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78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瑜伽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瑜伽砖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瑜伽砖,尤指一种从事瑜伽运动时,用来提供人之手部 握持以辅助身体维持平衡的工具。
背景技术
[0002]市面上有一种利用发泡材制成矩形体的瑜伽砖,其主要功能用来辅助从事瑜伽 运动者维持身体的平衡,即从事瑜伽运动时,运动者可能需要将身体伸展或弯曲成各种 姿势,在某些身体姿势下,运动者的手部必须握住瑜伽砖,藉以维持身体平而,传统的 瑜伽砖表面并无任何的凹槽提供瑜伽运动者的手指握持,因此使用瑜伽砖的运动者手指 都是握持在瑜伽砖的外表面上,这种传统的瑜伽砖设计并不符合人体工学,亦即从事瑜 伽运动时,手指握持在瑜伽砖表面上并不舒适,为此遂有业者研发一种在发泡材制成之 瑜伽砖表面上形成凹槽,这些在瑜伽砖表面上的凹槽提供瑜伽运动者手指穿入的空间, 使得瑜伽运动者的手部能够更稳固的抓住瑜伽砖,这种瑜伽砖具有较佳的使用效果。[0003]然而,传统发泡材制成的瑜伽砖,原本的强度足以支撑实施瑜伽运动时所施予 的力量,且瑜伽砖本身的变形量很小而不会影响瑜伽运动者身体的平衡,但在传统的瑜 伽砖上设置凹槽(孔)后,瑜伽砖整体的结构强度大幅降低,当瑜伽运动者的手部支撑于 具有凹槽的瑜伽砖上时,虽然手部可以握持在凹槽中,但具有凹槽的瑜伽砖产生的变形 量远大于无凹槽之瑜伽砖的变形量,如此则可能影响瑜伽运动者的身体平衡,并且瑜伽 砖产生的变形量依据所施加的重量而有所变化,因此瑜伽运动者并无法预测具有凹槽之 瑜伽砖的变形量,可能会导致瑜伽运动者的身体失去平衡而跌倒甚至受伤。[0004]因此,传统以发泡材制成的瑜伽砖有需要进一步研发,提供瑜伽运动者稳固不 易变形的瑜伽砖,且瑜伽运动者的手部得以稳固握持的瑜伽砖。实用新型内容[0005]为解决上述需要,本创作提供一种瑜伽砖,瑜伽砖包括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 体,第一及第二壳体分别包括沿一第一轴向相隔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以及在内、外 表面之间延伸的一周围壁,第一及第二壳体另分别包括由外表面沿第一轴向延伸的一第 一凹部、一第二凹部以及,第一凹部沿垂直于第一轴向的一第二轴向对称地与第二凹部 相隔,第一及第二凹部各包括一波浪形的握持面,且第一及第二凹部的各握持面分别沿 第二轴向与周围壁隔开,第一及第二壳体的各握持面包括由表面凸出的复数止滑条,第 一壳体的内表面结合于第二壳体的内表面,第一壳体的第一凹部与第二壳体的第二凹部 沿第一轴向对称地隔开,第一壳体的第二凹部与第二壳体的第一凹部沿第一轴向对称地 隔开。[0006]所述的第一及第二壳体周围壁外侧面各包括由具止滑效果之材质构成的一止滑 层,第一及第二壳体的止滑层各自包括由外面凸出的复数止滑粒,第一及第二壳体的各 止滑粒提供一使用者手部握持时的止滑效果。[0007]所述的第一及第二壳体的其中至少一者由外表面沿第一轴向延伸一第二凹部, 第二凹部包括波浪形的一握持面与一侧面,第二凹部另包括在握持面表面延伸的复数止 滑条,第一及第二壳体的其中一者之第二凹部与第一及第二壳体另一者的第一凹部沿第 一轴向对齐。[0008]所述的第一壳体的周围壁包括沿垂直于第一轴向的一第二轴向隔开的二第一 边,以及沿垂直于第一及第二轴向之一第三轴向隔开的二第二边,第二壳体的周围壁包 括沿第二轴向隔开的二第一边,以及沿第三轴向隔开的二第二边,第一壳体的二第一边 各自与第二壳体的二第一边对齐,且第一壳体的第二边各自与第二壳体的第二边对齐, 第一壳体的第一凹部之握持面沿第二轴向与第一壳体周围壁之第一边隔开,第二壳体的 第一凹部之握持面沿第二轴向与第二壳体周围壁之第一边隔开,又第一及第二壳体的其 中至少一者由外表面沿第一轴向延伸一第三凹部,第三凹部包括沿第三轴向与周围壁的 第二边隔开的波浪形的一握持壁与一侧壁。[0009]再者,第一及第二壳体各自包括一卡合壁,第一壳体的卡合壁由其中一第二边 沿第二轴向的中间处经过一第一边延伸至另一第二边沿第二轴向的中间处,第二壳体的 卡合壁由其中一第二边沿第二轴向的中间处经过一第一边延伸至另一第二边沿第二轴向 的中间处,第一及第二壳体卡合壁各自包括位于二第二边的二端面,且第一及第二壳体 包括由内表面沿第一轴向延伸的二卡合槽,卡合槽由其中一第二边之卡合壁的端面处开 始往卡合壁反方向延伸,并经过另一第一边再延伸至另一第二边之卡合壁的另一端面 处,第一壳体的卡合壁嵌入第二壳体的卡合槽内,且第一壳体卡合壁的端面抵靠在第二 壳体卡合壁的端面,而第二壳体的卡合壁嵌入第一壳体的卡合槽内,第二壳体卡合壁的 端面抵靠在第一壳体卡合槽的内面。[0010]此外第一及第二壳体包括由各自内表面沿第一轴向延伸但沿第一轴向与各自外 表面隔开的一空间,第一及第二壳体的第一凹部各自包括在握持面与侧面间沿垂直于第 一轴向延伸的一底面,第一及第二壳体各自的第二凹部包括在握持面与侧面间沿垂直于 第一轴向延伸的一底壁,第一及第二壳体的第一凹部各自包括由底面之外侧表面沿第一 轴向延伸的一螺孔,第一及第二壳体的第二凹部各自包括由底壁一表面沿第一轴向延伸 至另一表面的一穿孔,第一壳体的底面贴靠在第二壳体的底壁上,第一壳体的底壁贴靠 在第二壳体的底面上,且第一壳体底面的穿孔与第二壳体底壁的螺孔对齐,第一壳体底 壁的螺孔与第二壳体底面的穿孔对齐,以二螺丝分别由第一及第二壳体的各第二凹部分 别通过各穿孔锁入对应的各螺孔内,将第一及第二壳体结合为一体。[0011]藉由上述的结构特征,本创作的瑜伽砖上设有复数凹部提供瑜伽运动者手部握 持的空间,而能稳固的握持瑜伽砖进行瑜伽运动,且凹部内设有防滑的止滑条,能够降 低瑜伽运动者手部滑脱的机率,而本创作瑜伽砖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使用时产生的变 形量极小,不会影响瑜伽运动者的身体平衡状态。


