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315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睡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睡袋。
背景技术
一般的睡袋具有以下几个不足:1、睡袋携行袋与睡袋分立,睡袋收拢不方便,携行袋易丢失。2、在行军或旅行时,使用者都希望行装体积越小越整齐越好,而现有的睡袋折叠后体积都较大,折叠携带均不方便,也比较慢。3、现有的睡袋多为一体式的整体结构,其厚度都是事先选择好的,这样使得睡袋的适用地区受限,例如,适用于南方的睡袋无法在北方较低的气温下使用。4、由于在制作睡袋时,绗缝处难免会有针眼,在寒冷大风天气绗缝处会出现少量漏风降温问题。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睡袋和携行袋一体设计、折叠快速方便体积小,适用范围广,保暖性好的睡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睡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袋体,所述主袋体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主袋体采用里衬面与外衬面交错绗缝、仅绗缝里衬面中的一种;所述主袋体一侧纵向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侧边上设置有尼龙搭扣,两侧对应设置有塑料插扣,且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内外双拉拉链;所述主袋体顶部连接有一兜帽,所述兜帽下方的主袋体上还设置一携行袋。所述主袋体的外部还连接有梯形结构的外层袋体,所述外层袋体采用里衬面与外衬面交错绗缝、仅绗缝里衬面中的一种,所述外层袋体顶部也设置有一兜帽;在所述外层袋体上,与所述主袋体的开口对应一侧也设置有内外双拉拉链,所述拉链的起始端靠近脚底处,所述外层袋体的厚度小于所述主袋体的厚度。所述主袋体上的兜帽和所述外层袋体上的帽兜,与所述主袋体连接的颈部敞口处宽度均与所述主袋体顶部宽度相同,两所述兜帽周缘处和主袋体顶部边缘处均设置有一抽带。所述主袋体上的兜帽和所述外层袋体上的帽兜,与所述主袋体连接的颈部敞口处宽度均小于所述主袋体顶部宽度,两所述兜帽周缘处和主袋体顶部边缘处均设置有一抽带。所述携行袋的外部,沿所述携行袋的长度方向设置有4 6条收紧带,短轴方向设置有I 3条收紧带,每条所述收紧带的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扣;所述携行袋的内部,与每条所述收紧带呈对应设置有防水密封胶条。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袋体的里衬面与外衬面绗缝时,采用交错绗缝,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由针眼造成的漏风降温问题。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袋体和外层袋体组合使用,在寒冷地区,可以将外层袋体与袋体组合在一起,增加睡袋的整体厚度;在潮热地区,可以仅用袋体即可,因此使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较广。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袋体两侧对应设置了塑料插扣,因此折叠时可以先将插扣插合后再折叠,不但使折叠速度加快,而且折叠得特别整齐,使整个体积可以压缩得更小。4、本实用新型由于将袋体随人体的梯形制作成上大下小的梯形,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体积和重量。5、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袋体一侧纵向设置有一开口,在开口上设置有内外双拉拉链,因此使用者从内外都可以拉紧拉链。6、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睡袋顶部设置了一个携行带,携行袋上设置有收紧带,因此在整个袋体折叠后可以有效地缩小睡袋体积、方便地放入携行袋内,用手提携行或装在背囊中背行。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行军打仗、野外作业和旅行者的野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兜帽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携行袋示意图;图4是图3中本实用新型的携行袋收紧时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袋体1,主袋体I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且主袋体I里衬面与外衬面采用交错绗缝或外层不绗缝,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漏风。主袋体I 一侧纵向设置有一开口,该开口的侧边2上设置有尼龙搭扣3,主袋体I两侧对应设置有塑料插扣4 ;并在开口上设置有内外双拉拉链5 ;袋体I顶部连接有一兜帽6,在兜帽6下方的袋体I上还设置一携行袋7,用于收纳整个睡袋。主袋体I的外部还可以通过拉链或尼龙搭扣组合式连接梯形结构的外层袋体8,外层袋体8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且外层袋体8的外层不绗缝或里衬面与外衬面采用交错绗缝,可以有效防止漏风。外层袋体8的顶部也设置有一兜帽9。在外层袋体8上,与袋体I上开口对应的一侧也设置有内外双拉拉链10,拉链10的起始端靠近脚底处,在袋体I与外层袋体8组合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温度的需求,将拉链10打开,使外层袋体8全部敞开。由于外层袋体8采用外层不绗缝或里衬面与外衬面交错绗缝,其上、下面上没有缝纫针眼或里外缝纫针眼交错,有效起到防风保暖、拒水作用。外层袋体8的厚度远小于袋体I的厚度,这样可以将外层袋体8方便清洗。