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肌肉锻炼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0903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面部肌肉锻炼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部肌肉锻炼器用的衔口,能将加重部的载重作为对于衔持部的负荷而有效的发挥作用,并能够得到对于面部肌肉的锻炼效果。在左右的臂(31)的端部上设置加重部(25)。在两个臂(31)之间设置有能用嘴唇含住的衔持部(24)。两个臂(31)在静止状态下的向下方的挠度被设定为超过4.8%。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锻炼人体的面部中的口轮匝肌等的面部肌肉的面部肌 肉锻炼器。 面部肌肉锻炼器

【背景技术】
[0002] 以前,作为这种面部肌肉锻炼器,提出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构成。在现有 的构成中,在带状的弹性板的中央部的表背两面上设置有可用嘴唇含住的衔持部。在弹性 板的两端部上分别固定有重物。并且,在用嘴唇含住该面部肌肉锻炼器的衔持部的状态下, 将整体上下摇晃。这样的话,基于两个加重部重量的弹性板的推斥力传到衔持部上,来锻炼 面部肌肉。
[0003] 专利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外观设计登录第1223289号公报
[0005] 可是,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公开了整个面部肌肉锻炼器的形状,但没有记载为了 适当地锻炼面部肌肉,面部肌肉锻炼器应该具有哪些属性。因此,在现有的面部肌肉锻炼器 中,有可能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发挥有效的锻炼效果的面部肌肉锻炼器。
[0007] 本实用新型的面部肌肉锻炼器为,一种具备弹性变形部、及其被设置在该弹性部 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且可用嘴唇含住的衔持部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所述弹性变 形部在静止状态下的向下方的挠度超过4. 8%。
[0008]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由弹性变形部进行共振而产生的负荷被适当地传到嘴唇 上,从而可以锻炼面部肌肉。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在所述弹性部的两端部上设置有 重物。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超过8. 1%。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超过15. 0%。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60. 8%以下。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小于60. 8%。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48. 8%以下。
[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小于15. 2%。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8. 3%以下。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5. 0% -60. 8%的范围内。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5.0% -8. 1%的范围内。
[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8.3% -15. 0%的范围内。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15. 2% -48. 8%的范围内。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5.0% -15. 0%的范围内。
[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8. 3% -48. 8%的范围内。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8. 3% -60. 8%的范围内。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48. 8% -60. 8%的范围内。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15. 1% -60. 0%的范围内。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8. 2% -60. 0%的范围内。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4. 9% -60. 0%的范围内。
