴、3_连接杆、4_橡皮圈上的图案、5_橡皮圈的首I]切面、6-金属轴的剖切、7-强力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普通篌子的尺寸长度一般为220-250mm,较粗端的方形边长一般为6-8mm,较细端的圆形直径一般为3-5_。本装置中的I橡皮圈、2橡皮轴和3连接杆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移动。I橡皮圈和2橡皮轴由强度比较大且无毒无害的硅胶制成。在设计I橡皮圈时,I橡皮圈的长度为15mm, I橡皮圈的厚度应适当增加,设定为
O.6mm,为防止其较大的形变,I橡皮圈的内径设定为5mm,小于一般篌子较粗端的方形边长尺寸,使I橡皮圈能牢牢固定住筷子。3连接杆选用铝合金,强度大,不易被氧化,且成本低。金属连接杆的长度为23mm,外径为3mm,内径为2mm。金属杆的两端分别留出的裸露2橡皮轴。2橡皮轴的长度为25mm,直径为2mm。而用于粘合2橡皮轴和3连接杆的7强力胶是无毒无害的。在使用中只要把两根筷子分别插入两个橡皮圈中,而插入的深度由个人的习惯自己选定。
权利要求1.一种培养正确拿筷子的装置包括两个橡皮圈、连接杆和橡皮轴,其特征是橡皮圈与橡皮轴是一体的,由一个模具制得,再用金属连接杆包裹住橡皮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培养正确拿筷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橡皮圈的内径尺寸小于筷子较粗端的边长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培养正确拿筷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橡皮轴外包裹中空的金属连接杆的两端留出1-3毫米的裸露橡皮轴。
专利摘要一种培养正确拿筷子的装置属于日常生活领域。该装置由橡皮圈、连接杆、橡皮轴组成。该装置由橡皮圈和橡皮轴选用无毒无害的硅胶制成,且具有良好的弹性,能自由收缩,制作时,橡皮圈的内径尺寸小于筷子较粗端的方形边长尺寸,使其能牢牢固定住筷子。橡皮轴外面有铝合金制的连接杆包裹,且连接杆与橡皮轴用无毒害的强力胶粘合,使其牢牢固定,增加了装置横向的稳定性。并在连接杆的两端留出一定长度的裸露橡皮轴,使橡皮圈能自如扭动。此装置成本低,操作简单,大家只要强化用上一段时间就会自然而然学会正确的拿筷方式。
文档编号A47G21/10GK202891463SQ20122063813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郑丹波, 陶松垒 申请人:郑丹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