[0012]图1为本创作瑜伽砖的立体分解外观图。[0013]图2为图1所示的瑜伽砖组合后的俯视图。[0014]图3为沿图2中3-3线所取的剖视图。[0015图4为沿图2中4-4线所取的剖视图。[0016图5为图1所示的瑜伽砖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001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810瑜伽砖20A第一壳体[001920B第二壳体 22内表面[002024外表面沈周围壁[0021^A第一边26B第二边[002228空间30卡合槽[002332卡合壁33端面[002434A第一凹部!MB第二凹部[002536侧面38握持面[002640A底面40B底壁[002741螺孔42止滑条[002844穿孔46第三凹部[002948侧壁50握持壁[003052底部54补强肋[003156止滑层58止滑粒[003260螺 X第一轴向[0033Y第二轴向Z第三轴向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所有图式仅便于解释本创作基本教导而已,图式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之 元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之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创作的敎导后相 关之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创作的敎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 量、强度、及类似要求之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变亦属业界技能。[0035]在不同图式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元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 一”、“第 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水平”、“垂直”、“向内”、“向外”、“宽度”、“长 度”、“区〃、“周围〃、“侧"、”迳向”、”轴向”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 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创作而已。[0036]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依据本创较佳教导之瑜伽砖10包括一由塑胶射出 成型所构成之第一壳体20A,以及与第一壳体20A尺寸、形状及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第二 壳体20B,第二壳体20B之各部件将在图式中被给予与第一壳体20A相同部件之相同的元 件符号,俾不重复赘述第二壳体20B的技术特征。第一壳体20A包括沿一第一轴向X相 隔的一内表面22与一外表面M,以及在内、外表面22、M之间延伸的一周围壁沈,周 围壁沈包括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的一第二轴向Y隔开的二第一边26A,以及沿垂直于第 一及第二轴向X、Y之一第三轴向Z隔开且长度较二第一边^A短的二第二边^ 。第 一壳体20A包括由内表面22沿第一轴向X向外表面M延伸但与外表面M相隔的一空间 28,第一壳体20A另包括由各外表面M沿第一轴向X往空间28延伸的一第一凹部34A、一第二凹部34B与二第三凹部46,第一凹部34A沿第二轴向Y与第二凹部34B相隔,该 二第三凹部46沿第三轴向Z相隔。[0037]第一壳体20A的第一凹部34A包括沿第二轴向Y与周围壁沈的其中一第一边 26A隔开的一波浪形之握持面38与一侧面36,以及在握持面38及侧面36之间垂直于第 一轴向X延伸的一底面40A,第一壳体20A的第二凹部34B包括沿第二轴向Y与周围壁 26的另一第一边26A隔开的一波浪形的握持面38与一侧面36,以及在握持面38及侧面 36之间垂直于第一轴向X延伸的一底壁40B,第一及第二凹部34A、34B的各握持面38 包括由表面凸出的复数止滑条42,依据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第一及第二凹部34A、 34B的侧面36沿第二轴向Y的位置位于二握持面38之间,而底面40A及底壁40B沿第 一轴向X的位置与内表面22齐高,底面40A包括由第一凹部34A外之表面沿第一轴向X 延伸的二螺孔41,底壁40B包括由第二凹部34B内之表面沿第一轴向X延伸至另一表面 的二穿孔44。