[0027]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表示面部肌肉锻炼器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29] 图2是表示衔持部盖已被安装的状态的面部肌肉锻炼器。
[0030] 图3是面部肌肉锻炼器的俯视图。
[0031] 图4是面部肌肉锻炼器的主视图。
[0032] 图5是图3的5-5线剖视图。
[0033] 图6是图5的衬套部分在成形模具内的放大剖视图。
[0034] 图7是弹性板的俯视图。
[0035] 图8是处于安装了衬套的状态的弹性板的俯视图。
[0036] 图9是图4的9-9线剖视图。
[0037] 图10是衔口的立体图。
[0038] 图11是表不芯和衔口的关系的分解剖视图。
[0039] 图12是在与图11,90度不同的面上截断衔口的剖视图。
[0040] 图13是图11的13-13线剖视图。
[0041] 图14是表示加重部的分解剖视图。
[0042] 图15是表示衔持部盖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0043] 图16是衔持部盖的剖视图。
[0044] 图17是表示衔持部盖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0045] 图18是表示面部肌肉锻炼器的挠曲变形的示意图。
[0046] 图19是表示面部肌肉锻炼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47] 图20 (a)是试料的弹性板的俯视图。
[0048] 图20(b)是表示对于试料的负荷试验状态的侧视图。
[0049] 图21 (a)表不口角抬1?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0050] 图21 (b)表不口角抬1?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0051] 图22是表示口角抬高的验证结果的曲线图。
[0052] 图23(a)是表示颊部抬高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0053] 图23(b)是表示颊部抬高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0054] 图24是表示颊部抬高的验证结果的曲线图。
[0055] 图25(a)是表示脸线绷紧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0056] 图25(b)是表示脸线绷紧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0057] 图26是表示脸线绷紧的验证结果的曲线图。
[0058] 符号说明
[0059] 21…面部肌肉锻炼器、22···弹性板、24···衔持部、25···加重部、31···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以下,按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61] 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通过被使用者的嘴唇含住,并且使 用者上下摇晃面部肌肉锻炼器21,来锻炼使用者的口轮匝肌、及与该口轮匝肌连在一起的 颊肌、笑肌等的面部肌肉。
[0062] 如图3、图4、及图8所示,面部肌肉锻炼器21具备由钢板制的板弹簧形成的直线 带板状的弹性板22。如图9及图11所示,在弹性板2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通过以弹性 板22为嵌件的成形固定有由聚丙烯等的硬质树脂形成的芯27。在芯27上形成有从弹性板 22的一侧的端缘突出的突出部272。在芯27的突出部272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形成中空状 的衔口 28,并由该安装状态的衔口 28来形成被嘴唇含住的衔持部24。
[0063] 如图3、图6、及图8所示,除了整个弹性板22和芯27上除了突出部272以外的部 分通过涂覆层23被铸型,涂覆层23由聚氨酯等的合成树脂形成。该涂覆层23由比芯27 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在弹性板22的两端部侧分别形成有一对贯穿孔222。内侧的贯穿孔 222用于在涂覆层23成形时允许合成树脂的进入,并强化弹性板22和涂覆层23的结合。 如图5及图6所示,衬套26被强制地嵌合在外侧的贯穿孔222中,并从弹性板22的表背两 面突出。但是,衬套26具有不从涂覆层23的表面露出的高度。在弹性板22的两端分别透 设有小孔224。该小孔224也用于允许合成树脂的进入,并强化弹性板22和涂覆层23结 合。
[0064] 并且,由在芯27的左右两侧的弹性板22及涂覆层23形成左右一对的臂31。在臂 31上的涂覆层23的顶端部上分别设置有加重部25。
[0065] 如图1所示,通过用嘴唇含住衔持部24并上下摇晃整个面部肌肉锻炼器21,基于 加重部25的负载和弹性板22的弹性等,使得两臂31与摇晃共振从而上下振动。在此,共 振是指:在规定范围内的振动数的振动施加于衔持部24上时,臂31进行较大地振动。特别 优选地,臂31的端部弯曲至比衔持部24的高度更高的位置。由此,负荷作用于含住衔持部 24的使用者的面部肌肉上,从而锻炼面部肌肉。
