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5042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吸尘器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真空吸尘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能够提供吸尘器及其制造方法,上述吸尘器包括:支撑部托架,从吸尘器本体向外部延伸而成,轴,贯通上述支撑部托架,以及两个轮子,分别形成使上述轴只压入至已设定的长度的压入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对于地面支撑上述吸尘器本体;上述轴的两端分别向上述轮子的压入孔只压入至上述已设定的长度,上述轴的中心位于上述支撑部托架的左右中心,上述两个轮子以上述轴的中心为基准相互对称地设置。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更具体地涉及真空吸尘器。 吸尘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真空吸尘器为内部设有风扇电机,从外部吸入空气与灰尘,并滤除灰尘的装置。通 常,可将这种真空吸尘器称为吸尘器。
[0003] 吸尘器一般分为卧式(canister)吸尘器与立式(up-right)吸尘器,上述卧式吸 尘器的主体通过延伸管或连接管与吸嘴相连接,上述立式吸尘器的主体直接与吸嘴相连 接。
[0004] 另一方面,作为简易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也多普及,上述手持式吸尘器可由用户 在直接抓住吸尘器主体的状态下执行清扫。
[0005] 最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清扫卧具的卧具吸尘器普及。也可以将这种卧具吸 尘器称为手持式吸尘器,但与通常的手持式吸尘器不同,可在卧具吸尘器设置用于对卧具 施加振动的振动板。
[0006] 通常,手持式吸尘器用于简易清扫对象物的一部分。因此,当操作手持式吸尘器 时,因用户的姿势而带来的不便不会成为大问题。这一点,卧式吸尘器和立式吸尘器也一 样。因为使用这些吸尘器的情况下,用户可站着执行清扫。
[0007] 但是,用户使用卧具吸尘器来清扫卧具的情况下,通常将花大量的时间来好好清 扫整个卧具。因此,当清扫时,因用户的姿势而带来的不便有可能成为问题。
[0008] 通过图1至图3,对以往的吸尘器,尤其对卧具吸尘器进行详细的说明。
[0009] 卧具吸尘器1可包括上部主体2、手柄3、吸嘴主体5及下部主体4。上述吸嘴主体 5与地面,尤其与卧具水平地设置,且将通过上述吸嘴主体5清扫卧具。
[0010] 可在上述吸嘴主体5设置使外部空气流入的吸嘴6、振动板7及搅动器8 (agitator)。上述振动板7执行对卧具施加振动来使卧具内的灰尘飞散的功能,上述搅动 器8执行扫除卧具表面的灰尘的功能。因此,借助这种振动板7与搅动器8的工作,能够更 有效地清扫卧具。
[0011] 上述下部主体4实质上从上述吸嘴主体5以与上述地面水平的方式向后方延伸。 可由上述下部主体4与上述吸嘴主体5的上部与上述上部主体2相结合来构成吸尘器的主 体。
[0012] 在上述下部主体4设置滚子9,上述滚子9用于相对于地面支撑上述吸尘器。实质 上,可视为吸尘器借助上述滚子9与上述搅动器8支撑在地面或卧具上。
[0013] 上述滚子9可呈沿着左右方向长长地形成的圆筒形状。上述滚子9将通过旋转轴 9a旋转。在此,上述旋转轴9a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于下部主体4。具体地,上述旋转 轴9a能够通过下部主体4的内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
[0014] 因此,在下部主体4与上部主体2相结合之前,旋转轴9a与滚子9需先通过上述 下部主体的内部与上述下部主体4相结合。由于这种问题,存在很难组装整个吸尘器的问 题。
[0015] 并且,由于上述滚子9由单一结构形成,因而有可能产生向左右分隔的问题。当 然,存在旋转轴9a左右分隔的问题。这会使金属性旋转轴9a向滚子9的外部露出而成为 降低产品的可靠性的问题。同时,由于滚子9与旋转轴9a左右分隔,会产生与下部主体4 的接触噪音。这种问题也将会降低产品的可靠性。
[0016]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滚子9呈圆筒形状,因而当清扫时会产生卧具向侧面推动的 问题。这是因为滚子9与卧具之间的支撑面积大。因此,当清扫时使吸尘器1在卧具左右 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卧具推动的问题,因而将对卧具施加不必的拉力。由于这种拉力,因而 发生卧具损坏或撕裂的问题的可能性大。
[0017] 如图3所示,将由用户抓着手柄3,并使吸尘器前后行走,来清扫卧具。
[0018] 然而,如图所示,以往的卧具吸尘器存在整体上离地面的高度低的问题。因此,当 用户清扫卧具时,发生需要弯腰长时间进行清扫的不便。
[0019] 并且,由于卧具的特性,若卧具吸尘器整体上离地面的高度低,则有可能在卧具吸 尘器与卧具之间发生很多摩擦或干涉。即,卧具吸尘器的底面都会埋在卧具内。除了要执 行清扫的卧具部分之外,清扫结束的卧具部分也紧贴于卧具吸尘器的底面而使清扫效率下 降。
[0020] 同时,由于吸尘器的上部主体2与手柄3的位置差异,难以向地面或卧具施力。当 清扫时,用户将仅向前方和后方施力,由此吸嘴主体5有可能不紧贴于地面或卧具。由于这 种问题有可能不能实现有效的清扫。因为不能对卧具施加充分的振动。
[0021] 为了提高吸尘器的高度,可使手柄3的位置变得更高。然而,这种情况下,由于吸 尘器的上部主体2呈前后长长地形成的形状,因而主体2的形状与手柄3的形状有可能不 均衡。由此,产生吸尘器的整体外观不美丽的问题。因为手柄3的位置太高于吸尘器的上 部主体2。
[0022] 同时,上部主体2与手柄3单独设置并相互连接。因此,若使手柄3的高度变高, 则整体的外形将变大,从而在操作或保管时伴随不便。
[0023] 另一方面,为了稳定的行走,吸尘器的重心设置于搅动器8与滚子9之间。然而, 由于吸尘器的重心与地面近,因此存在为了行走而对手柄3施加的力的方向及力矩变大的 问题。因这种理由,如上所述,执行清扫的吸嘴主体5很有可能不紧贴于地面或卧具。
[0024] 并且,由于下部主体4与吸嘴主体5以整体上与地面相对应的方式水平地形成,因 此将难以进行用于清扫的行走。这是因为与清扫无关的区域接近于地面。相反,这种形状 意味着难以使清扫区域,即吸嘴主体5的面积变大。因此,存在为了有效的清扫,每小时行 走距离只能变小的问题。这最终将导致清扫时间变长的问题。
[0025] 另一方面,在图3所示的吸尘器1的内部频繁发生流路的方向转换,因而存在空气 阻力高的问题。
