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西服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88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西服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多功能西服包,包括外包片和里包片,里包片由左里片、右里片及连接件组成,外包片由上下对称的外上片和外下片组成,右里片在与外上片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层叠设置的第一口袋和第二口袋,第一口袋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袋口及向下延伸的第一袋腔;第二口袋包括开口向左上方的第二袋口及向右延伸的第二袋腔;右里片在与外下片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第三口袋,包括开口向下的第三袋口及向上延伸的第三袋腔,第三袋腔内设有形状与第三袋腔相适配的插片;左里片在与外上片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第四口袋,包括开口向右的第四袋口及向左延伸的第四袋腔。本实用新型能大大地提升西服包的储存容量,同时便于分类储存。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西服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物袋,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西服包。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西服包一般是由外包片和里包片分别在顶端、左端和右端边缘对应缝合在一起,而里包片又分为可通过包括但不局限于拉链的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左里片和右里片,在外包片和里包片之间形成用于收纳装放西服的西服收纳空间。而且,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一些比如手机、手提电脑、书刊或文件资料等随身携带,但是传统的西服包并没有其他收纳袋设计,将上述随身物品和西服堆积放在一起,容易混乱拥挤,造成西服褶皱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西服包,能够大大地提升西服包的储存容量,同时便于分类储存,保持衣物不变形,结构简单,设计精巧。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多功能西服包,包括外包片和里包片,所述外包片和所述里包片的左端、右端和顶端的边缘分别对应缝合在一起,所述里包片由左里片、右里片以及连接所述左里片和所述右里片的连接件组成,所述外包片由上下对称且可折合在一起的外上片和外下片组成,所述外包片的环形周边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外上片和所述外下片折合或展开的外包拉链;
[0006]所述右里片在与所述外上片相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第一口袋和第二口袋,所述第一口袋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袋口以及自所述第一袋口向下延伸的第一袋腔,所述第一袋口横向延伸设置在靠近所述里包片顶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二口袋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口袋的内侧位置,所述第二口袋包括开口向左上方的第二袋口以及自所述第二袋口向右延伸的第二袋腔,所述第二袋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袋口下方且在所述右里片靠近与所述左里片相连接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袋腔的最低端和所述第二袋腔的最低端对应设置在所述右里片的同一位置上;
[0007]所述右里片在与所述外下片相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第三口袋,所述第三口袋包括开口向下的第三袋口以及自所述第三袋口向上延伸的第三袋腔,所述第三袋腔内设有形状与所述第三袋腔相适配的插片,所述第三袋腔由所述插片分割形成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三内层袋腔和第三外层袋腔;
[0008]所述左里片在与所述外上片相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第四口袋,所述第四口袋包括开口向右的第四袋口以及自所述第四袋口向左延伸的第四袋腔,所述第四袋口纵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左里片靠近与所述右里片的相连接的位置上。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口袋可用于收纳证件、小书刊等物品;所述的第二口袋可用于收纳拖鞋、折叠包、轻便物件等;所述的第三内层袋腔可用于收纳袜子、皮带、领带或小饰品等;所述的第三外层袋腔可用于收纳ipad等;所述的第四口袋可用于收纳贴身衣物等。
[0010]优选地,在所述里包片的顶端中间位置上设有顶端开口,所述外包片在与所述顶端开口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衣架挂钩,便于西服预先套装于衣架后将衣架的挂钩从外包片和里包片之间的西服收纳空间由下往上挂于衣架挂钩上,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西服包可方便且平整的装放西服。
[0011 ] 优选地,分别在所述外包片的顶端中间位置和所述外包片的底端中间位置上设有提手,便于提包,且有助于外上片和外下片的折合靠紧程度,不会导致折合的西服包过于肥大。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拉链或魔术贴,通过拉链或魔术贴等连接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左里片和右里片实现可拆卸连接,在装放西服时将连接件打开,而在装放好西服后将连接件关闭,使得西服在西服包内平整放置。
[0013]优选地,分别在所述里包片底端和所述外包片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体组,利用磁体组的相互吸附作用进一步作用于装放在收纳空间内的西服下部,使得西服下部也能够在收纳时或手提过程中保持平整美观。
[0014]优选地,所述磁体组设有两组,其中的一组所述磁体组设置在所述左里片底端和所述外包片相对应位置上,用于保持西服左部的平整美观;另一组所述磁体组设置在所述右里片底端和所述外包片相对应位置上,用于保持西服右部的平整美观。