在寒冷地区,可以将外层袋体8与袋体I通过尼龙搭扣组合在一起,增加睡袋的整体厚度;在温度较高地区,可以仅用外层袋体8即可。上述实施例中,兜帽6和兜帽9上,与袋体I连接的颈部敞口处11宽度可以采用与袋体I顶部宽度相同的结构,此时,在兜帽6周缘处和袋体I顶部边缘处设置有一抽带12,在使用时由抽带12将颈部敞口处11收紧,防止漏风;兜帽6上的颈部敞口处11宽度还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中睡袋相同的结构(如图2所示),即该颈部敞口处11宽度小于袋体I顶部宽度,此时,在兜帽6周缘处和袋体I顶部边缘处也可以设置有一抽带12。如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在携行袋7的外部,沿携行袋7的长度方向设置有4 6条收紧带13,短轴方向设置有I 3条收紧带13。每条收紧带13的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扣14,用于在收紧携行袋7后将其扣紧(如图4所示)。在携行袋7的内部,与每条收紧带13呈对应设置有防水密封胶条,这样有效避免在雨雪天气浸湿携行袋7内的睡袋。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在袋体I内拉上拉链5,带上兜帽6安睡。如果部队野营有情况,使用者可以用双手从颈部向外撑,迅速将拉链5打开跳出来。还可以将袋体I两侧的插扣4迅速插合,并将袋体I卷成很小的体积放入携带袋7内,并通过携行袋7上的收紧带13和插扣14连接起来,提起就走。使用十分方便。使本实用新型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连接和结构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的连接和结构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权利要求1.一种睡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袋体,所述主袋体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主袋体采用里衬面与外衬面交错绗缝、仅绗缝里衬面中的一种;所述主袋体一侧纵向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侧边上设置有尼龙搭扣,两侧对应设置有塑料插扣,且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内外双拉拉链;所述主袋体顶部连接有一兜帽,所述兜帽下方的主袋体上还设置一携行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体的外部还连接有梯形结构的外层袋体,所述外层袋体采用里衬面与外衬面交错绗缝、仅绗缝里衬面中的一种,所述外层袋体顶部也设置有一兜帽;在所述外层袋体上,与所述主袋体的开口对应一侧也设置有内外双拉拉链,所述拉链的起始端靠近脚底处,所述外层袋体的厚度小于所述主袋体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体上的兜帽和所述外层袋体上的帽兜,与所述主袋体连接的颈部敞口处宽度均与所述主袋体顶部宽度相同,两所述兜帽周缘处和主袋体顶部边缘处均设置有一抽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体上的兜帽和所述外层袋体上的帽兜,与所述主袋体连接的颈部敞口处宽度均小于所述主袋体顶部宽度,两所述兜帽周缘处和主袋体顶部边缘处均设置有一抽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行袋的外部,沿所述携行袋的长度方向设置有4 6条收紧带,短轴方向设置有I 3条收紧带,每条所述收紧带的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扣;所述携行袋的内部,与每条所述收紧带呈对应设置有防水密封胶条。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行袋的外部,沿所述携行袋的长度方向设置有4 6条收紧带,短轴方向设置有I 3条收紧带,每条所述收紧带的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扣;所述携行袋的内部,与每条所述收紧带呈对应设置有防水密封胶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行袋的外部,沿所述携行袋的长度方向设置有4 6条收紧带,短轴方向设置有I 3条收紧带,每条所述收紧带的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扣;所述携行袋的内部,与每条所述收紧带呈对应设置有防水密封胶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睡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袋体,所述主袋体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主袋体采用里衬面与外衬面交错绗缝、仅绗缝里衬面中的一种;所述主袋体一侧纵向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侧边上设置有尼龙搭扣,两侧对应设置有塑料插扣,且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内外双拉拉链;所述主袋体顶部连接有一兜帽,所述兜帽下方的主袋体上还设置一携行袋。本实用新型清洗方便,能防止由针眼造成的漏风降温问题、适用范围较广。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行军打仗、野外作业和旅行者的野营。
文档编号A47G9/08GK203016457SQ2012207410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王庆春, 任鹏飞, 谌玉红, 张旭东, 李晨明, 李茂辉, 尚红, 周宇营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