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刀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刀具收纳工具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刀架。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厨房中常用的刀架,基本上其尺寸及可以插入的刀具数量都是固定的,无法根据需要调整,而且现有的刀架不容易清洁,比较笨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架,以解决现有刀架对刀具的数量适应性差、不便于清洗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刀架,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刀具插装单体,每个刀具插装单体上均形成有刀具插槽。进一步地,刀具插槽的开口侧所在的刀具插装单体的边沿刀具插槽沿宽度方向由两端向中间呈阶梯状升高。进一步地,阶梯包括三级阶梯,其中,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级阶梯以弧形延伸至相邻的第二级阶梯。进一步地,刀具插槽内位于第一级阶梯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夹紧刀具的弹片。进一步地,相邻的刀具插装单体之间通过错位旋转卡接结构相连。进一步地,刀具插装单体的中部形成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的一端形成有位于连接通孔外侧的旋转卡接凸耳,连接通孔的另一端形成有与旋转卡接凸耳相配合的旋转卡接缺口以及位于连接通孔内部的旋转轨道,旋转卡接凸耳沿旋转轨道转动以形成错位旋转卡接结构。进一步地,旋转轨道上形成有防止旋转卡接凸耳旋转过度的限位部。进一步地,旋转卡接凸耳沿刀具插装单体的宽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旋转卡接缺口沿刀具插装单体的高度方向对称地设置以使旋转卡接凸耳与旋转卡接缺口垂直错位。进一步地,刀具插装单体呈壳体状,包括两片相互叠置并可拆卸连接的子单体,两个子单体之间形成刀具插槽。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刀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由多个刀具插装单体成的刀具插装组合体两侧的第一锁定支撑架和第二锁定支撑架,第一锁定支撑架和第二锁定支撑架分别与任一刀具插装单体的两侧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刀架,该刀架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刀具插装单体,每个刀具插装单体上均形成有刀具插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刀架采用多个刀具插装单体组合,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一定数量的单体,可以根据生产以及用户的需求,调整所连接的刀具插装单体的数量以调整可以插入的刀具的数量,并便于装卸和清洁。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个子单体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个刀具插装单体的一个子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是图4中的刀具插装单体的另一个子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刀架,用于收纳厨房中的各种刀具。该刀架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刀具插装单体10,每个刀具插装单体10上均形成有刀具插槽A。该刀架采用多个刀具插装单体组合,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一定数量的单体,可以根据生产以及用户的需求,调整所连接的刀具插装单体的数量,并便于装卸和清洁。为了节约空间,刀具插装单体10为板状单体。刀具插装单体10上形成有刀具插槽A,每个刀具插槽A的开口侧所在的刀具插装单体10的边沿刀具插槽A的宽度方向由两端向中间呈阶梯状升高。这样的阶梯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宽度以及不同类型手柄的刀具。具体地说,该阶梯包括三级阶梯,其中,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级阶梯11以弧形延伸至相邻的第二级阶梯12。这种两端低、中间高而且两端的阶梯呈弧形的结构,能够在一个刀具插槽A内插装两把不同形状的刀具,提高每个刀具插装单体10的使用效率。如图3所示,为了对插入刀具插槽A内的刀具起到固定的作用,刀具插槽A内位于第一级阶梯1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夹紧刀具的弹片14。该弹片14的上端固定在刀具插槽A的一侧内壁上,其整体呈弧形贴向对侧的内壁,以形成一个由上向下逐渐凸起的弧形夹持面,便于刀具的插入与拔出。如图4和图5所示,各个刀具插装单体10之间可以采用多种连接方式连接。为了达到便于操作,简化结构的目的,相邻的刀具插装单体10之间可以通过错位旋转卡接结构相连。具体地说,刀具插装单体10的中部形成有连接通孔B,连接通孔B的一端形成有位于连接通孔B外侧的旋转卡接凸耳15,连接通孔B的另一端形成有与旋转卡接凸耳15相配合的旋转卡接缺口 16以及位于连接通孔B内部的旋转轨道17 (如图3所示),旋转卡接凸耳15沿旋转轨道17转动以形成错位旋转卡接结构。为了防止旋转卡接凸耳15沿旋转轨道17旋转过度,旋转轨道17上形成有限位部17a(如图3所示)。