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健康水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健康水杯,包括杯体、杯盖、底座,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励磁线圈,所述励磁线圈设置在底座内,所述杯体由非导体材质制得,所述杯体的底部内设有环状金属体,环状金属体包括金属环体,在金属环体上设置有放电槽或放电孔;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向励磁线圈提供交变电流,所述环状金属体置于励磁线圈的交变磁场磁力线范围内,使得环状金属体的放电槽或放电孔发生放电现象将水弱电解,将杯体内的水转变为小分子团水。本实用新型制备小分子团水非常便利快捷,水质口感好,既可解渴又使身体更加健康。
【专利说明】便携式健康水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们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健康水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水杯多种多样,具有保健功能的水杯也是层出不穷,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曾经一度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磁化水杯,宣传可使普通水在磁化器内经过磁场作用,使水体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成为有生物效应的磁化水,能起到保健的作用。但是,但并不是所有的磁化水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只有负极的磁化水才能改善人体生理功能,起到保健的作用,而正极处理的水不宜多喝。而我们在市场上所见的磁化杯大多采用普通磁铁,正负极不分。而且目前市场上许多生产磁化杯的厂家并没有对磁化水的功效和稳定性进行切实的检测和验证,通常夸大了功能杯的作用,蒙蔽了消费者的眼睛。
[0003]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Peter Agre发现细胞膜水通道并证明其功能,他的发现揭示了 5-7个基数之间的小分子团水更容易进入皮肤的细胞,高渗透力、高扩散力、高溶解力、弱碱性的活性小分子团水能将更多的水分和营养带入细胞,同时将废物和毒物更好地排出人体。一些研究表明,弱碱性小分子团水饮用后,可以分解体内多余的脂肪,并使营养代谢更旺盛,还具有激活体内各种酶的功效,有利于人类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0004]但是目前,将水的大分子团细化成小分子团的方法往往很复杂,而制备小分子团水的设备制造成本特高,难以得到广大群众广泛使用,因而难于普及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将普通水生成小分子团水的便携式健康水杯,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可饮用到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小分子团水。
[0006]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健康水杯,包括杯体、杯盖、底座,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励磁线圈,所述励磁线圈设置在底座内,所述杯体由非导体材质制得,所述杯体的底部内设有环状金属体,环状金属体包括金属环体,在金属环体上设置有放电槽或放电孔;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向励磁线圈提供交变电流,所述环状金属体置于励磁线圈的交变磁场磁力线范围内,使得环状金属体的放电槽或放电孔发生放电现象将水弱电解,将杯体内的水转变为小分子团水。
[0007]所述杯体的底部向上凹陷形成电气腔,所述励磁线圈设置在电气腔内,所述环状金属体环绕电气腔外壁设置。
[0008]所述环状金属体靠近杯体的底部内壁设置,所述励磁线圈环绕杯体的底部外壁设置。
[0009]所述环状金属体是首尾断开的开口环或者是封闭圆环。
[0010]所述放电槽一端开口于金属环体的边缘。
[0011]所述金属环体由多片独立的金属片连接形成,在相邻两金属片之间的狭窄间隙形成放电槽。[0012]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向电气控制系统提供电源,所述蓄电池设置在底座内。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在励磁线圈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使水中环状金属体内部形成涡流,迅速发热,将煲体内的水加热,同时,在其放电槽或相邻间隙之间产生放电现象,水发生弱电解,水分子的氢键断开,改变了分子结构,进而将水的大分子团细化成小分子团,经权威检测,所制得的小分子团水中,水样170NMR半峰宽数值低。同时, 申请人:也就所制得的小分子团水与普通水进行试剂扩散能力的比较,从试验的情况可明显看出,试剂能迅速在本烹饪煲具所制得的小分子团水内扩散,而普通水则在长时间内仅进入水体的上层,存在明显分层现象。