[0038]第一壳体20A的二第三凹部46各包括沿第三轴向Z与周围壁沈的第二边^B 隔开的波浪形之各握持壁50与各侧壁48,以及在握持壁50与侧壁48间垂直于第一轴向 X延伸的一底部52,二第三凹部46的二侧壁48沿第三轴向Z的位置位于二握持壁50之 间,且二第三凹部46的二侧壁48与二握持壁50沿第二轴向Y的位置位于第一及第二凹 部34A、34B的二侧面36之间,各第三凹部46的底部52沿第一轴向X的位置与内表面 22齐高。[0039]此外第一壳体20A包括由内表面22沿第一轴向X往远离空间28延伸的一卡合 壁32(依据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卡合壁32的截面为π形),且卡合壁32由其中一第 二边^B沿第二轴向Y的中间处经过邻接的一第一边2队延伸至另一第二边^B沿第二 轴向Y的中间处,卡合壁32包括位于二第二边^B的二端面33,且卡合壁32的厚度约 等于第一壳体20Α周围壁沈厚度的一半,第一壳体20Α另包括由内表面22沿第一轴向 X往空间观之壁面延伸的一卡合槽30 (依据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卡合壁32的截面为 π形),卡合槽30由其中一第二边^B处之卡合壁32的端面33处开始往卡合壁32反方 向延伸,并经过邻接之一第一边^A再延伸至另一第二边^Bi卡合壁32的另一端面33 处,卡合槽30沿第二轴向Y的长度约等于第一壳体20Α周围壁沈之第二边^B沿第二 轴向Y长度的一半,且卡合槽30的截面形状与卡合壁32的截面形状互补,又卡合槽30 沿第一轴向X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卡合壁32沿第一轴向X的长度,第一壳体20Α包括延伸 在空间观内侧面、第一及第二凹部34Α、34Β外侧面以及二第三凹部46外侧面之间的复 数补强肋Μ,以强化第一壳体20Α的结构强度。[0040]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瑜伽砖10进一步包括固设在第一壳体20Α上的一 止滑层56,亦即在第一壳体20Α周围壁沈的外侧面包覆由如橡胶、硅胶或其它止滑材料 制成的一止滑层56,止滑层56可利用二次射出成型技术紧密地包覆在第一壳体20Α的周 围壁沈上,止滑层56包括由外侧面凸出的复数止滑粒58。[0041]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第二壳体20Β是结合在第一壳体20Α上,以构成 一瑜伽砖10,实际上第二壳体20Β的内表面22贴靠在第一壳体20Α的内表面22上,且 第一壳体20Α的卡合壁32嵌入第二壳体20Β的卡合槽30中,又第二壳体20Β的卡合壁 32嵌入第一壳体20Α的卡合槽30中,第一及第二壳体20Α、20Β各卡合壁32之各端面33分别贴靠在各卡合槽30的内面,使第一壳体20A的第一凹部34A与第二壳体20B的 第二凹部34B沿第一轴向X对齐,第一壳体20A的第二凹部34B与第二壳体20B的第一 凹部34A沿第一轴向X对齐,又二第一凹部34A的底面40A分别贴靠在二第二凹部34B 的底壁40B上,第一壳体20A的二第三凹部46与第二壳体20B的二第三凹部46各自沿 第一轴向X对齐,而各第三凹部46的底部52相互贴靠,四螺丝60分别由第一及第二壳 体20A、20B之各第二凹部34B的各穿孔44分别锁入各螺孔41中,将第一及第二壳体 20A、20B结合为一体,以形成一瑜伽砖10。[0042]依据图式所示的瑜伽砖10上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凹部34A、34B、46提供使用 者进行瑜伽运动时不同方向的手部握持支撑,例如进行瑜伽运动时,运动者的手部可以 握持在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的各止滑层56上,手指分别伸入第一或第二壳体20A、 20B之第一、第二或第三凹部34A、34B, 46握持,且第一及第二凹部34A、!MB的握持 面38以及第三凹部46之握持壁50波浪形状的设计提供手指较佳的握持感,又第一及第 二凹部34A、34B的各握持面38上的止滑条42提供手指握持时的防滑脱功能,以及止 滑层56上的止滑粒58也具有防止手握持瑜伽砖10时滑脱的功能,此外第一及第二壳体 20A、20B之尺寸、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设计,可以减少业者生产时的模具费用,并且 瑜伽砖10的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设有复数补强肋M可以强化瑜伽砖10的结构强 度,而具有重量轻且不易变形的优点。[0043]本创作的基本教导已加以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许多延伸和 变化将是显而易知者。举例言之,各止滑条42可以是由握持面38之表面凹陷的长槽所 构成。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也可以不使用螺丝60将两者结合为一体,例如可以使 用高週波加工技术将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的各内表面22相互黏合。