[0026] 首先,空气通过空气引导件11流入灰尘桶12。在上述空气引导件11中,空气向上 部、后方,再向上部进行方向转换。流入于上述灰尘桶12的空气向灰尘桶的后方排出并流 入于风扇电机13。流入于上述风扇电机13的空气通过风扇电机13的一侧(通过地面的方 向)向外部排出。
[0027] 由于这种流路结构,在空气流入于吸尘器的内部并向外部排出的过程中频繁发生 空气流动的方向转换。因此,存在噪音增加,且不能进行顺畅的清扫的问题。同时,为了隔 音,还可以添加附加的结构,且用于收容风扇电机的风扇电机腔室的结构会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0028]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在于,解决前述的以往的吸尘器的问题。
[0029]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要提供如下的吸尘器,组装结构简单,且具有可容易组装 的轮子。
[0030]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要提供如下的吸尘器,有效限制用于支撑吸尘器的轮子 的左右分隔及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轮子的旋转轴的左右分隔而提高可靠性。
[0031]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要提供如下的吸尘器,可在形成吸尘器的外形的主体的 外部容易安装轮子,并在安装后可有效防止脱离。
[0032]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要提供如下的吸尘器,可进行吸尘器的稳定的行走,并具 有可相对于地面稳定地支撑吸尘器的轮子。
[0033]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要提供如下的吸尘器,当清扫时,将弯腰的不便最小化来 方便使用。
[0034]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要提供如下的吸尘器,可使吸嘴部分更加紧贴于地面或 卧具来更加提高清扫效果。
[0035]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要提供如下的吸尘器,当清扫时,确保行走的稳定性来方 便使用。
[0036]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要提供如下的吸尘器,在吸尘器的内部可使空气流动更 加顺畅,来提高清扫效率,并减少噪音。
[0037]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提供如下的吸尘器,其包括:支撑 部托架,从吸尘器本体向外部延伸而成,轴,贯通上述支撑部托架,以及两个轮子,分别形成 使上述轴只压入至已设定的长度的压入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对于地面支撑上述吸尘器 本体;上述轴的两端分别向上述轮子的压入孔只压入至上述已设定的长度,上述轴的中心 位于上述支撑部托架的左右中心,上述两个轮子以上述轴的中心为基准相互对称地设置。
[0038] 优选地,上述压入孔包括:插入孔,内径大于上述轴的最大外径,以及轴卡止部,从 上述插入孔的内侧沿半径方向突出;上述轴卡止部的内径小于上述轴的最大外径。
[0039] 优选地,在上述轴的两端形成倒角,在上述轴的两端,上述轴的外径小于上述轴卡 止部的内径。
[0040] 优选地,以使得上述轴的一端经过上述轴卡止部只压入至上述已设定的长度的方 式预先设定上述插入孔的深度。
[0041] 优选地,根据从形成上述插入孔的最大深度的上述插入孔的底面朝向上述轴突出 的挡止筋的突出长度,来预先设定上述插入孔的深度。
[0042] 优选地,与上述轴的一侧截面相向的上述挡止筋的突出截面的截面积小于上述轴 的一侧截面的截面积。
[0043] 优选地,在供上述轴贯通的支撑部托架形成的贯通孔的内径小于上述轴的最大外 径,以使上述轴强行扣入于上述贯通孔。
[0044] 优选地,上述轴以约束旋转的方式被固定,上述轮子相对于固定的上述轴相对旋 转。
[0045] 优选地,在上述轴的两侧分别形成最小外径小于上述轴卡止部的最小内径的轴 槽。
[0046] 优选地,上述轴卡止部的内径在上述轴卡止部的中心最小,从上述轴卡止部的中 心越向两侧上述轴卡止部的内径就越增加;上述轴槽的外径在上述轴槽的中心最小,从上 述轴槽的中心越向两侧上述轴槽的外径就越增加。
[0047] 优选地,向上述轴槽插入上述轴卡止部来防止上述轴从上述压入孔脱离,随着上 述轴卡止部相对于上述轴槽滑动,上述轮子旋转。
[0048] 优选地,在上述轴的中心形成小于上述轴的最大外径且具有预定宽度的轴固定 槽。
[0049] 优选地,上述轴固定槽位于上述支撑部托架的内部空间。
[0050] 优选地,包括轴固定部件,上述轴固定部件固定于上述本体的内部并插入于上述 固定槽,用于防止上述轴从上述支撑部托架脱离。
[0051] 优选地,包括:充电孔,形成于上述本体的下部且上述支撑部托架的附近,以及充 电端子固定部,固定于上述本体的内部,用于固定设置于上述充电孔的内侧的充电端子;上 述轴固定部件从上述充电端子固定部延伸而成。
[0052] 优选地,上述轮子以垂直截面成椭圆的方式呈椭圆形状的容器形态。
[0053] 优选地,上述轮子包括:中心筋,在椭圆形状的容器的中心以圆筒形突出,来形成 上述压入孔,以及外壳筋,在上述中心筋的半径方向外侧且上述椭圆形状的容器的内部,以 更高于上述椭圆形状的容器的方式突出;上述外壳筋的末端以与上述支撑部托架相向的方 式设置。
[0054] 优选地,上述吸尘器本体包括:吸嘴部本体,以与地面相对应的方式水平地形成, 风扇电机安装部,向上述吸嘴部本体的后方上侧倾斜地延伸,以及主体盖,与上述吸嘴部及 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的上侧相结合;上述支撑部托架从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向下方延伸而 成,用于补偿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与上述地面的高度差异。
[0055]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提供如下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部托架,从吸尘器本体向外部延伸而成,上述支撑部托架形成有贯通孔,轴,通过 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外部强行扣入,贯通上述贯通孔来以约束旋转的方式被固定,以及两 个轮子,分别形成使上述轴只压入至已设定的长度的压入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对于地 面支撑上述吸尘器本体;在上述吸尘器本体的外部,随着上述两个轮子分别向上述轴的两 端只压入至上述已设定的长度而结合,上述轴的中心位于上述支撑部托架的左右中心。
