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48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节式枕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可调式枕头,涉及家庭中的床上用具。
目前普遍使用的枕头一般均是包裹式枕头,这种枕头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而大多数人对枕头的高度要求是不固定的。对此中国专利申请90211708.4号公开了一种《可调高度的枕头》,由上板、下板和设计在其间的升降装置构成。使用时,只要调整升降装置,便可按不同需要调节枕头高度。中国专利93242877.9号公告了一种《如意枕》,其主要特点是枕头的枕芯中设置有托架、底板、升降支撑机构、滞动装置。滞动装置可通过升降支撑机构带动托架、枕面升降,并停滞在任意高度位置。上述可调高度的枕头均需要通过支架铰接而成的升降装置。而铰接结构在铰接处承载力较大,容易损坏。而且,上述枕头枕面的倾斜度均不能调节,难以适应人睡眠时的生理要求。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式枕头,它能方便地调节枕头的高度。
根据上述目的,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该可调式枕头包含有上板、下板以及安装在所述上、下板之间的升降装置,其特点是上、下板间通过导向机构而横向定位,所述升降装置由数个彼此可绕轴转动的斜楔构成,上、下板分别与斜楔的斜面和平面相配合。当转动斜楔时,可改变上、下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枕头高度。同时由于采用斜楔结构,在调节高度的同时还可调节上板的倾角。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导向机构及可绕轴转动的斜楔,因此一方面使升降装置的受力分散,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另一方面又可方便地调节高度和枕头的倾斜度。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结出。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调式枕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调式枕头部分剖示图。
图3为图2的C向视图。
图4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调式枕头侧向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调式枕头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调式枕头包含有上板(1),下板(4)、升降装置。上板及下板构成枕头的外部主体,一般下板可同床接触,上板同人的头部接触。在上、下板之间安装有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可使上、下板之间仅有上、下运动而无横向运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由导套(3)和导杆(2)组成。四个导套固定在上板内侧,四个导杆固定在下板内侧,并且导杆插在导套中。另一实施例中,导向机构可采用燕尾槽和燕尾杆的形式来替代导套和导杆。
上、下板之间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及图3。升降装置的核心是可绕轴旋转的斜楔(5)。本实施例中,斜楔固定在转板(6)上,而转板则通过一转轴(7)安装在下板(4)上,因此随着转板的转动,斜楔可绕转轴转动。斜楔的斜面(9)抵在导套(3)上,其平面与下板内侧面相接触。随着斜楔的转动,导套沿斜面上升,从而调整枕头的高度。位于枕头前部和后部的斜楔倾斜度最好不同,这样在调节高度的同时,可调节枕头的倾斜度。若前后部斜楔的高度不同,则可使枕头前后部有一定的倾角。
又参见图4,上板(1)的外表面最好呈凹弧状。为增加枕头的透气性,最好在凹弧状上板上再安装一带孔的枕面(10)。枕面的孔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方孔,方孔的情况如图2所示,枕面由方形竹块(8)通过弹性绳索穿制而成。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式枕头,包含有上板、下板以及安装在上、下板之间的升降装置,其特征是上、下板间通过导向机构而横向定位,升降装置由数个可绕轴转动的斜楔构成,上、下板分别与斜楔的斜面和平面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式枕头,其特征是导向机构由固定在上板上的导套和固定在下板上的导杆构成,且导杆插入导套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式枕头,其特征是安装在枕头前部斜楔的斜面倾角与后部的倾角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式枕头,其特征是上板呈弧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可调节式枕头,其特征是上板上装有带通孔的枕面。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节式枕头,包含有上板、下板以及安装在上、下板之间的升降装置,其特点是上、下板间通过导向机构而横向定位,升降装置由数个可绕轴转动的斜楔构成,上、下板分别与斜楔的斜面和平面相配合。当转动斜楔时,可改变上、下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枕头高度,在调节高度的同时还可调节上板的倾角。
文档编号A47G9/00GK2315845SQ97244398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9日
发明者金熙福 申请人:金熙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