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18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
背景技术
在投掷铅球练习时,将投掷出的铅球捡回或传回费时费力,影响投掷次数及密度。 将投掷出的铅球捡回或传回的过程易发生伤害事故。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该装置避免了 传统投掷铅球练习时,捡回铅球或传回铅球费时费力,影响投掷次数及密度,易发生伤害事 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该装置由重物体 组合件、铅球组合件以及连接二者的钢丝绳组合件构成。所述重物体组合件中的重物体由混凝土铸成,其上面和侧面分别设置搬动手柄及 挂环。所述铅球组合件中的铅球上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芯管。所述钢丝绳组合件中的钢丝绳的一端穿过所述芯管内孔打结固定,钢丝绳的另一 端穿过所述重物体的侧面挂环,并由钢丝绳夹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重物体置于投掷圈侧面,当练习者将铅球投掷出后, 钢丝绳会限定铅球向前过远滚动,铅球停止滚动后,练习者双手牵拉钢丝绳铅球即可被牵 回投掷圈。上述做法避免了传统投掷铅球练习时,捡回铅球或传回铅球费时费力影响投掷 次数及密度,易发生伤害事故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使用时重物体及铅球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传统投掷铅球练习时,将投掷出的铅球捡回或传回费时费力, 影响投掷次数及密度,易发生伤害事故的问题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如
图1、图2 所示,具体由重物体组合件、铅球组合件、钢丝绳组合件构成。所述重物体组合件中的搬动手柄6及挂环1分别铸于重物体7的上面和侧面,重 物体7由混凝土铸成。所述铅球组合件中的铅球3加工出螺纹孔,在螺纹孔内螺纹连接芯管2。所述钢丝绳组合件中的钢丝绳4的一端穿过芯管2内孔打结固定,钢丝绳4的另 一端穿过重物体7的侧面挂环1由钢丝绳夹5固定连接。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手提搬动手柄将重物体置于投掷圈侧面,如图3所示,手持 铅球时钢丝绳穿过的芯管处朝前不会影响投掷铅球的技术动作。
权利要求一种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重物体组合件、铅球组合件以及连接二者的钢丝绳组合件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体组合件中 的重物体由混凝土铸成,其上面和侧面分别设置搬动手柄及挂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铅球组合件 中的铅球上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芯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组合件中 的钢丝绳的一端穿过所述芯管内孔打结固定,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重物体的侧面挂 环,并由钢丝绳夹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掷铅球牵回练习装置,该装置由重物体组合件、铅球组合件以及连接二者的钢丝绳组合件构成。将重物体置于投掷圈侧面,手持铅球时钢丝绳穿过的芯管处朝前,当练习者将铅球投掷出后,钢丝绳会限定铅球向前过远滚动,练习者双手牵拉钢丝绳铅球即可被牵回投掷圈。上述做法避免了传统投掷铅球练习时,捡回铅球或传回铅球费时费力,影响投掷次数及密度,易发生伤害事故的问题。
文档编号A63B69/00GK201676482SQ201020046018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日
发明者左洪志, 贾桂云 申请人:燕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