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钢管涂料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2178阅读:1159来源:国知局
钢筋钢管涂料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刷类制品,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筋钢管涂料刷。



背景技术:

目前涂刷钢筋或者钢管使用的常规毛刷均为矩形板刷,用此种板刷对钢筋或者钢管涂刷涂料很不实用,涂刷涂料时,板刷的刷毛绝大部分都不能与钢筋或者钢管接触,很多涂料都滴漏到地上,造成严重浪费。另外,由于板刷的绝大部分刷毛都不能与钢筋或者钢管接触,需要移动方位进行360º周圈的反复涂抹,涂刷速度既慢又不均匀且外观美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给出一种操作简便,对钢筋或者钢管涂刷涂料时不用移动作业方位,不跑漏涂料、降低生产成本,涂抹速度快且均匀美观的钢筋钢管涂料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钢筋钢管涂抹刷的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钢管涂抹刷由圆柱形毛刷主体通过两端盖板上的安装孔连接一个操纵钢筋,操纵钢筋上设有一个操作把手构成。

本实用新型钢筋钢管涂料刷,其中所述圆柱形毛刷主体包括两个半环型体,半环型体含有半圆外壳和半圆微孔内板,所述半圆外壳和半圆微孔内板于半径处通过封堵及海绵座焊连接,于两端通过盖板焊连接,所述半圆外壳、半圆微孔内板、封堵及海绵座以及盖板焊接后形成焊接构件,焊接构件的半环形空腔构成涂料仓,所述半圆微孔内板上设有若干微孔,所述两个半环型体纵向后部通过折页连接,前部通过锁扣机构啮合连接,所述两个半环型体上各设有一个进料口,进料口上设有堵帽,所述半圆微孔内板内表面通过封堵及海绵座安装固定有微孔海绵,所述涂料仓通过半圆微孔内板上的微孔与微孔海绵的微孔联通,所述微孔海绵上面设置有刷毛,所述两个半环型体扣合后,其刷毛于毛尖处形成一个空心通孔c,空心通孔c构成钢筋或者钢管穿通腔。

本实用新型钢筋钢管涂料刷,其中所述钢筋钢管涂料刷绕钢筋或者钢管穿通腔的中心轴线具有一个往返转动轨迹。

本实用新型钢筋钢管涂料刷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钢筋钢管涂料刷由两个半环型体组成的圆柱形毛刷主体通过两端盖板连接一个带有操作把手的操纵钢筋构成。半环型体设有的半圆外壳和半圆微孔内板于半径处通过封堵及海绵座以及两端处通过盖板焊连接后形成的半环形空腔构成涂料仓。两个半环型体纵向后部通过折页连接,前部通过锁扣机构啮合连接。半圆微孔内板内表面上安装固定有微孔海绵,微孔海绵上面置有刷毛,刷毛于毛尖处形成的空心通孔构成钢筋或者钢管的穿通腔。本实用新型的钢筋钢管涂料刷,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它专用于钢筋钢管涂料的涂刷。使用本实用新型钢筋钢管涂料刷对钢筋或者钢管涂刷涂料作业,作业时不用移动作业方位,也不会发生涂料跑漏现象,减少了涂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涂抹速度快且均匀美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钢筋钢管涂料刷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筋钢管涂料刷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筋钢管涂料刷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半环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半环型体的焊接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钢筋钢管涂料刷的张开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钢筋钢管涂抹刷由圆柱形毛刷主体Ⅰ通过两端盖板2上的安装孔2.1连接一个操纵钢筋6,操纵钢筋6上设有一个操作把手7构成。

如图2、图3、图4所示,圆柱形毛刷主体Ⅰ包括两个半环型体1,半环型体1含有半圆外壳和半圆微孔内板10,所述半圆外壳和半圆微孔内板10于半径处通过封堵及海绵座12焊连接,于两端通过盖板2焊连接,所述半圆外壳、半圆微孔内板10、封堵及海绵座12以及盖板2焊接后形成焊接构件,焊接构件的半环形空腔构成涂料仓11,所述半圆微孔内板10上设有若干微孔a,所述两个半环型体1纵向后部通过折页8连接,前部通过锁扣机构3啮合连接,所述两个半环型体1上各设有一个进料口4,进料口4上设有堵帽5,所述半圆微孔内板10内表面通过封堵及海绵座12安装固定有微孔海绵13,所述涂料仓11通过半圆微孔内板10上的微孔a与微孔海绵13的微孔联通,所述微孔海绵13上面设置有刷毛9,所述两个半环型体1扣合后,其刷毛9于毛尖处形成一个空心通孔,空心通孔构成钢筋或者钢管穿通腔b。

如图2所示,钢筋钢管涂料刷绕钢筋或者钢管穿通腔b的中心轴线具有一个往返转动轨迹。

如图5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钢筋钢管涂料刷,首先打开钢筋钢管涂料刷,将钢筋(或者钢管)放入钢筋或者钢管穿通腔b内,然后闭合两个半环型体1并通过锁扣机构3将其锁死。之后将涂料从进料口4装入,涂料从涂料仓11的微孔a流入微孔海绵13和刷毛9,此时拉推操作手柄7,将钢筋钢管涂料刷旋转,刷毛9反复与钢筋接触,完成涂刷作业。

刷毛9和微孔海绵13为一体可取出,根据钢筋和钢管外径尺寸更换刷毛9和微孔海绵13的类型用于不同直径作业。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