[0015]优选地,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容纳量和便于分类储存,所述外上片在远离所述里包片的外侧位置上设有第五口袋,所述第五口袋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五袋口以及自所述第五袋口向下延伸的形状与所述外上片相适配的第五袋腔,所述第五袋口横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外包片顶端,所述第五袋口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五袋口的第五拉链。该方案中的第五口袋可用于存放文件、资料、应急轻便小外套或手提电脑等。
[0016]优选地,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容纳量和便于分类储存,所述外下片在远离所述里包片的外侧位置上设有第六口袋和第七口袋,所述第六口袋包括开口向左下方的第六袋口以及自所述第六袋口向右延伸的第六袋腔,所述第六袋口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包片中部的左端且另一端向所述外包片底端中间位置倾斜,所述第六袋口在靠近所述外包片中部的位置上还连接有柔性裁片;所述第七口袋包括开口向右下方的第七袋口以及自所述第七袋口向左延伸的第七袋腔,所述第七袋口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包片中部的右端且另一端向所述外包片底端中间位置倾斜,所述第七袋口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七袋口的第七拉链;所述第七袋腔层叠设置在所述第六袋腔的外层位置上。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六口袋可用于收纳西服套、衬衫、毛衫、大衣、茄克、休闲裤、牛仔裤、运动衫裤、贴身内衣、鞋类、领带、围巾或手帕等服饰类。所述第七口袋可用于收纳手提电脑、Ipad、手机、耳机、充电器或移动播放机等移动通讯物件。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袋口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一袋口的第一拉链,所述第四袋口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四袋口的第四拉链。本实用新型分别在第一袋口和第四袋口上设置拉链使得第一口袋和第四口袋为拉链袋,而拉链袋更便于收纳物件且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更不易掉出,保证物件在第一口袋和第四口袋内部的平稳放置。另外,还可以在第一拉链和第四拉链的对应位置上覆盖设置有袋口盖片,使得第一拉链和第四拉链隐藏在袋口盖片和里包片之间,防止拉链对西服包等的摩擦而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袋口在靠近所述里包片中部的位置上连接有柔性裁片,起到防止第二口袋内物件轻易从袋口掉落。
[001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里包片的外侧位置是指里包片的相对更靠近所述外包片的部件位置,所述里包片的内侧位置是指里包片的相对更远离所述外包片的部件位置;所述外包片的外侧位置是指外包片的相对更远离所述里包片的部件位置,所述外包片的内侧位置是指外包片的相对更靠近所述里包片的部件位置;所述的上方向是指相对更靠近所述外包片或所述里包片的顶端的位置,所述的下方向是指相对更靠近所述外包片或所述里包片的底端的位置。
[002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在里包片的内侧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口袋、第二口袋、第三口袋和第四口袋,在外包片的外侧位置上设置有第五口袋、第六口袋和第七口袋,可提高物品容纳量和对物品进行分类存储,提高防盗性;由于第一袋口设置在靠近里包片顶端的位置上,第二袋口设在第一袋口下方且向右倾斜,第四袋口设置在靠近里包片底端的位置上,使得第一口袋、第二口袋和第四口袋在本实用新型折合后提包过程中内部物件不会掉出;由于第六袋口在靠近外包片中部的位置上连接有柔性裁片,第二袋口在靠近里包片中部的位置上连接有柔性裁片,第二口袋和第六口袋为夹风琴式口袋,使得分别收纳于第二口袋和第六口袋内的物件在提包过程中不会轻易掉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合状态示意图一;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合状态示意图二 ;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磁体组所在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右里片和外包片对应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外包片;11.外上片;12.外下片;13.提手;100.衣架挂钩;2.里包片;21.左里片;22.右里片;200.顶端开口 ;4.磁体组;310.第一袋腔;320.第二袋腔;330.第三袋腔;340.第四袋腔;350.第五袋腔;360.第六袋腔;370.第七袋腔;331.第三内层袋腔;332.第三外层袋腔;333.插片;3100.第一袋口 ;3200.第二袋口 ;3300.第三袋口 ;3400.第四袋口 ;3500.第五袋口 ;3600.第六袋口 ;3700.第七袋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0029]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西服包,包括外包片I和里包片2,所述外包片I和所述里包片2的左端、右端和顶端的边缘分别对应缝合在一起而形成用于收纳西服的西服收纳空间。所述里包片2由左里片21、右里片22以及连接所述左里片21和所述右里片22的连接件组成,所述连接件优选为拉链或魔术贴。所述里包片2的顶端中间位置上设有顶端开口 200。