[0056]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提供如下的吸尘器的制造方法,包 括:轴临时结合步骤,以强行扣入方式使轴贯通于从吸尘器本体向外部延伸而成的支撑部 托架的贯通孔;轮子临时结合步骤,使形成有压入孔的两个轮子位于轴的两侧,来使轴插入 于上述压入孔;以及轮子正式结合步骤,以使上述轴的两端分别向上述压入孔只压入至已 设定的长度,以使临时结合的上述两个轮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的方式压入,来使上述轴的中 心位于上述支撑部托架的左右中心。
[0057]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能够提供如下的吸尘器,组装结构简单,且具有能够容易 组装的轮子。
[0058]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能够提供如下的吸尘器,有效限制用于支撑吸尘器的轮 子的左右分隔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轮子的旋转轴的左右分隔而提高可靠性。
[0059]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能够提供如下的吸尘器,能够在形成吸尘器的外形的主 体的外部容易安装轮子,并在安装后能够有效防止脱离。
[0060]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能够提供如下的吸尘器,能够进行吸尘器的稳定的行走, 并具有能够相对于地面稳定地支撑吸尘器的轮子。
[0061]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能够提供如下的吸尘器,当清扫时,将弯腰的不便最小化 来方便使用。
[0062]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能够提供如下的吸尘器,能够使吸嘴部分更加紧贴于地 面或卧具来更加提高清扫效果。
[0063]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能够提供如下的吸尘器,当清扫时,确保行走的稳定性来 方便使用。
[0064]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能够提供如下的吸尘器,在吸尘器的内部使空气流动更 加顺畅,来提高清扫效率,并减少噪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65] 图1为以往的卧具吸尘器的立体图。
[0066] 图2为图1所示的卧具吸尘器的仰视图。
[0067] 图3为图1所示的卧具吸尘器的侧截面图。
[0068] 图4为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侧视图。
[0069] 图5为图4所示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0070] 图6为图4所示的吸尘器的主要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0071] 图7为图4所示的吸尘器的侧截面图。
[0072] 图8为图4所示的吸尘器的前方部的立体截面图。
[0073] 图9为图4所示的吸尘器的底座主体的仰视立体图。
[0074] 图10为图4所示的底座主体中支撑部托架的中心部的立体纵截面图。
[0075] 图11为图4所示的支撑部托架的中心部的横截面图。
[0076] 图12为图11所示的轮子的剖视图。
[0077] 图13为图11所示的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8]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进行详细的说明。
[0079] 首先,参照图4至图6,对可适用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200的外形进行说 明。在本说明书中,可将图4所示的吸尘器200的左右方向,即吸尘器200的行走方向定义 为前后方向。并且,可将吸尘器200的行走方向两侧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0080] 吸尘器200包括主体或主要主体20。即,包括形成吸尘器的整体外形的主要主体 20。优选地,上述主要主体20相对于地面倾斜地形成。即,主要主体20的中心线S相对于 地面向后方倾斜地形成。因此,越向主要主体20的后方,对于地面的高度差异就越大。
[0081] 上述中心线S与地面形成的角度α优选为30°至50°,更优选为约40°。因为, 角度越大,吸尘器的重心就会越高,相反,角度越小,会发生与以往的吸尘器相同的问题。
[0082] 吸尘器200包括以对应于与地面或床水平地放置的卧具的方式水平地形成的吸 嘴部25。即,可视为上述吸嘴部25与清扫区域相对应。因此,上述吸嘴部25将构成上述主 要主体20的前方下部。换句话说,优选地,上述主要主体20从上述吸嘴部25的上部向后 方下侧倾斜地延伸。
[0083] 可将上述主要主体20的下部称为底座主体22。因此,可将上述底座主体22的前 方部分称为吸嘴部主体或第一底座主体23。换句话说,可将与上述吸嘴部25相对应的底座 主体22称为第一底座主体23。
[0084] 可从上述第一底座主体23向后方上侧倾斜地延伸而形成第二底座主体24。换句 话说,可将底座主体22的前方称为第一底座主体23,可将底座主体22的后方称为第二底座 主体24。
[0085] 因此,上述第一底座主体23可与地面相对应地水平地形成,上述第二底座主体24 可形成为越向后方离地面的高度差就越大。同时,优选地,上述第二底座主体24与上述地 面的倾斜角度实质上和上述主要主体20的中心线S与上述地面的倾斜角度α相同。并且, 优选地,上述第二底座主体24以从上述第一底座主体23向后方连续倾斜的方式形成。
[0086] 可在上述第二底座主体24的下部设置支撑部70,上述支撑部70用于相对于地面 支撑上述主要主体20。同时,可在上述主要主体20的后方上侧设置手柄部80。
[0087] 用户可抓住上述手柄部80,并以使上述吸嘴部25在紧贴于卧具的状态下前后行 走的方式施力。
[0088] 另一方面,上述主要主体20可包括形成上部的主体盖21。上述主体盖21可与上 述底座主体22相结合来形成内部空间。可在这种内部空间设置后述的各种结构。
[0089] 图6示出了主体盖21与底座主体22分离的状态。