[0066] 如图9-图13所示,在所述芯27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卡止保持所述衔口 28的 凹凸部271。衔口 28由比芯27软质的、且不容易滑动的聚氨酯等的软质合成树脂形成。在 所述衔口 28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可卡合于芯27的凹凸部271上的凹凸部281。衔口 28的外 周面的中央部的上下上形成有可用嘴唇含住的凹陷部282。如图13所示,在该凹陷部282 的部分上的衔口 28的外周面被形成为长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椭圆形。因此,由于在凹陷部 282的上下2个位置的曲率小于左右2个位置的曲率、且平坦,所以易于含住衔口 28。衔口 28的顶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部283。衔口 28的顶端面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球面状的凸 部 284。
[0067] 衔口 28的基端上形成有位于臂31的表背两侧的一对缘部285。该缘部285比衔 口 28的其他部分突出,并且如图9所示,在将面部肌肉锻炼器21置于桌子等的上表面等的 设置面100上时,该缘部285接触到所述设置面100,从而使衔口 28成为倾斜向上的方向。 因此,可以防止衔口 28的被嘴唇含住的部分接触到设置面100,并可以保持其清洁。
[0068] 通过准备外形尺寸等不同的多种衔口 28,使用者可以根据其口的大小和形状等来 选择适当的衔口 28,并将其嵌合于芯27的外侧。该衔口 28比芯27软,其硬度例如在基于 依照JISK6253的类型A的硬度计上为60度。
[0069] 如图5及图14所示,在所述涂覆层23的两端位置上形成有保持孔29。所述两个 加重部25由可拆卸地安装在该保持孔29中的重物30构成。准备了不同重量的多种重物 30,从而根据使用者所要求的锻炼程度等来选择任意重量的重物30,并可拆卸地安装在保 持孔29中。
[0070] 在该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上附属有盖51,该盖51与面部肌肉锻炼器21 一起构成一套面部肌肉锻炼器。
[0071] 如图2、及图15-图17所示,盖51由透明或半透明的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树脂 等的合成树脂构成,并且通过中央的一体铰链52而设置有一对切为两半状的盖板53、54。 盖板53、54 -侧构成主体,另一侧构成盖体,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5下侧的盖板53作 为主体,上侧的盖板54作为盖体。2个盖板53、54分别形成为凹状,并在其之间形成收容空 间511。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衔持部24及涂覆层23的中央部被收容于收容空间511中, 并且该部分被盖51覆盖。在一侧的盖板53形成有卡止抓55,在另一侧的盖板54上形成有 卡合该卡止抓55的接受部56,并在盖板53、54被关闭时,盖51通过卡止抓55和接受部56 的卡合而被保持在锁闭状态。在2个盖板53、54的侧壁上形成有凹部58。在两个盖板53、 54锁闭时,两个凹部58构成避开与所述臂31的干扰而用于使该臂31通过的开口 59,在该 开口 59的缘部和臂3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60。另外,该缘部形成为截面为圆弧状的 形状,以使开口 59不产生边界、或形成为厚度较厚以使与臂31的接触面积变大,或者被形 成为较厚且截面圆弧状,从而能够防止在臂31上留下划痕和痕迹。
[0072] 以下,对如上述构成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0073] 如图2所示,该面部肌肉锻炼器21在不使用时,在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中央部上 安上盖51从而覆盖衔持部24。因此,能够维持为被嘴唇含住的部分的清洁。由于盖51呈 大致沿衔口 28的外表面的形状,所以可以将处于盖51的安装状态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收 容于专用壳体中,从而可以携带和保管。
[0074] 在用面部肌肉锻炼器21锻炼面部肌肉时,卸下盖51。另外,根据面部肌肉锻炼器 21的使用者所要求的锻炼程度,事先将具有所需外形尺寸的衔口 28安装在芯27上,并将所 需重量的重物30安装在2个加重部25的保持孔29中。在该状态下,将衔持部24的凹陷 部282含于嘴唇中并使面部上下摆动。这样的话,在面部肌肉锻炼器具21的重量作用于嘴 唇上的状态下,通过由板弹簧形成的弹性板22使得2个加重部25上下共振,并使该振动传 到衔持部24。由此,负荷通过嘴唇施加于面部肌肉上,从而锻炼该面部肌肉。
[0075] 在该情况下,衔持部24从臂31的侧缘突出,并被配置在从该侧缘向外侧变位的位 置上。因此,面部肌肉锻炼器21变成以单臂状态被嘴唇含住,而使对嘴唇的负载变大。因 此,基于共振的负荷作为对于面部肌肉的负荷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锻炼面部 肌肉。这时,由于所述凹陷部282被形成为横向较长的截面椭圆形,所以能以张开嘴唇的状 态保持衔口 28。通过以张开嘴唇的状态保持衔口 28,从而能够使因进行共振产生的负荷传 到整个口轮匝肌上。由于在口轮匝肌上连接有笑肌等的表情肌肉,所以通过口轮匝肌也能 锻炼笑肌等,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锻炼。
