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37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壶。
市场上使用的电热壶,大都由壶体和发热元件组成,发热元件一般安放在壶体内部或连接在壶体外底面,如中国专利局公开的申请号为93245164的低压电热壶,该电热壶由壶体及底座、导线和电热元件组成,电热元件附在壶体的外底面,底座承托壶体且电源插座安装在底座上。该壶由于电热元件仅简单附在壶体外底面,受热面窄,吸热慢,热量利用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壶体与发热元件之间受热接触面积大、吸热快、热量利用率高的电热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壶盖、壶体、发热体、壶座,发热体由发热元件和包在发热元件外面的壳体组成,其中壶体放置在受壶座承托的发热体上,其特征在于壶体底部中间向上内陷沿轴截面呈倒置凹状,所述发热体沿轴截面呈凸状,所述凹状稍大于凸状且相吻合。
壶体所述的凹状沿轴截面呈梯形,所述的发热体沿轴截面呈梯形。
壶体所述的凹状沿轴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的发热体沿轴截面呈半圆形。
采用了上述结构之后,发热体侧面、上顶面与壶体的凹状部分相吻合,接触面大大扩大,加速了热量的传递,同时发热体包含在壶体凹状部分内部,不仅缓慢了热量的辐射损耗,提高了热量利用率,而且使壶体内部的液体在沸腾时不会溢流到发热体上,保护发热元件,延长了发热体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电热壶,包括壶盖1、壶体2、发热体3和壶座4,壶体2底部中间呈倒置凹状,凹状部分沿轴截面呈梯形,发热体3沿轴截面呈梯形,刚好与壶体2凹状部分相吻合,发热体3安放在壶座4上,发热体的下底面形状与壶座的上顶面形状一致且小于或稍小于壶座的上顶面。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壶体2中间底部呈倒置凹状,凹状部分沿轴截面呈半圆形,发热体3沿轴截面呈凸半圆形,与壶体2凹状部分相吻合。
本电热壶壶体底部中间凹状部分与发热体的接触面还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如圆柱形或锥形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壶,包括壶盖(1)、壶体(2)、发热体(3)、壶座(4),其中壶体(2)放置在受壶座(4)承托的发热体(3)上,其特征在于壶体(2)底部中间向上内陷沿轴截面呈倒置凹状,所述发热体(3)沿轴截面呈凸状,所述凹状稍大于凸状且相吻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壶,其特征在于壶体(2)所述的凹状沿轴截面呈梯形,所述的发热体(3)沿轴截面呈梯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壶,其特征在于壶体(2)所述的凹状沿轴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的发热体(3)沿轴截面呈半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热壶,包括壶盖1、底部中间内陷呈凹状的壶体2、呈凸状且与壶体2凹状部分相吻合的发热体3和用于承托发热体3的壶座4,该结构使发热体3与壶体2底部的接触面大大扩大,加快了热量的吸收和利用,具有高效、安全、耐用的特点,可供家庭、旅馆烧水之用。
文档编号A47J27/21GK2340321SQ9824312
公开日1999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12日
发明者陈梓平 申请人:陈梓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