[0090] 吸尘器200可包括:吸嘴部25,与地面相对应地水平形成;风扇电机安装部26,向 上述吸嘴部25的后方上侧倾斜延伸。
[0091] 上述吸嘴部25可与风扇电机安装部26以一体方式形成,来形成单一的底座主体 22〇
[0092] 上述底座主体22可包括:第一底座主体23,与上述吸嘴部25相对应;第二底座主 体24,与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26相对应。因此,优选地,上述第二底座主体24与上述第一 底座主体23以一体方式形成。并且,优选地,上述第二底座主体24向上述第一底座主体23 的后方上侧倾斜地延伸。
[0093] 可在上述底座主体22的上部设置主体盖21,并通过将两者相结合来形成整体的 吸尘器外观。
[0094] 优选地,上述主体盖21的形状与上述底座主体22的形状相一致。因此,优选地, 上述主体盖21也同样向后方上部倾斜地延伸而成。
[0095] 可通过上述主体盖21的倾斜的前面安装灰尘桶90。因此,优选地,上述灰尘桶90 的安装方向实质上垂直于上述吸尘器200的倾斜方向。由此,如后述,可在灰尘桶90发生 更加顺畅的空气流动。
[0096] 优选地,在第一底座主体23设置振动系统30。上述振动系统30可包括振动电机 31与振动板32。
[0097] 可在第一底座主体23的上部设置振动电机31,并且可在上述第一底座主体23的 下部设置振动板32。换句话说,可在吸嘴部25设置振动电机31与振动板32。通过上述振 动电机31的旋转直接产生的振动传递到上述振动板32。上述振动板32以与地面或卧具水 平的方式设置,并上下振动。因此,上述振动板32将通过对卧具施加振动来掸灰尘。对于 振动系统30的详细说明见后续内容。
[0098] 另一方面,可在上述第二底座主体24的后方设置电源线46。因此,可通过上述电 源线46供给用于吸尘器的工作的电源。
[0099] 上述吸尘器200可适于卧具吸尘器,因此可视为清扫区域与卧具的面积相对应。 因此,可视为与通常的卧式吸尘器或立式吸尘器不同,清扫区域相对窄。因此,上述电源线 的长度可相对短。
[0100] 可与上述电源线46选择性地在本实施例的吸尘器200设置电池(未图示)。即,可 排除电源线46,只安装电池。这是因为,若上述吸尘器200安装于充电站(未图示),则上述 电池可以充电。因此,在相同的吸尘器中,可选择性地使用充电方式与电源连接方式。
[0101] 为了安装上述电池,可在上述第一底座主体23的上部设置电池安装部41。即,可 在第一底座主体23的上部设置用于对吸尘器施加电源的电池。当然,为了选择性地安装电 池,上述电池安装部41可均使用充电方式和电源连接方式。
[0102] 上述电池的重量相对大。因此,吸尘器200的整体重心的位置可根据上述电池的 安装位置而不同。
[0103]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吸尘器越向后方离地面的高度差异就越大。因此,为了确保 行走的便利性,需要降低重心,并使重心向前方移动。
[0104] 因这种理由,可视为将上述电池安装于上述第一底座主体23的上部非常有效。
[0105] 同时,更优选地,上述电池安装部41位于吸嘴部25的前方。由此,可将上述吸尘 器200的重心位于更前方。通过这种电池的安装位置,可更加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0106] 然而,如后述,可提供电源连接式吸尘器,而不是充电式吸尘器。即,能够提供只在 电源线46施加于电源的情况下可执行清扫的吸尘器。这种情况下,电池不设置于主要主体 20的内部,因而吸尘器200的重心会稍微向主要主体20的后方移动。
[0107] 以下,参照图4至图6,对可适用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重心与支撑结构进 行详细的说明。更具体地,说明电源连接式吸尘器的情况,而不是充电式吸尘器(具有电池 的吸尘器)。
[0108] 当清扫时,吸尘器的主体或主要主体20实质上被搅动器44支撑。即,设置于吸嘴 部25的搅动器44相对于地面支撑吸尘器。
[0109] 然而,上述主要主体20向上述搅动器44的后方,更具体地向后方上侧倾斜地延伸 而成。因此,优选地,在上述搅动器44的后方设置用于支撑上述吸尘器的支撑部70。
[0110] 优选地,上述支撑部70设置于上述吸嘴部25的后方与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26的 下部。换句话说,优选地,在第二底座主体24设置支撑部70,而不是在第一底座主体23。 艮P,通过上述支撑部70形成的支撑点位于从上述第二底座主体24对于地面的垂直下部。
[0111] 在此,优选地,上述吸尘器200的重心位于上述支撑部70的前方。同时,优选地, 上述重心位于上述吸嘴部25主体的后方。更具体地,优选地,上述吸尘器200的重心位于 从地面垂直的位置的上述第二底座主体24,且位于上述支撑点的前方。
[0112] 因此,借助上述吸尘器200的重心、上述搅动器44的位置及上述支撑部70的位置 之间的关系,上述吸尘器200可更稳定地被支撑。并且,当清扫时,可提高行走的稳定性。当 然,由此可更加提高使用便利性。
[0113] 优选地,上述支撑部70包括支撑部托架71与轮子72。能够在上述支撑部托架71 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上述轮子72。可视为上述轮子72与上述搅动器44 一起形成相对于地 面支撑吸尘器200的支撑点。
[0114] 优选地,为了补偿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26与上述地面的高度差异,上述支撑部托 架71从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26向下方延伸而成。即,优选地,从第二底座主体24的下部 向地面延伸。
[0115] 如图5所示,上述支撑部托架71只从第二底座主体40的左右宽度中的一部分向 下方延伸。优选地,上述支撑部托架71从第二底座主体40的左右中心向下方延伸。这意 味着上述支撑部托架71可与地面相接触的面积小。
[0116] 因此,可将与清扫区域无关的面积,即与清扫无关地可与地面或卧具相接的面积 最小化。
[0117] 另一方面,上述轮子72可分别设置于支撑部托架71的左右。因此,实质上将形成 两个支撑点。因此,相比于通过一个轮子的支撑,可以更稳定地支撑吸尘器。
[0118] 并且,上述吸尘器的重心可位于上述左右轮子72之间。由此,当吸尘器行走时,可 防止左右摇晃。结果,可以更稳定地执行清扫。
[0119] 优选地,上述轮子72随着从支撑部托架71左右延伸,向上部弯曲。换句话说,优 选地,具有椭圆形态的截面。这意味着与地面或卧具相接触的轮子72的面积小。
[0120] 作为一例,上述轮子的形状可作为滚子形态呈圆筒形。这种圆筒形形状的轮子与 底面或卧具相接触的面积相对大。同时,这种面积可沿着左右方向长长地形成,而不是沿着 前后方向。