[0044]再者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的第二凹部!MB及二第三凹部46是可以被移除 的,在这样的结构特征下,本创作的瑜伽砖10分别在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的各外 表面M具有错开的二第一凹部34A,以提供手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可伸 入第一凹部34A内握持瑜伽砖10。另外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的空间观可以移除 (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为实心),即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在缺乏空间沘的状 态下,仍可由外表面M凹陷形成第一、第二及第三凹部34A、34B, 46。[0045]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虽然在所示最佳实施例中为尺寸、形状及结构完全相 同,但请了解二者可有一些差异,举例言之,第一壳体20A可以只设置第一凹部34A, 而第二壳体20B可设置第一及第二凹部34A、34B,如此使第一壳体20A的第丨凹部34A 与第二壳体20B的第二凹部34B沿第一轴向X对齐,配合第二壳体20B具有的第一凹部 34A可使瑜伽砖提供二种不同形式的握持方式,或者第一壳体20A可以设置第一及第二 凹部34A、!MB与二第三凹部46,而第二壳体20B只设置第一及第二凹部34A、34B,依 此类推本创作的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各自的第一及第二凹部34A、34B以及各自的 第三凹部46可以不同变化的排列组合方式。[0046]由于说明书揭示的本创作可在未脱离本创作精神或大体特征的其它特定形式来 实施,且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经被指出,所以,说明书揭示的实施例应视为举例 说明而非限制。本创作的范围是由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所界 定,对于落入申请专利范围的均等意义与范围的所有改变仍将包含在其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瑜伽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第一及第二壳体分 别包括沿一第一轴向相隔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以及在内、外表面之间延伸的一周围 壁,第一及第二壳体另分别包括由外表面沿第一轴向延伸的一第一凹部、一第二凹部以 及,第一凹部沿垂直于第一轴向的一第二轴向对称地与第二凹部相隔,第一及第二凹部 各包括一波浪形的握持面,且第一及第二凹部的各握持面分别沿第二轴向与周围壁隔 开,第一及第二壳体的各握持面包括由表面凸出的复数止滑条,第一壳体的内表面结合 于第二壳体的内表面,第一壳体的第一凹部与第二壳体的第二凹部沿第一轴向对称地隔 开,第一壳体的第二凹部与第二壳体的第一凹部沿第一轴向对称地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瑜伽砖,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及第二壳体O0A、20B)周 围壁06)的外侧面各包括由具止滑效果之材质构成的一止滑层(56),第一及第二壳体 (20A、20B)的止滑层(56)各自包括由外面凸出的复数止滑粒(58),第一及第二壳体 (20A、20B)的各止滑粒(58)提供一使用者手部握持时的止滑效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瑜伽砖,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及第二壳体OOA、20B)的其 中至少一者由外表面04)沿第一轴向(X)延伸一第二凹部(34B),第二凹部(34B)包括 波浪形的一握持面(38)与一侧面(36),第二凹部(34B)另包括在握持面(38)表面延伸 的复数止滑条0幻,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的其中一者之第二凹部(34B)与第一 及第二壳体(20A、20B)另一者的第一凹部(34A)沿第一轴向(X)对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瑜伽砖,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壳体O0A)的周围壁06)包 括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的一第二轴向(Y)隔开的二第一边(26A),以及沿垂直于第一 及第二轴向(X、Y)之一第三轴向(Z)隔开的二第二边06B),第二壳体(20B)的周围壁 (26)包括沿第二轴向(Y)隔开的二第一边06A),以及沿第三轴向(Z)隔开的二第二边 (26B),第一壳体O0A)的二第一边06A)各自与第二壳体(20B)的二第一边06A)对 齐,且第一壳体O0A)的第二边( )各自与第二壳体(20B)的第二边( )对齐,第 一壳体O0A)的第一凹部(34A)之握持面(38)沿第二轴向(Y)与第一壳体QOA)周围壁 (26)之第一边Q6A)隔开,第二壳体(20B)的第一凹部(34A)之握持面(38)沿第二轴向 (Y)与第二壳体(20B)周围壁06)之第一边Q6A)隔开,又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 的其中至少一者由外表面04)沿第一轴向(X)延伸一第三凹部06),第三凹部06)包 括沿第三轴向(Z)与周围壁06)的第二边( )隔开的波浪形的一握持壁(50)与一侧壁 0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瑜伽砖,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及第二壳体OOA、20B)各 自包括一卡合壁(32),第一壳体(20A)的卡合壁(32)由其中一第二边( )沿第二轴 向(Y)的中间处经过一第一边06A)延伸至另一第二边( )沿第二轴向(Y)的中间 处,第二壳体(20B)的卡合壁(32)由其中一第二边( )沿第二轴向(Y)的中间处经 过一第一边06A)延伸至另一第二边( )沿第二轴向(Y)的中间处,第一及第二壳体 (20A、20B)卡合壁(3 各自包括位于二第二边( )的二端面(3 ,且第一及第二壳 体(20A、20B)包括由内表面02)沿第一轴向(X)延伸的二卡合槽(30),卡合槽(30)由 其中一第二边( )之卡合壁(32)的端面(33)处开始往卡合壁(32)反方向延伸,并经过 另一第一边06A)再延伸至另一第二边( )之卡合壁(3 的另一端面(3 处,第一壳 体O0A)的卡合壁(3 嵌入第二壳体(20B)的卡合槽(30)内,且第一壳体O0A)卡合壁(3 的端面(3 抵靠在第二壳体(20B)卡合壁(3 的端面(3 ,而第二壳体(20B) 的卡合壁(3 嵌入第一壳体O0A)的卡合槽(30)内,第二壳体(20B)卡合壁(3 的端 面(33)抵靠在第一壳体O0A)卡合槽(30)的内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瑜伽砖,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及第二壳体O0A、20B)包括 由各自内表面02)沿第一轴向(X)延伸但沿第一轴向(X)与各自外表面04)隔开的一 空间08),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的第一凹部(34A)各自包括在握持面(38)与侧 面(36)间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延伸的一底面GOA),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各 自的第二凹部(34B)包括在握持面(38)与侧面(36)间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延伸的一 底壁(40B),第一及第二壳体OOA、20B)的第一凹部(34A)各自包括由底面(40A)之 外侧表面沿第一轴向(X)延伸的一螺孔G1),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的第二凹部 (34B)各自包括由底壁(40B) —表面沿第一轴向(X)延伸至另一表面的一穿孔G4),第 一壳体O0A)的底面(40A)贴靠在第二壳体O0B)的底壁(40B)上,第一壳体QOA)的 底壁(40B)贴靠在第二壳体(20B)的底面GOA)上,且第一壳体O0A)底面0OA)的穿 孔G4)与第二壳体(20B)底壁(40B)的螺孔对齐,第一壳体O0A)底壁(40B)的 螺孔Gl)与第二壳体(20B)底面GOA)的穿孔04)对齐,以二螺丝(60)分别由第一及 第二壳体(20A、20B)的各第二凹部(34B)分别通过各穿孔04)锁入对应的各螺孔 内,将第一及第二壳体(20A、20B)结合为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瑜伽砖,包括二壳体,各壳体包括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各壳体包括由各外表面延伸的一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以及各壳体另包括由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及第二凹部之间二第三凹部,二壳体的各内表面贴靠而固设为一体,使一壳体的第一凹部与另一壳体的第二凹部对齐,且一壳体的第二凹部与另一壳体的第一凹部对齐,形成可供手部握持的瑜伽砖。
文档编号A63B26/00GK201807147SQ20102026997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2日
发明者吴盈庆 申请人:吴盈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