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05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球或垒球运动训练器械,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棒球 或垒球击球练习杆。
背景技术
近来,棒球和垒球运动己逐渐在我国青少年中流行开来。为了加强训练运 动员的击球力度和准确性,教练员通常需要借助辅助器械引导运动员进行反复 练习。击球练习杆即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棒球或垒球练习用辅助器械,在使用时, 教练手持击球练习杆,根据训练者的具体技术状况,引导训练者反复进行多个 方位挥棒击球的训练,短时间内提高训练者击球的准确性。如图1所示,现有
的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通常在杆体r前端通过螺杆3'固定设置一球体2', 该种方式虽然便于更换球体,但杆体与球体连接强度较差,经反复重击后,螺 杆易松动,导致球向外脱出,因此使用寿命短且安全性较差。同时,该种击球 练习杆的重心偏向与杆体前端,教练员在握持该练习杆后端进行挥动时,较为 费力,易疲劳,且不便控制给击球者的击球角度,易导致练习杆体受打击。
中国专利公开号N20106170
公开日为2008年5月21 口的实用新型专利 提出一种棒球击球练习杆,其包括杆体、杆体套、套接在杆体一端的手柄套、 与杆体端部相连接的球,球通过一连接机构与杆体相固接,连接机构包括T型 管、套管、内芯撑管和内芯管;套管套在T型管上,内芯撑管位于套管和T型 管之间,T型管、内芯撑管和内芯管分别嵌入球的球芯中。该棒球击球练习杆较 之原有棒球练习杆,虽然使用寿命延长、安全性提高,但其连接机构中,各构 件组合后,仍需要再通过铆接及焊接加工后方可紧固连接,其加工工序繁杂, 生产成本高,且在使用时仍有重心易失衡,不易控制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工序简捷,且成本低廉的 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包括杆体和通过一连接机构与杆体一端连接 的球体,所述连接机构包括T型管、套管、内芯管和内芯撑管,T型管的竖直管 部套设在杆体一端,其水平管部套设于内芯管一端内,套管套设于内芯管另一 端上,内芯撑管套设于内芯管内,套管、内芯管和内芯撑管均嵌设于球体的球 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管水平管部与内芯管过盈配合。
具体而言,所述内芯管另一端为收縮部,收縮部顶端为一外径大于或等于 套管内径的环状凸起部,收縮部经内芯撑管顶撑扩张后,其外壁与套管内壁紧 密配合。
所述套管顶端为一环状凸起部,该环状凸起部可与设置于所述球体的球芯 内的一环状凹槽结构配合。
所述T型管的竖直管部和水平管部上沿管体纵长方向各设有一间隙,该等 间隙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且彼此平滑连接。
所述T型管的竖直管部与杆体之间通过螺紧构件固定连接。
所述杆体另一端固定设置一配重件。
所述杆体为一管状构件,其另一端管腔内固定设置一配重件。 该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通过以内芯撑管挤压内芯管的收縮部分,使其收
縮部分撑开,并与套管一起紧嵌在球芯内,同时,采用将T型管的水平管部套
设于内芯管一端内,而将其竖直管部套设在杆体一端上的方式,使球体可与杆 体紧固连接,并可耐受反复重击而不会脱落,从而提高了该击球练习杆的使用
安全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T型管竖直管部和水平管部
分别与杆体和内芯管采用过盈配合,这样,无需借助其它辅助构件或如铆接、
悍接等加工操作,仅通过上述各构件之间的机械卡合,即可使T型管与杆体及 内芯管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更为优化的方式是,在T型管的竖直管部和水平 管部上沿管体纵长方向各设置一间隙,该等间隙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且彼此平 滑连接,这样,在组装该击球练习杆时,可首先将T型管的竖直管部套设在杆 体上,而后在将其水平管部推进至内芯管的内腔时,水平管部管径收縮,并导 致管体上的间隙闭合,并进而引起竖直管部的间隙縮小,使T型管与杆体进一 步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的方式是,在T型管的竖直管部与杆体之间再设置一 螺紧构件,从而进一歩提高T型管与杆体的连接强度。