[0121] 若卧具吸尘器的行走沿着直线方向前后和左右方向形成曲线,则发生前进和后进 的情况也会多。当然,也可以根据使用形态,不顾轮子与卧具之间的摩擦而左右移动。然而, 圆筒形形状的轮子的情况下,当左右移动时,因卧具被卡止而产生卧具被推动的现象。因为 接触面积沿着左右方向长长地形成。
[0122] 然而,轮子72呈椭圆形的情况下,可明显减少这种卧具的推动现象。因为可将椭 圆形轮子与卧具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化。具体地,椭圆形轮子的情况下,越向左右方向就越 向上部弯曲,因此可将左右方向上的接触面积最小化。因此,可借助这种轮子形状来防止卧 具的推动,由此防止卧具的损坏或撕裂。
[0123] 用户抓住手柄部80并施力来使吸尘器200行走。
[0124] 如图4所示,上述手柄部80可呈弧形。因此,可方便抓住,且减少手腕的疲劳度。
[0125] 具体地,上述手柄部80形成于主体20的后方上部。为了美丽的设计与容易的操 作,优选地,上述手柄部80与上述主体20以一体方式形成。作为一例,上述手柄部80能够 以主体20的一部分贯通的形态形成。
[0126] 更具体地,上述手柄部80能够以具有闭曲线的方式使主体20的一部分贯通而成。 尤其,上述手柄部80可设置于上述主体盖21。
[0127] 因这种手柄部80的形状与位置,用户可为了行走而沿着与主体10的倾斜方向并 排的方向施力。即,为了前方行走,可容易向前方和下方施力。因为沿着倾斜方向施加的力 可分为前方成分与下方成分。
[0128] 通过上述手柄部80施加的力的下方成分是指使上述吸嘴部25更紧贴于地面。因 此,可更加提高清扫效果。
[0129] 以下,参照图7及图8,对可适用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尘器200的流路结构进行 详细的说明。
[0130] 空气与灰尘通过空气引导件42从地面或卧具流入于吸尘器200的内部。上述空 气引导件42能够以相对于地面向后方倾斜的方式形成。
[0131] 上述空气引导件42能够以与灰尘桶90相连通的方式连接。即,上述空气引导件 42将从吸嘴部25流入的空气引导至后方上侧使其供给到上述灰尘桶90。
[0132] 上述灰尘桶90可沿着相对于主体20的倾斜方向实质上垂直的方向安装并分离。
[0133] 上述灰尘桶90可包括:腔室91,内部收容有灰尘;灰尘桶流入部94,供灰尘流入; 灰尘桶排出部95,排出空气。
[0134] 上述灰尘桶排出部95能够以相对于上述主体20的倾斜方向实质上垂直的方式设 置。上述灰尘桶排出部95能够以通孔形态形成于网状形态的隔壁93。并且,可在上述隔壁 93的前方设置过滤器92。因此,可借助上述过滤器92分离空气中的灰尘,且空气经过上述 灰尘桶排出部95流入于风扇电机组件50。
[0135] 上述灰尘桶流入部94与上述空气引导件42相连通。并且,上述灰尘桶流入部94 能够以相比于上述灰尘桶排出部95更向上述吸嘴部25的一侧倾斜的角度设置。换句话说, 能够以相对于地面更水平的角度形成。
[0136] 因上述空气引导件42、上述灰尘桶流入部94及上述灰尘桶排出部95之间的位置 关系,空气实质上向后方倾斜方向流动。换句话说,可明显防止流路方向转换为左右、上下 及前后方向。
[0137] 同时,这种空气流动方向实质上与空气流入于风扇电机组件50的方向相同。因 此,可非常顺畅地执行吸入,并将空气流动的阻力最小化。
[0138] 优选地,上述风扇电机组件50安装于风扇电机安装部26。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 26可设置于向后方倾斜地形成的第二底座主体24。因此,优选地,上述风扇电机组件50也 向后方倾斜地安装于在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26。即,优选地,上述风扇电机组件50的中心 轴实质上与上述主体20的中心线S相同。
[0139] 因这种风扇电机组件50的安装位置,实质上在主体24的内部实现与上述主体20 的中心线S并排或相同的流路方向。同时,因风扇电机组件50的安装位置,使空气流入的 风扇电机51的中心轴也相对于上述地面倾斜。
[0140] 从上述灰尘桶排出部95排出的空气经过密封垫55流入于包围风扇电机51的电 机腔室52、53。上述电机腔室52、53可包括上部电机腔室52与下部电机腔室53。因此,上 部电机腔室52与下部电机腔室53相结合来形成内部空间,且可在上述内部空间安装上述 风扇电机51。
[0141] 上述电机腔室52、53可执行将流入于腔室的内部的空气引向排出方向的引导功 能。
[0142] 可在上述上部电机腔室52的上部设置过滤器54。即,为了最终在主体20的内部 过滤出非常微细的灰尘,可设置过滤器54。
[0143] 经过上述过滤器54排出的空气可从电机腔室52、53的左右两侧向下部移动,并通 过设置于第一底座主体23的两侧的主体排出口 45向外部排出。
[0144] 在此,可知在上述主体20,尤其在主体盖21的内侧与上述电机腔室52、53的外侧 之间能够确保充分的空间。因此,可知能够更顺畅地实现空气的排出。这是因为,可利用主 体盖21的侧面空间来排出空气,由此可减少所排出的空气的流速。借助这种流速的减少, 可明显减少排气风引起的噪音。
[0145] 因上述理由,可使上述电机腔室52、53简化。即,可简化或改善风扇电机组件50 引起的隔音结构。即,可以不将包围风扇电机51的电机腔室形成为双重结构,而以单一腔 室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可由上部电机腔室52与下部电机腔室53的结合构成单 一电机腔室。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可利用主体盖21的侧面空间来明显减少排气风引起的 噪音。
[0146]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知空气的流路从形成于吸嘴主体23的底面 的吸嘴吸入口至风扇电机51,向后方上部倾斜地形成。即,可知实质上与主要主体20的倾 斜方向相同地形成空气的流路。这意味着主要主体20的内部的空气流路的方向并没有变 更而顺畅。
[0147] 具体地,图7中,空心箭头表不灰尘的流动路径,实心箭头表不空气的流动路径。 因此,灰尘沿着倾斜方向流入至灰尘桶,空气沿着倾斜方向流入至风扇电机51。在风扇电机 51中,空气可通过风扇电机的下部向上部流入。
[0148]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轮子72的位置与上述风扇电机51的重心的关系重要。上 述风扇电机51或风扇电机组件50相对沉。因此,它们的重量在整个吸尘器的重量中占的 比重大。
[0149] 优选地,考虑这种风扇电机51或风扇电机组件50的重心后决定上述轮子72与支 撑部托架71的位置。相反,优选地,考虑上述轮子72与支撑部托架71的位置后决定上述 风扇电机组件50的安装位置。