实际上,旋转卡接凸耳15可以沿刀具插装单体10的宽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旋转卡接缺口 16可以沿刀具插装单体10的高度方向对称地设置以使旋转卡接凸耳15与旋转卡接缺口 16在同一个刀具插装单体10上呈垂直错位的状态。安装时,将一个刀具插装单体10旋转90°,使该刀具插装单体10上的旋转卡接凸耳15与旋转卡接缺口 16对齐以便于将旋转卡接凸耳15伸入到另一个刀具插装单体10的连接通孔B中,然后沿另一个刀具插装单体10的连接通孔B中的旋转轨道17旋转至与限位部17a相抵接而停止,实现两个刀具插装单体10的错位旋转式卡接。实际上,为了便于加工,并提高便利性,每个刀具插装单体10呈壳体状,均包括两片相互叠置并可拆卸连接的子单体10a,两个子单体IOa之间形成上述刀具插槽A。对于一个刀具插装单体10来说,连接通孔B贯穿两个子单体10a,但是,旋转卡接凸耳15位于一个子单体IOa上,旋转卡接缺口 16与旋转轨道17则位于另一个子单体IOa上。为了起到锁止固定以及美观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刀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由多个刀具插装单体10形成的刀具插装组合体两侧的第一锁定支撑架31和第二锁定支撑架32 (如图1和图2所示),并且,第一锁定支撑架31和第二锁定支撑架32分别与任一所述刀具插装单体10的两侧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第一锁定支撑架31上具有与每个刀具插装单体10的连接通孔B中的旋转卡接缺口 16及旋转轨道17配合的旋转卡接凸耳15,第二锁定支撑架32则具有与每个刀具插装单体10的连接通孔B外侧的旋转卡接凸耳15配合的缺口和轨道。当然,第一锁定支撑架31与第二锁定支撑架32的位置也可以互换,两者所具有的连接结构也随之互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刀架采用多片刀具插装单体10组合,每个单体上具有阶梯状端面的多用插刀结构,并通过连接结构,可以根据生产以及用户需求,对单体连接数量进行实际调整,而且便于装卸和清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刀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刀具插装单体(10),每个所述刀具插装单体(10)上均形成有刀具插槽(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插槽(A)的开口侧所在的所述刀具插装单体(10)的边沿所述刀具插槽(A)的宽度方向由两端向中间呈阶梯状升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包括三级阶梯,其中,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级阶梯(11)以弧形延伸至相邻的第二级阶梯(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插槽(A)内位于所述第一级阶梯(1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夹紧刀具的弹片(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刀具插装单体(10)之间通过错位旋转卡接结构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插装单体(10)的中部形成有连接通孔(B),所述连接通孔(B)的一端形成有位于所述连接通孔(B)外侧的旋转卡接凸耳(15),所述连接通孔(B)的另一端形成有与所述旋转卡接凸耳(15)相配合的旋转卡接缺口 (16)以及位于所述连接通孔(B)内部的旋转轨道(17),所述旋转卡接凸耳(15)沿所述旋转轨道(17)转动以形成所述错位旋转卡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轨道(17)上形成有防止所述旋转卡接凸耳(15)旋转过度的限位部(17a)。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卡接凸耳(15)沿所述刀具插装单体(10)的宽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所述旋转卡接缺口(16)沿所述刀具插装单体(10)的高度方向对称地设置以使所述旋转卡接凸耳(15)与所述旋转卡接缺口(16)垂直错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插装单体(10)呈壳体状,包括两片相互叠置并可拆卸连接的子单体(IOa),两个所述子单体(IOa)之间形成所述刀具插槽(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由多个所述刀具插装单体(10)形成的刀具插装组合体两侧的第一锁定支撑架(31)和第二锁定支撑架(32),所述第一锁定支撑架(31)和所述第二锁定支撑架(32 )分别与任一所述刀具插装单体(10 )的两侧可拆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刀架,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刀具插装单体,每个刀具插装单体上均形成有刀具插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刀架采用多个刀具插装单体组合,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一定数量的单体,可以根据生产以及用户的需求,调整所连接的刀具插装单体的数量,并便于装卸和清洁。
文档编号A47J47/16GK203074462SQ20132000654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7日
发明者陈海生, 梁兵, 于国新 申请人:广东百源实业有限公司, 阳江市纳丽德工贸有限公司, 阳江市卫富百源警用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