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壳底部有凹面的奶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12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壳底部有凹面的奶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奶泡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花式咖啡中的牛奶泡沫不但可以带来滑润的口感、增加咖啡的风味,还可以在其顶部进行富有趣味的拉花创作,因此备受人们喜欢,越来越多人希望在家里能自制花式咖啡。单位体积内泡沫数量越多、个体体积越小、泡沫持续时间久是高质量奶泡的评价标准。泡沫是由气体被带入液体,液体在气体周围形成包裹层而形成。在牛奶中,乳蛋白形成的包裹层更趋于稳定,因此更为持久,但要使蛋白质与水分离还需要对其进行加热操作。现有形成奶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通过蒸汽形成奶泡或通过搅拌形成奶泡。通过蒸汽形成奶泡是指将高压蒸汽通入到装有牛奶的容器中,使牛奶中的空气膨胀,蛋白质升温,变成泡沫。但此种方法需要配备专门的蒸汽产生装置和通道,成本高,使用安全性低,难以被家庭采用。通过搅拌形成奶泡,一般是在对牛奶加热的同时使用搅拌装置对牛奶进行搅拌,使蛋白质与水分离,将空气带入牛奶,形成奶泡。现有专利中有部分搅拌装置使用电机直接驱动搅拌器,因此搅拌容器需打孔以便电机轴通过,还需安装密封圈以防液体渗漏,但长期使用,密封圈老化,无法避免渗漏问题。传统搅拌形成奶泡装置的另一问题是,搅拌中心轴位于搅拌容器中心,液面无高度差,形成漩涡后空气难以进入,泡沫不易形成或形成的泡沫体积大、易破裂、质量不高。在专利号为201020121752.0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蛋圆形机身壳体的打 奶泡机,利用不规则的搅拌截面避免涡流现象,提高奶泡质量。在专利号2011200034324.9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搅拌容器底面倾斜,通过改变液面差来提高泡沫质量的打奶泡机。但其底座较大,占用厨房面积多,旋转轴位于搅拌容器底部中心,依然容易产生液体环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奶泡发泡装置部分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部分发泡效率不闻的问题,实现方便易用,不占太多空间,将液态奶制成丰富细腻、闻质量的奶泡。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内壳底部有凹面的奶泡机,包括有外壳和内壳,外壳外连接有手柄,所述内壳底部设有一个凹面,所述凹面伸出内壳底部,所述凹面的安装底面与水平轴线之间具有预定的倾斜夹角;在内壳内的该安装底面上设有含从动磁铁组的搅拌装置,在内壳外的该安装底面上设有主动磁铁组,还包括有用于驱动主动磁铁组转动从而带动搅拌装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器,从动磁铁组设置在搅拌器底部内,搅拌器外围套有用于帮助起泡的螺旋体,所述搅拌器的旋转中心轴与安装底面垂直。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手柄内,并与所述搅拌装置处在同一轴线上,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电机电路板,通过定位螺丝锁定电机电路板。当驱动装置带动搅拌装置在搅拌状态下,搅拌的速度均匀与稳定性好。并采用电机驱动带动主动磁铁组旋转,搅拌器内含从动磁铁组,从而避免搅拌容器内穿孔通轴的结构,解决了渗漏问题还包括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热盘以及导热板,导热板位于电热盘上方,导热板置于内壳下底面。还包括用于定位搅拌器的固定凸台,搅拌器绕固定凸台旋转,固定凸台轴心与凹面垂直,并与驱动装置的电机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倾斜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0° < 7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搅拌装置设置在独立的凹面上,牛奶导入搅拌容器时,自然形成液位高度差,当搅拌装置搅拌时,在搅拌容器内形成涡流,同时避免同轴同面的液体环流,使更多的空气混入到牛奶中,因此,能形成大量丰富的、细腻的、质量高的奶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带有凹面的奶泡机,包括有不锈钢制作搅拌容器外壳2和搅拌容器内壳3,外壳2上设有容器盖I,外壳2外连接有手柄19,内壳3底端的一侧内凹设有凹面23,凹面23伸 出内壳3底部,凹面23的安装底面231与水平轴线之间具有预定的倾斜夹角a ;在内壳3内的该安装底面231上设有含从动磁铁组22的搅拌装置,在内壳3外的该安装底面231上设有主动磁铁组7,还包括有用于驱动主动磁铁组7转动从而带动搅拌装置转动的驱动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器4和搅拌器中心轴,搅拌器4底部有孔与中心轴配合以便固定,搅拌器4底部内置从动磁铁组22,搅拌器4外围套有用于帮助起泡的螺旋体6,搅拌器4的旋转中心轴与安装底面231垂直。