[0030]所述外包片I由上下对称且可折合在一起的外上片11和外下片12组成,所述外包片I的环形周边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外上片11和所述外下片12折合或展开的外包拉链,优选为双开拉链,如图2、3所示。由于外包片I由双开拉链可拆卸折合在一起,可选择打开外上片11和外下片12之间的任一部分开口或全部打开。所述外包片I在与所述顶端开口 200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衣架挂钩100,在所述外包片I的顶端中间位置和所述外包片I的底端中间位置上分别设有提手13,为加固提手13与外包片I之间的结合牢固力,可分别在外包片I底端和外包片I顶端位置上分别内嵌安装有垫板,垫板优选材质为橡塑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右里片22在与所述外上片11相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第一口袋和第二口袋,所述第一口袋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袋口 3100以及自所述第一袋口 3100向下延伸的第一袋腔310,所述第一袋口 3100横向延伸设置在靠近所述里包片2顶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二口袋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口袋的内侧位置,所述第二口袋包括开口向左上方的第二袋口 3200以及自所述第二袋口 3200向右延伸的第二袋腔320,所述第二袋口3200设置在所述第一袋口 3100下方且在所述右里片22靠近与所述左里片21相连接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袋腔3100的最低端和所述第二袋腔3200的最低端对应设置在所述右里片22的同一位置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口袋为插袋,优选为夹风琴式样,所述第一口袋优选为平附式样的拉链袋,所述第一袋口 3100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一袋口 3100的第一拉链。
[00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右里片22在与所述外下片12相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第三口袋,所述第三口袋包括开口向下的第三袋口 3300以及自所述第三袋口 3300向上延伸的第三袋腔330,所述第三袋腔330内设有形状与所述第三袋腔330相适配的插片333,所述第三袋腔330由所述插片333分割形成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三内层袋腔331和第三外层袋腔332,所述插片333优选采用厚层夹棉。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里片21在与所述外上片11相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第四口袋,优选为平附式样的拉链袋。所述第四口袋包括开口向右的第四袋口 3400以及自所述第四袋口 3400向左延伸的第四袋腔340,所述第四袋口 3400纵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左里片21靠近与所述右里片21的相连接的位置上,所述第四袋口 3400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四袋口 3400的第四拉链。
[00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上片11在远离所述里包片2的外侧位置上设有第五口袋,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五袋口 3500以及自所述第五袋口 3500向下延伸的形状与所述外上片11相适配的第五袋腔350,所述第五袋口 3500横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外包片I顶端,为闭合箱式袋。所述第五袋口 3500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五袋口 3500的第五拉链。
[00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下片12在远离所述里包片2的外侧位置上设有第六口袋和第七口袋,所述第六口袋包括开口向左下方的第六袋口 3600以及自所述第六袋口 3600向右延伸的第六袋腔360,所述第六袋口 360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包片I中部的左端且另一端向所述外包片I底端中间位置倾斜,所述第六袋口 3600在靠近所述外包片I中部的位置上还连接有柔性裁片;所述第七口袋包括开口向右下方的第七袋口 3700以及自所述第七袋口 3700向左延伸的第七袋腔370,所述第七袋口 370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包片I中部的右端且另一端向所述外包片I底端中间位置倾斜,所述第七袋口 3700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七袋口 3700的第七拉链;所述第七袋腔370层叠设置在所述第六袋腔360的外层位置上。
[00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夹风琴式口袋是指在口袋的袋口底端位置处以车缝或其他固定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柔性裁片,该柔性裁片的宽度远远大于形成袋口的两侧袋口裁片之间的距离,由于柔性裁片柔软变形好,能够随着袋口宽度的变化而变形,同时该柔性裁片设置在袋口底端位置处可以起到防止口袋内物件轻易从袋口掉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口袋和所述第六口袋都为夹风琴式口袋,在第二袋口 3200的靠近所述外包片I的位置上连接有柔性裁片,在第六袋口 3600的靠近里包片2中部的位置上连接有柔性裁片。
[0037]在本实施例中,还分别在所述里包片I底端和所述外包片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体组4。所述磁体组4设有两组,其中的一组所述磁体组4设置在所述左里片21底端和所述外包片I相对应位置上,另一组所述磁体组4设置在所述右里片22底端和所述外包片I相对应位置上,如图4所示。
[0038]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西服包,包括外包片(I)和里包片(2),所述外包片(I)和所述里包片(2)的左端、右端和顶端的边缘分别对应缝合在一起,所述里包片(2)由左里片(21)、右里片(22)以及连接所述左里片(21)和所述右里片(22)的连接件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片(I)由上下对称且可折合在一起的外上片(11)和外下片(12)组成,所述外包片(I)的环形周边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外上片(11)和所述外下片(12)折合或展开的外包拉链; 所述右里片(22)在与所述外上片(11)相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第一口袋和第二口袋,所述第一口袋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袋口(3100)以及自所述第一袋口(3100)向下延伸的第一袋腔(310),所述第一袋口(3100)横向延伸设置在靠近所述里包片(2)顶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二 