[0150] 具体地,优选地,为了提高行走的稳定性,上述风扇电机组件50的重心位于通过 上述轮子72形成的支撑点的前方。因此,因这种风扇电机组件50的安装位置,可使整个吸 尘器200的重心容易位于上述轮子72的前方。并且,如上所述,安装电池的情况下,可使吸 尘器的重心位于更前方。
[0151] 然而,优选地,不管有无电池,本实施例的吸尘器的重心位于吸嘴部25的后方及 支撑部70的前方。换句话说,优选地,在对向后方上部倾斜的第二底座主体24的地面的垂 直上部设置吸尘器200的重心。因此,即使使用充电式吸尘器或电源连接式吸尘器中的某 一个,也可以确保行走的稳定性。
[0152] 以下,参照图9至图13,对可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吸尘器的支撑部70进行详细的说 明。
[0153] 如图9所示,上述支撑部70执行相对于地面支撑吸尘器本体23、24的功能。同时, 上述支撑部70能够执行以可旋转的方式相对于地面支撑吸尘器本体23、24的功能。因此, 上述支撑部70可包括轮子72,并包括支撑上述轮子72使其旋转的轴73。
[0154] 更具体地,上述支撑部70还可以包括与上述轴73相连接的支撑部托架71。上述 支撑部托架71与轴相连接,上述轴与轮子72相结合,由此可构成整个支撑部70。
[0155] 优选地,上述支撑部托架71向上述吸尘器本体23、24的外部延伸而成。具体地, 优选地,从吸尘器本体朝向地面向下部延伸。由此,可使轴73的位置接近于地面来实现更 稳定的支撑及行走。
[0156] 如上所述,具体地,吸尘器本体可包括吸嘴部本体23 (第一底座主体)与风扇电机 安装部24 (第二底座主体)。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以越向后侧离地面的高度就越大的方式 形成。即,能够以越向后方高度就越大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因此,上述支撑部托架71能够 以减少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与上述地面之间的高度差的方式向下方延伸而成。
[0157] 另一方面,可在上述支撑部70的附近形成充电孔80。具体地,可在上述支撑部托 架71形成上述充电孔80。即,如图9所示,可从支撑部托架的一部分向内侧形成充电孔80。 因此,上述充电孔80可形成于上述吸嘴部本体23与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24相连接的部 分。
[0158] 可在上述充电孔80的内侧设置充电端子90。上述充电端子90可为了与放置有吸 尘器的架子(未图示)形合来通过架子使吸尘器充电而设置。
[0159] 因此,上述支撑部托架71可以为将吸尘器本体支撑在地面且使吸尘器本体与架 子相结合的结构。
[0160] 上述支撑部托架71可包括使轮子72放置的轮子放置部71a。优选地,上述轮子放 置部71a形成为宽度小于上述支撑部托架71的其他部分的宽度,以使上述支撑部托架71 与轮子72之间的接触最小化。
[0161] 上述轮子放置部71a可分别形成于支撑部托架71的两侧。即,可分别形成于左右 两侧。因此,优选地,也设置两个轮子72。由此,可通过以支撑部托架71的中心线S为基准 分别形成于两侧的轮子72形成两个支撑点。因此,可实现更稳定的支撑及行走。
[0162] 另一方面,优选地,在吸尘器本体的外部执行支撑部托架71、轴73及两个轮子72 之间的结合。即,优选地,在吸尘器本体的外部执行结合工作。因为,可防止为了这种结合 工作而提起吸尘器本体或者使吸尘器本体的内部露出或闭锁等繁琐的工作。
[0163] 并且,优选地,轴73的中心以与上述支撑部托架71的左右中心,即与中心线S相 一致的方式结合。由此,可向左右轮子之间均匀地传递负荷来实现更加稳定的支撑及行走。 艮P,随着使轴73的中心与支撑部托架71的中心相一致,轮子能够以上述中心线S为基准对 称地设置。
[0164] 然而,若这种轴73左右分隔而使中心向上述中心线S脱离,则轮子也只能非对称 地设置。这种问题加重轮子72与轮子放置部71a之间的摩擦。因此,会约束轮子72的旋 转而不能实现顺畅的行走。
[0165] 因此,优选地,可将支撑部托架71、轴73及两个轮子72相互容易结合。并且,优选 地,当它们之间进行结合时,轴的中心可与支撑部托架71的中心相一致。并且,优选地,可 防止轴73的左右分隔。
[0166] 以下,参照图11及图13,对支撑部托架71、轴73及两个轮子72之间的结合结构 及结合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为此,将会详细说明轮子的形状或相对尺寸及轴的形状或相 对尺寸。
[0167] 为了组装支撑部70,首先,可将轴73与支撑部托架71相连接。具体地,上述轴73 贯通形成于支撑部托架71的贯通孔71b与该支撑部托架71临时结合。即,轴73的一端贯 通分别形成于支撑部托架71的两侧的贯通孔71b,由此可以执行使支撑部托架71与轴73 临时结合的步骤。
[0168] 在此,上述轴73的中心无需与中心线S相一致。这种中心的一致可通过执行后述 的轮子正式结合步骤而自动实现。
[0169] 上述轴73可具有基准外径dl。这种基准外径dl实质上可以为轴73的最大外径。 并且,除了轴73的一部分之外,大部分可形成为具有这种基准外径dl。
[0170] 上述轴73在结束组装支撑部70后,在吸尘器行走的过程中左右分隔是不优选的。 因此,优选地,向上述贯通孔71b压入或强行扣入上述轴73。为此,优选地,上述贯通孔71b 的内径小于上述轴的最大外径dl。
[0171] 通过这种轴73的压入或强行扣入,不仅可以防止上述轴的左右分隔,还可以防止 轴73在上述贯通孔71b旋转。因此,可预先防止贯通孔71b受损,当轮子72旋转时,贯通 孔71b与轴73之间的摩擦噪音可以明显减少。
[0172] 如上所述,一个轮子72与轴73的一端相结合,另一个轮子72与轴73的另一端相 结合。这种结合是轴插入或压入于轮子72的插入孔或压入孔72c而实现。
[0173] 在此,插入是指轴进入孔的内部时实质上没有摩擦阻力或摩擦阻力非常小的动 作,相反,压入是指摩擦阻力非常大或可使孔弹性变形的动作。
[0174] 首先,为了插入轴73,可在上述轮子72的中央部分形成插入孔72c。优选地,上述 插入孔72c的内径d2大于上述轴的最大外径dl。因此,上述轴可容易插入于上述插入孔 72c。因此,可执行轴73的两端插入于分别形成于两个轮子的插入孔72c的轮子临时结合 步骤。
[0175] 然而,这种插入相反意味着两者的分离非常容易。因此,上述插入孔72c可形成为 压入孔72c、72d。具体地,可在插入孔72c的一部分形成内径小的部分(后述的轴卡止部, 72d),来使插入孔72c转换为压入孔。即,只有上述轴73插入于插入孔72c,再到达上述轴 卡止部72d才可以开始压入。
[0176] 因此,上述压入孔72c、72d可包括:插入孔72c,内径大于轴73的最大外径;轴卡 止部72d,从上述插入孔72c的内侧沿半径方向突出。可借助上述轴卡止部72d压入上述轴 73。为此,如上所述,优选地,上述轴卡止部72d的内径小于上述轴的最大外径dl。