驱动装置设置在手柄19内,并与搅拌装置处在同一轴线上,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10,电机电路板11,通过定位螺丝12锁定电机电路板11,还包括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电热盘8以及导热板9,导热板9位于电热盘8上方,导热板9置于内壳3下底面。电机10的马达通过马达输出轴驱动主动磁铁组7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器4转动。通过磁驱动,避免了在搅拌容器内壳2里穿孔通轴,避免了搅拌过程中奶液的渗漏问题。电机10的马达输出轴的轴线与凹面23的一侧垂直。内壳3设置的凹面23,当牛奶倒入时,自动形成液位差,当搅拌器4转动时,使奶液在容器内不同半径层以不同速度进行环流,防止同轴心同速环流,减少不发生或少发生搅拌的区域,导入更多空气,从而提高发泡效率。为了防止搅拌器在容器中移动导致磁场控制损失,在容器底部设有定位装置用于定位搅拌器4,定位装置轴心与凹面一侧23垂直,与电机10位于同一轴线上。在图1中,定位装置是在凹面一侧中心的固定凸台5,用于定位搅拌器4搅拌器4底部与其配合,绕其旋转,固定凸台5轴心与安装底面231垂直,并与驱动装置的电机10位于同一轴线上。为了预防清洗时外部水渗入电机问题,设置电机防水罩13防护水流从把手渗透。设置把手上固定扣18与把手下固定扣21,使把手与容器外壳锁稳固定。本实施例的倾斜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0° <a<75°。在加热部分,使用加热盘8进行加热,使用金属导热板9紧贴容器内壳2底部,辅助导热更为均匀。电热盘8的电路与电机10的电路互为独立,其电路板15位于容器底部。通过上电耦合器16与下电耦合器17配合,实现电导通,将牛奶倒入容器,按下开关,即可对牛奶进行加热与搅拌,使其产生丰富、细腻的泡沫。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 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内壳底部有凹面的奶泡机,包括有外壳(2)和内壳(3),外壳(2)外连接有手柄(1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3)底部设有一个凹面(23),所述凹面(23)伸出内壳(3)底部,所述凹面(23)的安装底面(231)与水平轴线之间具有预定的倾斜夹角(a);在内壳(3)内的该安装底面(231)上设有含从动磁铁组(22)的搅拌装置,在内壳(3)外的该安装底面(231)上设有主动磁铁组(7),还包括有用于驱动主动磁铁组(7)转动从而带动搅拌装置转动的驱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带有凹面的奶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器(4),从动磁铁组(22)设置在搅拌器(4)底部内,搅拌器(4)外围套有用于帮助起泡的螺旋体(6),所述搅拌器(4)的旋转中心轴与安装底面(231)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带有凹面的奶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手柄(19)内,并与所述搅拌装置处在同一轴线上,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10),电机电路板(11),通过定位螺丝(12 )锁定电机电路板(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带有凹面的奶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热盘(8)以及导热板(9),导热板(9)位于电热盘(8)上方,导热板(9)置于内壳(3)下底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凹面的奶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定位搅拌器(4)的固定凸台(5),搅拌器(4)绕固定凸台(5)旋转,固定凸台(5)轴心与安装底面(231)垂直,并与驱动装置的电机(10)位于同一轴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带有凹面的奶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0° < a彡7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壳底部有凹面的奶泡机,包括有外壳和内壳,外壳外连接有手柄,所述内壳底部设有一个凹面,所述凹面伸出内壳底部,所述凹面的安装底面与水平轴线之间具有预定的倾斜夹角;在内壳内的该安装底面上设有含从动磁铁组的搅拌装置,在内壳外的该安装底面上设有主动磁铁组,还包括有用于驱动主动磁铁组转动从而带动搅拌装置转动的驱动装置。由于搅拌装置设置在独立的凹面上,牛奶导入搅拌容器时,自然形成液位高度差,当搅拌装置搅拌时,在搅拌容器内形成涡流,同时避免同轴同面的液体环流,使更多的空气混入到牛奶中,因此,能形成大量丰富的、细腻的、质量高的奶泡。
文档编号A47J31/44GK203122131SQ20132000564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6日
发明者刘炳耀, 梁学仁, 陈健良, 梁剑明 申请人:广东万事泰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