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492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茶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中泡茶所使用的茶壶,尤指一种在倾倒茶水时能防止壶盖掉落的茶壶。
一般冲泡茶水所使用的茶壶包括一个呈杯状的壶体及一壶盖,壶体上设有壶嘴和手把,壶体近靠顶部的内缘形成一环片以承载壶盖,倾倒茶水时,为了避免壶盖掉落,常以手指压着壶盖,使用不甚方便,有时壶盖温度很高易烫伤手指。有人于把手顶缘延伸一压制舌,压制舌末端恰紧邻壶盖,欲以压制舌替代手指防止壶盖掉落,但是,当壶体倾斜角度稍大时,壶盖仍会滑下而掉落,其可靠性较差,使用不便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茶壶,达到不用手指压着壶盖也能可靠地防止壶盖掉落,提供使用上的方便。
于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壶,具有壶体及壶盖,壶体侧缘分设一提耳及一壶嘴,壶体内周缘凸伸一承载壶盖的环片,其特征在于壶体顶部内缘的壶嘴背部形成至少一个止挡体,止挡体是由壶体内缘向壶盖外侧顶缘方向凸伸,止挡体与环片顶缘相隔适当距离。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在使用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
参阅
图1所示的茶壶实施例一,包括一壶体10及一壶盖20,壶体10侧缘分设一提耳12及一壶嘴14,壶体10内周缘凸伸一承载壶盖20的环片16,本实施例的特点是壶体10顶部内缘向壶盖20外侧顶缘方向凸伸两个止挡体18,各止挡体18与环片16顶缘相隔适当距离,壶盖20合上时,壶盖20的缘边延伸于止挡体18与环片16之间,各止挡体18以壶嘴14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参阅图2,上述实施例在倾倒茶水时,壶体10向壶嘴14方向倾斜,壶盖20受到止挡体18阻挡,不会因重力作用而滑落;且,也由于壶盖20外缘受止挡体18的抵靠,避免了壶盖20向外翻转掉落,故使用者无需以手按压壶盖20,方便可靠。
参阅图3所示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差异在于壶体10顶部内缘凸设一适当宽度的止挡体18,止挡体18配合壶盖20呈凹弧状,且位于壶嘴14背部,同样可以防止壶盖20掉落。
参阅图4、图5所示的实施例三,其特点是壶体10的顶部沿内周缘设一环状的止挡体18,该止挡体18与环片16顶缘相隔适当距离,且止挡体18内环缘不小于壶盖20外周缘,环片16内缘较壶盖20外周缘小,使壶盖20底缘得以通过止挡体18环内缘并搭靠与环片16的顶缘。参阅图6,上述实施例三在倾倒茶水时,壶盖20的边缘滑嵌于环片16与止挡体18之间,受到止挡体18的阻挡,不会受重力作用而滑落或向外翻落。
由上述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倾倒茶水时,不用手指压着壶盖也能可靠地防止壶盖掉落,提供了使用上的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茶壶,具有壶体及壶盖,壶体侧缘分设一提耳及一壶嘴,壶体内周缘凸伸一承载壶盖的环片,其特征在于壶体顶部内缘的壶嘴背部形成至少一个止挡体,止挡体是由壶体内缘向壶盖外侧顶缘方向凸伸,止挡体与环片顶缘相隔适当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止挡体数目是一个,且有适当宽度并呈凹弧状与壶盖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止挡体数目是多个,以壶嘴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壶盖缘边延伸于止挡体与环片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止挡体呈环状且位于壶体顶部内周缘;止挡体内环缘不小于壶盖外周缘,环片内缘较壶盖外周缘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中泡茶所使用的茶壶,具有壶体及壶盖,壶体侧缘分设一提耳及一壶嘴,壶体内周缘凸伸一承载壶盖的环片,壶体顶部内缘的壶嘴背部形成至少一个止挡体,止挡体是由壶体内缘向壶盖外侧顶缘方向凸伸,止挡体与环片顶缘相隔适当距离,受到止挡体的阻挡,壶盖不会滑落或向外翻落。在倾倒茶水时,不用手指压着也能可靠地防止壶盖掉落,提供了使用上的方便。
文档编号A47G19/00GK2390505SQ9923927
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13日
发明者陈惠钰 申请人:陈惠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