[0014]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健康水杯使用非常方便,即使在户外无市电的情况下都能使用。而且制备小分子团水非常便利快捷,随时随地只需按下开关,几分钟就能将普通的自来水生成弱碱性的小分子团水,水质口感好,既可解渴又使身体更加健康。
[00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能迅速应用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健康水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健康水杯另一实施例的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的环状金属体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的环状金属体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的环状金属体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的环状金属体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的环状金属体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的环状金属体内部电流示意图(开口环)。
[0024]图9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的环状金属体内部电流示意图(封闭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6]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烹饪杯具,包括杯体1、杯盖、底座4,电气控制系统6,还包括励磁线圈3,励磁线圈设置在底座4内,杯体由高硼硅玻璃或者陶瓷等非导体材质制得,在杯体的底部内设有环状金属体2,环状金属体2包括金属环体,在金属环体上设置有放电槽21或放电孔25 (参见图3-7);电气控制系统向励磁线圈3提供高频交变电流,使置于励磁线圈的交变磁场磁力线范围内的环状金属体产生涡流发热,而金属环体上的放电槽21或放电孔25则发生放电现象。使得环状金属体2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将水弱电解,将杯体内的水转变为小分子团水。底座4内还设有电气控制系统6。图1中,杯体1的底部向上凹陷形成电气腔11,励磁线圈3设置在电气腔11内,环状金属体2环绕电气腔11外壁设置。底座4内设有励磁线圈3的安装支架及杯体1的安装定位结构,以上结构可采用公知常用的定位支撑装配结构设计,在此不详述。
[0027]图2所示的是励磁线圈3与环状金属体2另一种装配结构方式,如图所示,杯体1底部收窄,环状金属体2靠近杯体1底部内壁设置,励磁线圈3环绕杯体底部外壁设置使杯体1的底部壁置于励磁线圈3与环状金属体2之间,且环状金属体2被励磁线圈3所包围。以上两种结构方式均能使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磁力线穿过环状金属体。
[0028]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励磁线圈控制电路、开关等,电源由市电提供。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子振荡电路将市电频率变大,变大频率几百倍不等,使励磁线圈的磁场磁力线运行速度加快,可迅速将水杯内的水的加热,而为了防止电磁泄漏、增加磁力线的导向性和漏电安全性考虑,在励磁线圈上增加屏蔽磁环和绝缘层结构属于公知技术范围,在此简略说明。其中,电源部分还可由在底座内设置的蓄电池提供,参见图2,底座4内还设有蓄电池5,蓄电池5用于向电气控制系统提供电源,使水杯的使用更加方便,无需接市电电网。而且,作为另一种实施的方式,电源部分还可由低压电源提供,电气控制系统内设置专用电压转换电路,例如汽车内的低压电源或者是USB外接电源的方式,使水杯的使用更加广泛。
[0029]以下,以220V市电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电气控制系统6将采用大功率的电子振荡电路将电源转化为1500V25000HZ的超音频交流电,再利用励磁线圈3——运用法拉第定律,产生具有超声波震动效果的交变电磁场,磁力线穿透杯体1,使得环状金属体的表面产生强大的感应涡流电流,形成较强的电势差,且在环状金属体设有的若干个放电孔25或放电槽21的作用下,在环状金属体的表面断层感应涡流电流形成瞬间极性电池效应,直接将正电荷传递给水分子的02_氧离子、负电荷传递给水分子的H+氢离子,通过电能交换,使水分子弱电解反应,产生微量的02、Η2、Η02、03、Η202等物质;同时处于超声波频率的交变磁力线对杯体1的水进行激振磁化处理,使水分子H20的氢氧H-0化学健夹角由普通水的105变为103,产生小分子团水。而小分子团水具有良好的溶解力与渗透力,可促进食物营养成分的溶解,更重要的是,它比大分子团水更容易进入人体细胞,营养容易被人体吸收。
[0030]图3-7列出了环状金属体的不同结构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环状金属体上可以设置放电槽21,也可以设置放电孔25,环状金属体2可以是闭环的,也可以是开口环。如图3所示,环状金属体2是首尾断开的开口环,包括金属环体和环断口 22,在金属环体上设置有放电槽21,放电槽21 —端开口于金属环体的边缘。