[0076] 由于在该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中,弹性板22被铸型于合成树脂的涂覆 层23中,所以在臂31弯曲而产生共振时,能够抑制除了为了锻炼想要得到的臂31的上下 振动以外的动作、例如弹性板22的扭曲和微振动。因此,能够减少妨碍动作传到使用者的 嘴唇上,并可以舒适地使用面部肌肉锻炼器21。另外,也可以代替对整个弹性板22进行铸 型,通过粘结等将合成树脂的板和片材固装在表背两面或在表背的一个面上。
[0077] 所述衔口 28具有不易滑动、且硬度适中的橡胶性。因此,易于含住、且可以将由臂 31的振动产生的负荷传到嘴唇上。若衔口 28过硬,衔口 28就会不适合嘴唇,而不容易将其 含住。相反,若衔口 28过软,由于即使是可以含住也很难将面部肌肉锻炼器21维持在稳定 状态,并且臂31的振动被吸收,所以用于锻炼的负荷被减少。
[0078] 在不同的使用者使用该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情况下,通过将外形尺寸不同的衔 口 28拆卸安装到芯27,从而即使是口的大小和形状不同的使用者也可以共同使用1个面部 肌肉锻炼器21。
[0079] 并且,面部肌肉锻炼器21根据面部肌肉的强度和锻炼程度,能将加重部25的保持 孔29内的重物30换成重量不同的其他重物30。
[0080] 在锻炼结束后,衔口 28可以根据需要从芯27卸下并可以洗净,并且洗净后的衔口 28被重新安装到衔口 28上。因此,能够保持衔口 28的清洁、且非常的卫生。之后,盖51以 覆盖衔口 28的方式安装至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上。
[0081] 综上所述,通过用盖51盖上衔口 28,从而在携带或保管面部肌肉锻炼器21时能使 衔口 28维持在清洁的状态。另外,只要收容从芯27卸下的单独的衔口 28,就可以在携带或 保管衔口 28的情况下,将衔口 28保持在清洁状态。
[0082]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83] 首先,在图7示出的弹性板22的中央部上将以弹性板22为嵌件的芯27注塑成型。
[0084] 接着,衬套26被强行地嵌合在弹性板22的两端侧的一对贯穿孔222中。由此,衬 套26被突设于弹性板22的表背两面上。
[0085] 之后,如图6所示,弹性板22被安装在成形模具101内,成为涂覆层23的合成树 脂被注塑到该模具101内。这时,合成树脂的注塑初期的其注塑压力不会均等地作用于弹 性板22上,该压力会一时性的、不均等地作用于弹性板22上。因此,会有这样的情况、即因 弹性板22弯曲,而在成形模具101的凹模102的成形面上形成由该端缘的边缘等造成的擦 伤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板22已弯曲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衬套26与凹模的成 形面抵接,从而使弹性板22与凹模的成形面抵接。
[0086] 因此,能够防止在凹模102的成形面上形成划伤的情况。在完成向凹模102内充 填合成树脂的状态下,由于注塑压力均等地作用于整个弹性板22上,所以在弹性板22的弯 曲恢复原状、且该弹性板22在凹模102中以直线状延伸。因此,在完成成形后,弹性板22 被铸型到已成形的涂覆层23内的固定位置上。
[0087] 可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中,在用嘴唇含住衔持部24并上下摇晃 时,两侧的臂31弯曲的同时产生共振。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臂31的长度、加重部 25的重量、及包括弹性板22的臂31的弹性系数被设定为,衔持部24以小于6. 50赫兹(Hz) 的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在臂31上产生共振。因此,使用者可以用嘴唇含住并使臂31产生共 振,并且可以利用该负荷进行有效的锻炼。相对于此,在超过6. 50Hz的振动数中、即衔持部 24以短间隔往返移动的情况下,由于臂31不产生共振,所以变成与使不弯曲的刚体产生振 动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并且由臂31的共振产生的负荷不会传到嘴唇上,从而不能得到有效 的锻炼效果。
[0088] 在本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中,臂31在静止状态下的向下方的挠度、即在 图17示出的臂31的顶端相对于臂31的长度b的向下方的挠曲量a被设定为超过4. 8百 分比(%)。因此,在使衔持部24产生上下振动的情况下,臂31会适当地弯曲并产生振动。 因此,使用者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效果。相对于此,当挠度在4. 8%以下的情况下、即在臂的 刚性高而不易弯曲的情况下,由于不容易产生共振,所以很难得到有效的锻炼效果。
[0089] 在本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中,在共振作用于臂31上时,施加到衔持部24 的负荷被设定为小于7. 4牛顿(N)。因此,在上下摇晃衔持部24而使臂31产生共振时,适 当的负荷作用于使用者,从而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效果。相对于此,当负荷在7. 4N以上时, 由于负荷过高而很难摇晃臂31。
