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包柑剥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包柑剥壳器。
背景技术:
包柑又名气包柑、气柑,是一种外壳较硬、较厚,体积较大的柑橘类水果,在食用时必需先将外壳去掉,掰开瓣体后再去掉每瓣的皮方能食用,由于其体积较大,外壳较硬、较厚,给食者用手剥壳带来较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为克服包柑在食用时,由于其外壳较硬、较厚、体积较大,给食者用手剥壳带来较大困难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柑剥壳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是由手柄、划壳刀、剥壳刀组成。在一手柄的一端设置一划壳刀,划壳刀上设置一长方形的套筒,套筒上设置一与套筒为一体的限位体,套筒活动连接在划壳刀上后经一顶头螺丝固定,划壳刀经铆钉A固在手柄上,手柄的另端设置一扇形的、正面为一弧形体的剥壳刀,剥壳刀经铆钉B固在手柄上。划壳刀,套筒及限位体,剥壳刀由金属材料制作,手柄由木材或环保塑料制作。使用时,据包柑壳的厚度经套筒上的顶头螺丝调节好限位体距刀尖的距离,手握手柄,利用划壳刀沿包柑从包柑壳的上方到下方划数条刀口后,利用剥壳刀在包柑壳上的两刀口间的顶部插入,从上方到下方将包柑壳剥离,由于划壳刀有限位体的限制,刀尖不会伤及包柑内的瓣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划壳刀沿包柑从包柑壳的上方到下方划数条刀口后,利用剥壳刀在包柑壳上的两刀口间的顶部插入,从上方到下方将包柑壳剥离,克服在食用包柑时,由于其外壳较硬、较厚、体积较大,给食者用手剥壳带来的困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本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的局部放大K向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的A-A向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的B-B向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3的C-C向示意图。图中;1.手柄,2.划壳刀,3.套筒,4.限位体,5.顶头螺丝,6.铆钉A,7.弧形体,
8.剥壳刀,9.铆钉B ,10.刀尖,11.包柑,12.包柑壳。
具体实施方式
在
图1、图2、图3、图4、图5中,在一手柄⑴的一端设置一划壳刀(2),划壳刀(2)上设置一长方形的套筒(3),套筒(3)上设置一与套筒(3)为一体的限位体(4),套筒(3)活动连接在划壳刀(4)上后经一顶头螺丝(5)固定,划壳刀(2)经铆钉A (6)固在手柄(I)上,手柄(I)的·另端设置一扇形的、正面为一弧形体(7)的剥壳刀(8),剥壳刀(8)经铆钉B(9)固在手柄⑴上。
权利要求1.一种包柑剥壳器,由手柄、划壳刀、剥壳刀组成,其特征是:在一手柄(I)的一端设置一划壳刀(2),划壳刀(2)经铆钉A(6)固在手柄(I)上,手柄(I)的另端设置一扇形的、正面为一弧形体⑵的剥壳刀(8),剥壳刀⑶经铆钉B (9)固在手柄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柑剥壳器,其特征是:划壳刀(2)上设置一长方形的套筒(3),套筒(3)上设置一与套筒(3)为一体的限位体(4),套筒(3)活动连接在划壳刀(4)上后经一顶头螺丝(5)固定。 ·
专利摘要一种包柑剥皮器,由手柄、划壳刀、剥壳刀组成,利用划壳刀沿包柑从包柑壳的上方到下方划数条刀口后,利用剥壳刀在包柑壳上的两刀口间的顶部插入,从上方到下方将包柑壳剥离,克服在食用包柑时,由于其外壳较硬、较厚、体积较大,给食者用手剥壳带来的困难,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47J17/04GK203122033SQ20132012122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5日
发明者谭全清 申请人:谭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