[0031]如图4所不,环状金属体2是一封闭圆环,在金属环体上设置有放电槽21。放电槽21 一端开口于金属环体的边缘。
[0032]如图5所示,环状金属体2由多片独立的金属片23连接形成,在相邻两金属片之间的狭窄间隙形成放电槽21。相邻金属片以绑带24固定连接形成一环状的金属体。
[0033]如图6所不,环状金属体2是一封闭圆环,在金属环体上设置有放电孔25。
[0034]如图7所示,环状金属体2是一首尾断开的开口环,包括金属环体和环断口 22,在金属环体上设置有放电孔。
[0035]参见图8,当环状金属体2是首尾断开的开口环时,环内的正负电势位于环的断口两端,形成沿环的周向感应电流,周向感应电流产生径向穿过放电槽21或放电孔25的电流流向,放电孔25或放电槽21的放电现象更为明显。
[0036]参见图9,当环状金属体2是首尾相接的金属圆环时,环内的正负电势位于环的内外表面,感应电流从环的一个侧面流向另一个侧面,感应电流轴向穿过放电孔25或放电槽21,同样也能产生放电现象。当被施加交变磁场的环状金属体带有电势差,通过放电孔25或放电槽21使带有电势差的金属环体直接将正电荷给水分子,达到将水的大分子团水细化为小分子团水,实现将普通水制备为小分子团水。根据实际所需选取,该若干个的放电孔25的形状可为圆形,或者方形,或者椭圆形等。而放电槽21为条状,一端开口于金属环体的边缘。
[0037]下面,说明以上实施例的便携式健康水杯生成小分子团水的方法:在杯体I内并加注充足份量的水,按下开关,此时,电气控制系统6开始工作,向励磁线圈3提供交变电流,使得环状金属体2发热,并使放电槽21或放电孔25在水中产生放电现象,将水弱电解,从而形成小分子团水。
[0038]本实用新型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利用圆筒式励磁线圈,产生超音频电磁场,磁力线穿透硼硅高温玻璃壶等杯体1,对杯内的水体进行高频切割,而置于杯体内的环状金属体2,在励磁线圈3的电磁效应作用下形成内部涡流而发热,使环状金属体2带有弱电,且其放电槽21或放电孔25发生放电现象,将水弱电解,使水分子的氢键断开,从而促进大分子团的水转化为小分子团水,从而使杯中的水变成小分子团水,同时,可使烧水的时间缩短,节约了电能。
[0039]本实用新型的水杯在烧水过程中,放电槽放电在水里生成的03、H202等物质可将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氧化分解,即使水长时间烧煮都不会危害人们健康。小分子团水相对普通水的大分子团水渗透溶解能力提高63% ;其水分子的表面张力降低、粘度下降;还原性迅速增强,水中含氧量显著增加,形成的水分子团状态由普通水的50-60个H2O减少到5-7个H2O,直径小于2nm(纳米),具有运动速度快,渗透及溶解能力强;以及,在环状金属体的表面产生强大的感应涡流电流,造成环状金属体的金属分子形成震荡、迅速摩擦发热,可将水的氯、氟等有害元素除去,达到消毒杀菌作用。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烹饪杯具更有利于健康。
[0040]为了验证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健康水杯的优越性, 申请人:委托复旦大学分析检测中心对以本实用新型制得的小分子团水抽样检测,得以下检测报告:
[0041](注:以下检测数据来自复旦大学分析检测中心,检测报告编号:13070305)
[0042]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健康水杯,包括杯体、杯盖、底座,电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励磁线圈,所述励磁线圈设置在底座内,所述杯体由非导体材质制得,所述杯体的底部内设有环状金属体,环状金属体包括金属环体,在金属环体上设置有放电槽或放电孔;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向励磁线圈提供交变电流,所述环状金属体置于励磁线圈的交变磁场磁力线范围内,使得环状金属体的放电槽或放电孔发生放电现象将水弱电解,将杯体内的水转变为小分子团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底部向上凹陷形成电气腔,所述励磁线圈设置在电气腔内,所述环状金属体环绕电气腔外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金属体靠近杯体的底部内壁设置,所述励磁线圈环绕杯体的底部外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金属体是首尾断开的开口环或者是封闭圆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槽一端开口于金属环体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体由多片独立的金属片连接形成,在相邻两金属片之间的狭窄间隙形成放电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向电气控制系统提供电源,所述蓄电池设置在底座内。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3468196SQ20132049763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发明者】李镇南, 李镇莲 申请人:李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