[0090] 以下,基于表1-表6对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作用的验证结果进行说 明。在该验证中,使用图20(a)示出的、后述的多种弹性板22。在弹性板22的长度方向的 中间部上形成有突出部223。在弹性板22的两端上用螺栓和别针等以可拆卸地安装有后述 的各种加重部(未予图示)。
[0091] 在表 1 中,厚度为 〇· 6 毫米(mm)、0· 8謹、1. 0mm 的 3 种,长度为 300mm.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1000mm的7种的弹性板22,因此准备了总计21种的弹性板22。并且, 准备了重量为6. 0毫克(g)、11. 5g、23. 5g、48. 0g、92. 0g的5种加重部,并将其分别安装在 上述21种的弹性板22的两端上,从而做出105种试料120 (参照图20 (b))。如该图20 (b) 所示,用由伊藤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松平式振动试验机103夹持弹性板22的突出部 223,并对试料120赋予沿上下方向、振幅为20mm的各种振动,并且将弹性板22在左右两侧 上产生最大振幅时的每一秒的赋予振动数记入所述表1中。产生共振时的赋予振动数的值 是根据所述振动试验机103的控制器105的显示部的显示来确定。共振的有无是根据目测 来确定。并且,将上述的各种试料120从所述振动试验机103卸下,并在弹性部22的突出 部223上安装与所述衔持部24大小及硬度相同的衔口 41,并由10名的被实验者对该试料 120进行体感实验,并如表2所示将该结果排成4个等级。该4个等级是根据6名以上的 被实验者感到共振的结果、即不能产生共振(等级4)、不容易产生共振(等级3)、容易产生 共振(等级2)、特别容易产生共振(等级1)来排列。"不能产生共振"是表示不能使臂31 产生共振、"不容易产生共振"是表示虽然能感觉到振动但需要熟知共振。另外,在表1内 的表示没能用振动试验机103的控制器105测量到振动数。因此,每一秒的振动数即 使在1. 17以下,也可以确认到存在弹性板22的臂产生共振的弹性板22。
[0092] (表 1)
[0093]

【权利要求】
1. 一种面部肌肉锻炼器,具备: 弹性变形部;及 被设置在该弹性变形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且可用嘴唇含住的衔持部, 其中, 所述弹性变形部在静止状态下的向下方的挠度超过4. 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在所述弹性部的两端部上设置有重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超过8. 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超过15.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60. 8%以下。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小于60. 8%。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48. 8%以下。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小于15.2%。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8. 3%以下。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5.0% -60. 8%的范围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5.0% -8. 1 %的范围内。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8. 3% -15.0%的范围内。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15. 2% -48. 8%的范围内。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5.0% -15.0%的范围内。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8. 3% -48. 8%的范围内。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8. 3% -60. 8%的范围内。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48. 8% -60. 8%的范围内。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15. 1% -60.0%的范围内。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8. 2% -60.0%的范围内。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4. 9% -60.0%的范围内。
【文档编号】A63B23/03GK203874385SQ201420288743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松下刚 申请人:株式会社Mt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