[0177] 另一方面,优选地,在上述轴73的两端形成倒角73b。通过这种倒角73b,上述轴 73的插入和压入变得容易。尤其,优选地,借助上述倒角73b的轴73的两端73d的外径小 于上述轴卡止部72d的内径。由此,在轴插入于卡止部72d某种程度后,可以开始压入。因 此,可执行更顺畅的轴的压入。
[0178] 最终,在上述轮子临时结合步骤中,优选地,直到上述轴73的两端73d分别经过轮 子的轴卡止部72d而开始压入,轴73插入于上述插入孔72c。
[0179] 若结束轮子临时结合步骤,则可执行正式的轮子正式结合步骤。上述轮子正式结 合步骤可通过使与轴73临时结合的两个轮子72沿着相向的方向相互压入而执行。即,若 以使两个轮子72之间的间隔变小的方式对上述两个轮子72施力(结合力),则上述轴73的 插入长度会更加变长。即,相对于轴73,有更多的部分可以压入于上述压入孔72c、72d。
[0180] 在此,相互推动两个轮子72的力有可能无法保持均衡的状态。因此,一侧的轴73 相对于另一侧的轴73,压入于压入孔的部分会更多。因此,有可能无法使两个轮子72保持 均衡状态。
[0181]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优选地,上述压入孔72c、72d形成为使上述轴73只压入至已 设定的长度。即,优选地,以只要轴73压入至已设定的长度,那么就不再继续压入的方式形 成上述压入孔。
[0182] 因此,一侧的轴压入至已设定的长度的情况下,由于维持上述结合力,因而另一侧 的轴也可以压入至已设定的长度。
[0183] 通过这种插入孔或压入孔的已设定长度、轴的长度及轮子的宽度,上述轴73的中 心可位于上述支撑部托架71的左右中心(中心线S)。
[0184] 换句话说,结合力转换为使轴73压入于压入孔的力。并且,上述结合力同时转换 为使轴在压入于贯通孔71b的位置向左侧或右侧移动的力。因此,随着轴73到达无法再压 入的位置,轴73的中心自动位于上述中心线S的上部。即,当轴73不再压入于某一个轮子 时,即,可使轴的两端都压入至上述已设定的长度,来结束轮子正式结合步骤。
[0185] 具体地,能够以使得上述轴73的一端经过上述轴卡止部73c只压入至上述已设定 的长度的方式预先设定上述插入孔72c或压入孔的深度。
[0186] 为了预先设定上述插入孔的深度来防止轴进一步压入,可在插入孔的内侧形成挡 止筋72f。即,若随着压入轴,上述轴的一端与上述挡止筋72f相接触,则不再执行轴的压 入。
[0187] 因此,优选地,上述挡止筋72f以从插入孔的底面向上述轴突出的方式形成。换句 话说,优选地,上述挡止筋72f的突出方向与上述轴的压入方向正相反。由此,可防止挡止 筋的损坏及破损,并执行有效的挡止功能。
[0188] 另一方面,若结束轮子72的结合,则上述挡止筋72f有可能与轴的一端面相接触。 因此,优选地,与上述轴的一侧截面相向的上述挡止筋72f的突出截面的截面积小于上述 轴73的一侧截面的截面积。
[0189] 前述的支撑部组装方法或步骤可在吸尘器本体的外部执行。因此,可以非常容易 地组装或形成支撑部。
[0190]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轴73相对于贯通孔71b的旋转受约束。并且,由于轴73压 入于轮子72,因而轮子72相对于上述轴73的旋转会受约束。因此,需要解除某一个旋转约 束。然而,如上所述,优选地,仍维持轴73与贯通孔71b之间的旋转约束。因此,优选地,使 轮子72相对于轴73旋转。
[0191] 为此,优选地,在上述轴73的两侧形成轴槽73c。优选地,上述轴槽73c具有与上 述轴卡止部72d形合的结构。S卩,实质上优选地,当上述轴73压入最大时,上述轴卡止部 72d与上述轴槽73c形合。
[0192] 具体地,优选地,上述轴槽73c的最小外径小于上述轴卡止部72d的最小内径。因 此,上述轴卡止部72d可插入于上述轴槽73c而使轮子72旋转。
[0193] 因为,用于压入轴73的结构为上述轴卡止部72d。然而,上述轴73将通过上述轴 槽73c避免这种压入。即,可通过使上述轴卡止部72d位于轴槽73c的内部,来解除压入或 旋转约束。
[0194] 因此,在上述轴槽73c中,上述轴卡止部72d滚动或滑动来使轮子旋转。即,在轴 的旋转被约束的状态下,轮子72可相对于上述轴旋转。如上所述,这种旋转是由于轴的基 准外径或最大外径dl基本上小于上述插入孔72c的内径而实现的。
[0195] 另一方面,优选地,上述轴卡止部的内径在上述轴卡止部的中心最小,从上述轴卡 止部的中心越向两侧上述轴卡止部的内径就越增加。并且,上述轴槽的外径可形成为,在上 述轴槽的中心最小,从上述轴槽的中心越向两侧就越增加。
[0196] 因此,可向上述轴槽插入上述轴卡止部来防止上述轴从插入孔或压入孔脱离。当 然,由此上述轮子可相对于旋转轴旋转。
[0197] 通常,会因吸尘器下落等大的外部冲击而使上述轴73的中心左右分隔。严重的情 况下,轴73也有可能从上述支撑部托架71脱离。因此,优选地,以对这种外部冲击也可以 稳定地固定的方式固定轴73。
[0198] 为此,可在上述轴的中心形成轴固定槽73a,上述轴固定槽73a小于上述轴73的最 大外径dl,且具有预定宽度。因此,上述轴固定槽73a位于两个贯通孔71b之间。更具体 地,可位于支撑部托架的内部空间。
[0199] 在此,上述支撑部托架的内部空间可以为吸尘器本体的内部空间,也可以为与上 述吸尘器本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空间。具体地,上述支撑部托架的内部空间可以为第二 底座主体24或第一底座主体23与第二底座主体24相连接的部分的内部空间。
[0200] 因此,可设置固定于上述本体的内部并插入于上述固定槽的轴固定部件92。具体 地,可通过使上述轴固定部件92的固定片92a插入于上述轴固定槽73a,来坚固地固定轴。
[0201] 例如,即使上述轴73沿着向左右分隔的方向受力,也会因上述轴固定部件92而不 分隔。
[0202] 如图10所示,上述轴固定部件92可以为充电端子固定部91的一部分。S卩,可以 为形成充电端子90,且固定于本体的内部的充电端子固定部91的一部分。具体地,上述轴 固定部件92可从上述充电端子固定部91延伸而成。
[0203] 因此,旋转轴可以更坚固地固定于支撑部托架71与本体。
[0204]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优选地,轮子的垂直截面呈椭圆形状的容器形态。即,优 选地,外延部72a呈椭圆形状的容器形态。可视为上述外延部72a是形成轮子的外观,并直 接与地面相接触的部分。然而,因图12所示的外延部的形状,可将与地面相接触的面积最 小化。借助这种形状上的特征,如上所述,可明显防止当清扫时卧具的推动现象。
[0205] 可在上述轮子72的外延部72a的内侧中心形成圆筒形的中心筋72b,上述圆筒形 的中心筋72b用于形成前述的压入孔或插入孔。并且,可在上述中心筋的半径方向外侧及 上述外延部72a的内部形成外壳筋72e,上述外壳筋72e以更高于上述椭圆形状的容器的方 式突出。上述外壳筋也同样可呈圆筒形。