又,为了消除现有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中因重心偏向前端,而导致使用 不便的缺陷,该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中于杆体后端还设置了一配重件,将该击球练习杆的重心调整至合适位置,从而提高其使用舒适度,便于控制给击球 者的击球角度,且使其不致打击练习杆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 加工工序简捷,成本低廉,且具有良好的操作舒适度,便于控制给击球者的击 球角度,且使其不致打击练习杆体,可被广泛应用于棒球或垒球教学或训练领 域。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一种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2中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球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 4所示,该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包括杆体1和通过一连接机构3 与杆体一端连接的球体2,该连接机构包括T型管31、套管33、内芯管34和内 芯撑管32, T型管的竖直管部套311设在杆体一端,其水平管部312套设于内 芯管一端内,套管套设于内芯管另一端上,内芯撑管套设于内芯管内,套管、 内芯管和内芯撑管均嵌设于球体的球芯中。上述内芯管34另一端为收縮部,其 顶端为一外径大于或等于套管内径的环状凸起部,收縮部经内芯撑管顶撑扩张 后,其外壁与套管内壁紧密配合。上述套管33顶端为一环状凸起部,该环状凸 起部可与设置于所述球体2的球芯内的一环状凹槽结构配合。上述T型管的竖 直管部和水平管部上沿管体纵长方向各设有一间隙,该等间隙位于同一垂直面 上,且彼此平滑连接,该等T型管竖直管部和水平管部分别与杆体和内芯管过 盈配合。又,T型管的竖直管部与杆体之间还设置一螺紧构件5。上述杆体l为 一管状构件,其另一端管腔内固定设置一配重件,杆体的两端各设置一管塞4。
该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在组装时,首先通过以内芯撑管挤压内芯管的收 縮部分,使其收縮部分撑开,并与套管一起紧嵌在球芯内,同时,将T型管的 竖直管部套设在杆体一端,并将其水平管部套设于内芯管一端内,从而使球体 可与杆体紧固连接。该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在使用时,可在225千克的打击 力量下,承受至少2000次的打击。
5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 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包括杆体和通过一连接机构与杆体一端连接的球体,该连接机构包括T型管、套管、内芯管和内芯撑管,T型管的竖直管部套设在杆体一端,其水平管部套设于内芯管一端内,套管套设于内芯管另一端上,内芯撑管套设于内芯管内,套管、内芯管和内芯撑管均嵌设于球体的球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管水平管部与内芯管过盈配合。
2. 根据权利耍求1所述的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管 另一端为收縮部,收縮部顶端为一外径大于或等于套管内径的环状凸起部,收 縮部经内芯撑管顶撑扩张后,其外壁与套管内壁紧密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 管顶端为一环状凸起部,该环状凸起部可与设置于所述球体的球芯内的一环状 凹槽结构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管 的竖直管部和水平管部上沿管体纵长方向各设有一间隙,该等间隙位于同一垂 直面上,且彼此平滑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其特征在于所述T 型管的竖直管部与杆体之间通过螺紧构件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 体另一端固定设置一配重件。
7.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为 一管状构件,其另一端管腔内固定设置一配重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其包括杆体和通过一连接机构与杆体一端连接的球体,该连接机构包括T型管、套管、内芯管和内芯撑管,T型管的竖直管部套设在杆体一端,其水平管部套设于内芯管一端内,套管套设于内芯管另一端上,内芯撑管套设于内芯管内,套管、内芯管和内芯撑管均嵌设于球体的球芯中,T型管水平管部与内芯管过盈配合。该棒球或垒球击球练习杆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操作舒适度,便于控制给击球者的击球角度,且使其不致打击练习杆体,可被广泛应用于棒球或垒球教学或训练领域。
文档编号A63B69/00GK201283201SQ20082017835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0日
发明者王进财 申请人:昆山升荣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