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模车头电感固定结构

文档序号:26210829发布日期:2021-08-10 14:1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车模车头电感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车模车头电感固定结构,属于智能车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大学生智能车模竞赛中,要求智能车模采用电感感知磁场信息来控制智能车模的运行。其原理是在跑道上设置一根通电导线,导线产生磁场,通过车模车头设置的线圈传感器感应磁场强度变化,以此为参照来调整车模的运行方向。通常是在车模车头前部设置5个水平向的线圈传感器,传感器的横向位置对车模的方向控制十分关键,现有技术中的传感器都是直接固定在车模车头,无法进行精确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车模车头电感固定结构,具体方案为:

一种智能车模车头电感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座,连接座的前端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前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五根平行的丝杠,丝杠沿横向设置,所述丝杠上设有五个传感器底座,传感器底座设有五个并列的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为与丝杠匹配的螺纹孔,其余通孔直径大于丝杠;各个传感器底座分别与一个丝杠螺纹配合,并与其余丝杠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前部设有盒体,所述丝杠设置在盒体的侧壁上,所述传感器底座设于盒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与连接座通过横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下端与连接座之间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一端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与底板通过横向的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座,螺母座与连接座通过横向的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的前端设有防撞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点在于,本方案中的电感固定结构可以精确调整每个传感器的横向位置,有利于车模运行时方向控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丝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案。

如图1-2,一种智能车模车头电感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座1,连接座用于与车模的车头固定连接,连接座的前端设有支撑架2,支撑架为向前方伸出的两个支撑腿,支撑架的前部设有底板,底板3为横向设置的板体,底板上设有五根平行的丝杠4,丝杠与底板转动连接,丝杠沿横向设置,丝杠上设有五个传感器底座5,传感器底座用于固定传感器。传感器底座设有五个并列的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为与丝杠匹配的螺纹孔6,其余通孔7直径大于丝杠;各个传感器底座分别与一个丝杠螺纹配合,并与其余丝杠滑动连接。在转动任意一个丝杠,都可以调整对应的传感器底座的横向位置,且五个传感器底座的位置调整互不影响。

本方案中,底板前部设有盒体8,丝杠设置在盒体的侧壁上,传感器底座设于盒体内。将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底座上以后,用盖板将盒体封住,可以对传感器起到保护作用。

本方案中,支撑架2与连接座通过横向的转轴转动连接,底板的下端与连接座之间连接有调节杆9,调节杆的一端设有轴承座10,轴承座与底板通过横向的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座11,螺母座与连接座通过横向的转轴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调节杆,可以调节传感器的高度位置,高度位置的变化影响传感器整体感应到的磁场强度,高度越低,整体感应到的磁场强度越大。

为了防止传感器受到直接碰撞,连接座的前端设有防撞梁12,防撞梁位于底板的前方,在固定传感器以后,防撞梁应位于传感器的前方。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车模车头电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连接座的前端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前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五根平行的丝杠,丝杠沿横向设置,所述丝杠上设有五个传感器底座,传感器底座设有五个并列的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为与丝杠匹配的螺纹孔,其余通孔直径大于丝杠;各个传感器底座分别与一个丝杠螺纹配合,并与其余丝杠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模车头电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前部设有盒体,所述丝杠设置在盒体的侧壁上,所述传感器底座设于盒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模车头电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与连接座通过横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下端与连接座之间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一端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与底板通过横向的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座,螺母座与连接座通过横向的转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模车头电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前端设有防撞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车模车头电感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座,连接座的前端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前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五根平行的丝杠,丝杠沿横向设置,所述丝杠上设有五个传感器底座,传感器底座设有五个并列的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为与丝杠匹配的螺纹孔,其余通孔直径大于丝杠;各个传感器底座分别与一个丝杠螺纹配合,并与其余丝杠滑动连接。本方案中的电感固定结构可以精确调整每个传感器的横向位置,有利于车模运行时方向控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要;刘浩宇;王英杰;张恒铭;杨鹏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08.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