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术后患者手部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4623阅读:1052来源:国知局
起搏器术后患者手部康复训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早期术侧上肢康复训练的训练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起搏器适应证的拓展以及医学的不断进步,我国每年接受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对心跳过慢这样的疾病采用起搏器治疗是目前最为有效和彻底的治疗方法,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恢复健康的生活。但在植入起搏器后要求患者的植入侧手臂不要高举或避免作剧烈活动以及生活中避免用起搏器植入侧的手臂负重,加上部分病人术后担心电极脱位及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植入侧的上肢,特别是高龄患者,由于术侧肢体制动、伤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起搏器术后发生术侧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的情况有增加的趋势,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若能进行术后早期干预,对植入侧上肢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可改善或避免术后患者术侧肢体功能活动障碍(手抬不起来)的现象,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在市场上较难找到能适用于起搏器术后康复训练的训练器,一些握力器虽然也能用于患者徒手训练,但存在因力度不易掌握且训练时容易脱落而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起搏器术后患者手部康复训练器,它可以解决用于起搏器术后康复训练的训练器存在因力度不易掌握,训练时容易脱落而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起搏器术后患者手部康复训练器包括具有人掌形状的握体,所述握体顶端设置有无名指套圈和中指套圈,所述握体在所述无名指套圈一侧旁设置有小指位凹陷面、在所述中指套圈一侧旁依次设置有食指凹陷面和拇指凹陷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握体材料为聚氨酯或硅胶。

进一步:使用时位于掌心处的所述握体的最大厚度f为3.5-4.5厘米;所述握体的横向最长长度d为9.5-10厘米;所述握体底部至所述无名指套圈顶部的长度e为7.5-8.5厘米。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采用具有高弹力的聚氨酯(俗称pu)材料或全环保硅胶材料加工,舒适柔软,不易变形,可握于患者掌心,贴合手掌,分散受力点,久用手掌不疼痛;中指与无名指的串指设计,有助于训练时预防滑脱;拇指、食指、小指的贴面凹槽设计,更有助于握力实施;整个器体外形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助于锻炼患者前臂肌群,增进血液循环,降低术口疼痛,减少术肢僵硬,增进术口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小而轻,携带方便,不受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简单、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用本发明训练时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为:1、握体;2、小指位凹陷面;3、无名指套圈;4、中指套圈;5、食指凹陷面;6、拇指凹陷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图2和图3的起搏器术后患者手部康复训练器,包括有依据人掌形状设计的扁圆体的握体1,握体1顶端分别设置有训练时用于套住无名指和中指的无名指套圈3和中指套圈4,握体1在无名指套圈3一侧旁设置有训练时放置小指的小指位凹陷面2、在中指套圈4一侧旁依次设置有训练时放置食指和拇指的食指凹陷面5和拇指凹陷面6。本实施例的握体1材料采用具有高弹力、无污染、无毒无味的聚氨酯材料(俗称高弹力pu)制作,也可采用弹力较好的硅胶材料制作。使用时位于掌心处的握体1的最大厚度f为3.5-4.5厘米;握体1的横向最长长度d为9.5-10厘米;握体1底部至无名指套圈3顶部的长度e为7.5-8.5厘米。本实施例的握体1最大厚度f为4厘米,握体1的横向最长长度d为10厘米,握体1底部至无名指套圈3顶部的长度e为8厘米。本实施例是用于训练左手,用于训练右手使用的各套圈和各指接触的凹陷面位置相对应于右手各指而设定。

使用本发明训练时,如图4所示,患者先将左手的无名指和中指套入无名指套圈3和中指套圈4,将握体完全握在掌心,紧紧握拳,再张开手指,手指要尽可能的伸展,保持2秒,然后收回五指,紧紧握住训练器,同样保持2秒,如此反复练习。可锻炼前臂肌群,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搏器术后患者手部康复训练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它包括具有人掌形状的握体,握体顶端设置有无名指套圈和中指套圈,握体在无名指套圈一侧旁设置有小指位凹陷面、在中指套圈一侧旁依次设置有食指凹陷面和拇指凹陷面。握体材料为聚氨酯或硅胶。握体的最大厚度f为3.5‑4.5厘米;握体的横向最长长度d为9.5‑10厘米;握体底部至无名指套圈顶部的长度e为7.5‑8.5厘米。它可以解决用于起搏器术后康复训练的训练器存在因力度不易掌握,训练时容易脱落而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汤柳丽;韦柳芳;梁春妮;梁怡;杨玲;蒋桂艳;贾静;汤春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6.21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