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篮板式篮球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173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大篮板式篮球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篮球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大篮板式篮球架。该篮球架主要由底支架1、横支架2、斜支架3、上支架4、纵支架5、椭圆篮筐6和大篮板7构成的。所述大篮板上设有椭圆篮筐和四个标志圈。该篮球架的篮板宽度增大,增加了球撞击篮板的频率和撞击篮板后反弹运动范围。从而,可以避免使用传统的篮球架集中在较小的区域内争抢篮板球,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弊端,提高了篮球运动安全性;该篮球架的篮筐也增大,且呈椭圆形,可以增加进球率。该篮球架的应用能满足大众和专业运动员的需要,它对提高篮球运动的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专利说明】大篮板式篮球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篮球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大篮板式篮球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用于篮球训练和比赛的标准篮球架,其篮板的尺寸是宽1.80米,高1.05米,篮圈的直径是45厘米。用这种篮球架进行训练和比赛,由于篮板面积和篮圈的直径较小,使得进球率较低。尤其是球撞击篮板和篮筐后反弹运动轨迹范围集中在较小的区域内,场上多数运动员集中在这较小的区域内争抢篮板球、进攻或防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采用上述篮球架进行篮球运动,安全性不佳。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篮板式篮球架,通过该篮球架的应用,能够达到提高篮球比赛的安全性,减少运动损伤的目的。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篮板式篮球架,该篮球架主要是由底支架、横支架、斜支架、上支架、纵支架、椭圆篮筐和大篮板构成的;其中,两个底支架上端分别与两个横支架后端和两个斜支架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横支架侧部分别与纵支架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横支架前端分别与大篮板下端通过螺钉螺母连接,两个斜支架上端分别与四个上支架后端固定连接,四个上支架前端分别与大篮板上部通过螺钉螺母连接,所述大篮板上设有椭圆篮筐和四个标志圈。
[0005]所述标志圈上最好设有橡胶层。
[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07]1、该篮球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篮球架的篮板宽度增大,增加了球撞击篮板的频率和撞击篮板后反弹运动范围。从而,可以避免使用传统的篮球架集中在较小的区域内争抢篮板球,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弊端;该篮球架的篮筐也增大,且呈椭圆形,可以增加进球率。有利于初学者练习投篮技术。
[0008]2、采用该篮球架进行篮球技术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激发运动员的练习兴趣,提高投篮命中率,使其快速提高篮球技术水平。采用该篮球架进行比赛,可以提高比赛的安全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从而,使篮球运动成为更适合于大众健身的运动项目。另外,由于运动员在篮板下面争夺范围增大,进球率增加,观众也能较清楚地看到精彩的投篮瞬间。总之,该篮球架的应用能满足大众和专业运动员的需要,它对提高篮球运动的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简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大篮板式篮球架采用如下结构,如图1所示,该篮球架的两个底支架I上端分别与两个横支架2后端和两个斜支架3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横支架侧部分别与纵支架5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横支架前端分别与大篮板7下端通过螺钉螺母连接,两个斜支架上端分别与四个上支架4后端固定连接,四个上支架前端分别与大篮板上部通过螺钉螺母连接。所述大篮板上设有椭圆篮筐6和四个标志圈8。
[0012]上述标志圈上设有橡胶层。
[0013]使用时,先将两个该篮球架安装在体育馆或室外篮球场地适当位置。利用该篮球架进行教学和训练时,可以根据该大篮板反弹范围大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快攻投篮练习,多人配合快速跑动运球、传球和投篮战术练习。还可以应用该大篮板上的标志圈进行头准练习;利用该篮球架进行比赛时,可以按照现有规则进行大篮板式篮球比赛,也可以进行特殊规则的投篮比赛或扣篮比赛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大篮板式篮球架,其特征在于:该篮球架主要由底支架(I)、横支架(2)、斜支架(3 )、上支架(4 )、纵支架(5 )、椭圆篮筐(6 )和大篮板(7 )构成的;其中,两个底支架上端分别与两个横支架后端和两个斜支架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横支架侧部分别与纵支架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横支架前端分别与大篮板下端通过螺钉螺母连接,两个斜支架上端分别与四个上支架后端固定连接,四个上支架前端分别与大篮板上部通过螺钉螺母连接,所述大篮板上设有椭圆篮筐和四个标志圈(8 )。
【文档编号】A63B63/08GK203425482SQ201320543528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日
【发明者】张兴海 申请人:燕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