口袋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口袋的内侧位置,所述第二口袋包括开口向左上方的第二袋口(3200)以及自所述第二袋口(3200)向右延伸的第二袋腔(320),所述第二袋口(3200)设置在所述第一袋口(3100)下方且在所述右里片(22)靠近与所述左里片(21)相连接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袋腔(310)的最低端和所述第二袋腔(320)的最低端对应设置在所述右里片(22)的同一位置上; 所述右里片(22)在与所述外下片(12)相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第三口袋,所述第三口袋包括开口向下的第三袋口(3300)以及自所述第三袋口(3300)向上延伸的第三袋腔(330),所述第三袋腔(330)内设有形状与所述第三袋腔(330)相适配的插片(333),所述第三袋腔(330)由所述插片(333)分割形成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三内层袋腔(331)和第三外层袋腔(332); 所述左里片(21)在与所述外上片(11)相对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第四口袋,所述第四口袋包括开口向右的第四袋口(3400)以及自所述第四袋口(3400)向左延伸的第四袋腔(340),所述第四袋口(3400)纵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左里片(21)靠近与所述右里片(22)的相连接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西服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里包片(2)的顶端中间位置上设有顶端开口(200),所述外包片(I)在与所述顶端开口(200)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衣架挂钩(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西服包,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所述外包片(I)的顶端中间位置和所述外包片(I)的底端中间位置上设有提手(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西服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拉链或魔术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西服包,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所述里包片(2)底端和所述外包片(I)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体组(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西服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4)设有两组,其中的一组所述磁体组(4)设置在所述左里片(21)底端和所述外包片(I)相对应位置上,另一组所述磁体组(4)设置在所述右里片(22)底端和所述外包片(I)相对应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西服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上片(11)在远离所述里包片(2)的外侧位置上设有第五口袋,所述第五口袋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五袋口(3500)以及自所述第五袋口(3500)向下延伸的形状与所述外上片(11)相适配的第五袋腔(350),所述第五袋口(3500)横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外包片(I)顶端,所述第五袋口(3500)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五袋口(3500)的第五拉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西服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下片(12)在远离所述里包片(2)的外侧位置上设有第六口袋和第七口袋,所述第六口袋包括开口向左下方的第六袋口(3600)以及自所述第六袋口(3600)向右延伸的第六袋腔(360),所述第六袋口(360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包片(I)中部的左端且另一端向所述外包片(I)底端中间位置倾斜,所述第六袋口(3600)在靠近所述外包片(I)中部的位置上还连接有柔性裁片;所述第七口袋包括开口向右下方的第七袋口(3700)以及自所述第七袋口(3700)向左延伸的第七袋腔(370),所述第七袋口(370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包片(I)中部的右端且另一端向所述外包片(I)底端中间位置倾斜,所述第七袋口(3700)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七袋口(3700)的第七拉链;所述第七袋腔(370)层叠设置在所述第六袋腔(360)的外层位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西服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口(3100)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一袋口(3100)的第一拉链,所述第四袋口(3400)上设有用于开合所述第四袋口(3400)的第四拉链。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西服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袋口(3200)在靠近所述里包片(2)中部的位置上连接有柔性裁片。
【文档编号】A47G25/54GK204071600SQ201420477920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发明者】赵玉峰, 刘盛毅 申请人: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市喔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