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秋千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1603发布日期:2021-08-13 16:1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秋千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秋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秋千床。



背景技术:

秋千,用途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

在现有技术中,秋千要么呈带靠背的座椅形状,要么呈不带靠背的板凳形状,在使用时不能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调节,其功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秋千床,包括:

两个竖直架,两个所述竖直架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遮阳顶板;

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四周处通过四根悬挂吊绳与所述遮阳顶板相连;

第一可调节靠背,所述第一可调节靠背呈长方体状,其尺寸为安装框架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可调节靠背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安装框架相连;

两个第二可调节靠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设置在第一可调节靠背上,且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尺寸为第一可调节靠背尺寸的一半;另一个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设置在安装框架上,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均通过第二调节装置与安装框架相连。

优选地,所述竖直架上均焊接有放置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框架上的若干个均匀排列的限位柱,所述第一可调节靠背下侧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第一连接杆和一根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两根第一连接杆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均与第一可调节靠背活动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限位柱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对称开设在安装框架内侧壁上的多个限位槽,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相铰接,且所述支撑架与限位槽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呈u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第一调节装置对第一可调节靠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如此便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带靠背的座椅状,方便多人一同坐;利用第二调节装置对第二课调节靠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方便两人对向而坐,便于交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秋千床可以进行不同状态的转换,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来调整,其实用性更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可调节靠背放平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可调节靠背放平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竖直架;2-遮阳顶板;3-安装框架;4-悬挂吊绳;5-第二可调节靠背;6-躺床座位部;7-支撑架;8-限位槽;9-放置架;10-第一可调节靠背;11-限位柱;71-第一连接杆;72-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多用秋千床,包括:

两个竖直架1,两个所述竖直架1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遮阳顶板2;

安装框架3,所述安装框架3四周处通过四根悬挂吊绳4与所述遮阳顶板2相连;

第一可调节靠背10,所述第一可调节靠背10呈长方体状,其尺寸为安装框架3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可调节靠背10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安装框架3相连;

两个第二可调节靠背5,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5设置在第一可调节靠背10上,且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5尺寸为第一可调节靠背10尺寸的一半;另一个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5设置在安装框架3上,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5均通过第二调节装置与安装框架3相连。

在使用时,利用第一调节装置对第一可调节靠背10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如此便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带靠背的座椅状,方便多人一同坐;利用第二调节装置对第二可调节靠背5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形成图1和图2的状态,方便两人对向而坐,便于交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秋千床可以进行不同状态的转换,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来调整,其实用性更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所述竖直架1上均焊接有放置架9,放置架9可以用于放置茶杯等物品。

请参阅图1、图3、图5和图6,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框架3上的若干个均匀排列的限位柱11,所述第一可调节靠背10下侧安装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包括两根第一连接杆71和一根第二连接杆72,第二连接杆72与两根第一连接杆71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杆71均与第一可调节靠背10活动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72与限位柱11相配合,两个第一连接杆71与第一可调节靠背10活动铰接,而第二连接杆72放置在不同限位柱11上时会导致第一连接杆71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第一可调节靠背10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便于调节。

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对称开设在安装框架3内侧壁上的多个限位槽8,还包括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与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5相铰接,且所述支撑架7与限位槽8相配合,在调节第二可调节靠背5时,将支撑架7上的第二连接杆72放置在不同的限位槽8内,则可以实现第二可调节靠背5角度的改变,方便使用者的使用,而第二可调节靠背5一侧为躺床座位部。

所述限位槽8呈u字形。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用秋千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竖直架,两个所述竖直架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遮阳顶板;

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四周处通过四根悬挂吊绳与所述遮阳顶板相连;

第一可调节靠背,所述第一可调节靠背呈长方体状,其尺寸为安装框架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可调节靠背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安装框架相连;

两个第二可调节靠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设置在第一可调节靠背上,且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尺寸为第一可调节靠背尺寸的一半;另一个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设置在安装框架上,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均通过第二调节装置与安装框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秋千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架上均焊接有放置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秋千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框架上的若干个均匀排列的限位柱,所述第一可调节靠背下侧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第一连接杆和一根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两根第一连接杆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均与第一可调节靠背活动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限位柱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秋千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对称开设在安装框架内侧壁上的多个限位槽,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相铰接,且所述支撑架与限位槽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秋千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呈u字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秋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秋千床,包括:两个竖直架,两个所述竖直架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遮阳顶板;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四周处通过四根悬挂吊绳与所述遮阳顶板相连;第一可调节靠背,所述第一可调节靠背呈长方体状,其尺寸为安装框架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可调节靠背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安装框架相连;两个第二可调节靠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设置在第一可调节靠背上,且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尺寸为第一可调节靠背尺寸的一半;另一个所述第二可调节靠背设置在安装框架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秋千床可以进行不同状态的转换,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来调整,其实用性更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贾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贾娟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8.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