[0206] 上述外壳筋72e可突出至脱离上述外延部72a的位置。因此,上述轮子72中,上 述外壳筋72e的末端面可实质上与轮子放置部71a最接近地设置。
[0207] 可通过上述外壳筋72e,防止外延部72a与上述轮子放置部71a相接触。由此,轮 子可以更顺畅地旋转。
【权利要求】
1. 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支撑部托架,从吸尘器本体向外部延伸而成, 轴,贯通上述支撑部托架,以及 两个轮子,分别形成使上述轴只压入至已设定的长度的压入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 对于地面支撑上述吸尘器本体; 上述轴的两端分别向上述轮子的压入孔只压入至上述已设定的长度,上述轴的中心位 于上述支撑部托架的左右中心,上述两个轮子以上述轴的中心为基准相互对称地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入孔包括: 插入孔,内径大于上述轴的最大外径,以及 轴卡止部,从上述插入孔的内侧沿半径方向突出; 上述轴卡止部的内径小于上述轴的最大外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轴的两端形成倒角,在上述轴的 两端,上述轴的外径小于上述轴卡止部的内径。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以使得上述轴的一端经过上述轴卡止 部只压入至上述已设定的长度的方式预先设定上述插入孔的深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根据从形成上述插入孔的最大深度的 上述插入孔的底面朝向上述轴突出的挡止筋的突出长度,来预先设定上述插入孔的深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与上述轴的一侧截面相向的上述挡止 筋的突出截面的截面积小于上述轴的一侧截面的截面积。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供上述轴贯通的支撑部托架形成的 贯通孔的内径小于上述轴的最大外径,以使上述轴强行扣入于上述贯通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轴以约束旋转的方式被固定,上述 轮子相对于固定的上述轴相对旋转。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轴的两侧分别形成最小外径小 于上述轴卡止部的最小内径的轴槽。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卡止部的内径在上述轴卡止部的中心最小,从上述轴卡止部的中心越向两侧上 述轴卡止部的内径就越增加; 上述轴槽的外径在上述轴槽的中心最小,从上述轴槽的中心越向两侧上述轴槽的外径 就越增加。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向上述轴槽插入上述轴卡止部来防 止上述轴从上述压入孔脱离,随着上述轴卡止部相对于上述轴槽滑动,上述轮子旋转。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轴的中心形成小于上述轴的最 大外径且具有预定宽度的轴固定槽。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轴固定槽位于上述支撑部托架 的内部空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固定部件,上述轴固定部件固 定于上述本体的内部并插入于上述固定槽,用于防止上述轴从上述支撑部托架脱离。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充电孔,形成于上述本体的下部且上述支撑部托架的附近,以及 充电端子固定部,固定于上述本体的内部,用于固定设置于上述充电孔的内侧的充电 端子; 上述轴固定部从上述充电端子固定部延伸而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轮子以垂直截面成椭圆的方 式呈椭圆形状的容器形态。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轮子包括: 中心筋,在椭圆形状的容器的中心以圆筒形突出,来形成上述压入孔,以及 外壳筋,在上述中心筋的半径方向外侧且上述椭圆形状的容器的内部,以更高于上述 椭圆形状的容器的方式突出; 上述外壳筋的末端以与上述支撑部托架相向的方式设置。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尘器本体包括: 吸嘴部本体,以与地面相对应的方式水平地形成, 风扇电机安装部,向上述吸嘴部本体的后方上侧倾斜地延伸,以及 主体盖,与上述吸嘴部及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的上侧相结合; 上述支撑部托架从上述风扇电机安装部向下方延伸而成,用于补偿上述风扇电机安装 部与上述地面的高度差异。
19. 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支撑部托架,从吸尘器本体向外部延伸而成,上述支撑部托架形成有贯通孔, 轴,通过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外部强行扣入,贯通上述贯通孔来以约束旋转的方式被 固定,以及 两个轮子,分别形成使上述轴只压入至已设定的长度的压入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 对于地面支撑上述吸尘器本体; 在上述吸尘器本体的外部,随着上述两个轮子分别向上述轴的两端只压入至上述已设 定的长度而结合,上述轴的中心位于上述支撑部托架的左右中心。
20. -种吸尘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临时结合步骤,以强行扣入方式使轴贯通于从吸尘器本体向外部延伸而成的支撑部 托架的贯通孔; 轮子临时结合步骤,使形成有压入孔的两个轮子位于轴的两侧,来使轴插入于上述压 入孔;以及 轮子正式结合步骤,以使上述轴的两端分别向上述压入孔只压入至已设定的长度,以 使临时结合的上述两个轮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的方式压入,来使上述轴的中心位于上述支撑 部托架的左右中心。
【文档编号】A47L9/00GK104095586SQ201410136579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4日
【发明者】李昌昱, 池宪平, 宋基龙, 安峻硕, 河建镐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