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炼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55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锻炼器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上肢进行负重锻炼的体育器材。本实用新型类似一种哑铃,它包括把手和与把手相连且位于把手两端的配重。
本实用新型是由三个平行设置的柱状把手和各联接于三个柱状把手两端的配重部分构成,其中的三个把手间的距离相互相等。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三个相互平行的柱状把手,因此在使用中既可以用单手抓三个把手中任意一个进行锻炼,也可以用双手抓三个把手中任意两个进行锻炼。这能增加锻炼的形式,也能适用体力弱臂力较小者进行锻炼。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配重部分为等边三角形截面,最好配重部分为曲边三角形截面。采用这一结构在平置本实用新型时可使其成进行曲臂支撑运动的器材。
本实用新型在两配重部分间还可以再设有与把手相平行的柱状物。这一柱状物的截面最好为三棱柱,且柱状物位于三把手的中心位置。这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重量,以进行较大负荷的锻炼。当本实用新型的柱状物采用沿其纵向为中间部分内凹,而与配重量部分相连部分外凸的结构时,可以给手持的部分留出更大的空间,更为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至少有如下优点1、可很方便的使用双手进行举、拉等运动,也可以很方便的用单手进行这些锻炼;2、除可以用做负重锻炼外,还可以作为用于支撑的锻炼器材,进行如曲臂支撑类的锻炼。
对于要求重量较大的锻炼器材,本实用新型可如附图
所示形成第二个实施例,即在上下两个配重部分1之间设置与把手2相平行的截面近似为三角形的柱状物3,这样就可使本实用新型的重量加大,而其体积可以基本不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柱状物3与把手2相对应位置,即附图2中的3`处可以制成一中间内凹,而与配重量部分相连部分外凸的形状,以使把手2与柱状物3间有较大的间隔,更便于使用。但在附图2图面中未表示出这一特征。另从图2中可见,柱状物的棱边为倒角,它还可以是圆倒角。这种非尖锐棱角的结构可以避免使用者不慎而受伤。
当本实用型的这一实施例以图2示位置在地面放置时,其两个把与地面相接触,而另一个不与场面相接触的把手则可作为进行曲臂支撑锻炼的一个“支架”。
显然,当采用非对称的三角棱的柱状物,或者采用非曲边三角形的配重部分可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锻炼器材,包括把手,与把手相连且位于把手两端的配重,其特征是本实用新型有三个平行设置的柱状把手,三个把手间的距离相互相等,在把手两端各联接有一个配重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炼器材,其特征是配重部分为等边三角形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炼器材,其特征是配重部分为曲边三角形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锻炼器材,其特征是在两配重部分间设有与把手相平行的柱状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锻炼器材,其特征是所述的柱状物截面为三棱柱,且柱状物位于三把手的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锻炼器材,其特征是柱状物沿其纵向为中间部分内凹,而与配重量部分相连部分外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对上肢进行负重锻炼的体育器材。本实用新型是由三个平行设置的柱状把手和各联接于三个柱状把手两端的配重部分构成,其中的三个把手间的距离相互相等。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三个相互平行的柱状把手,因此在使用中既可以用单手抓三个把手中任意一个进行锻炼,也可以用双手抓三个把手中任意两个进行锻炼。这能增加锻炼的形式,也能适用体力弱臂力较小者进行锻炼。
文档编号A63B21/06GK2587450SQ0225900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9日
发明者克瑞.兰德弗, 张政民, 徐斌 申请人:美神(南通)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