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动式围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002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翻动式围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在旅行途中使用的娱乐用品——围棋。该围棋通过翻动棋子进行对奕。
普通围棋的棋子较多,不便于携带,保管不善易于丢失或损坏;使用中受到震动时,棋子易在棋盘上移动;一盘棋未下完时,难以半途转移对奕地点。由于上述缺点,普通围棋难以在旅行途中使用。
磁性围棋采用具有磁性的棋盘和棋子,对奕时棋子不易移动,但仍存在不便于携带和不便于保存对奕局势的缺点,同时因价格较高,难以普及。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不足之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娱乐用翻动式围棋,该围棋对着子位置稍加改动,使棋盘和棋子结合为一体,使之便于携带、使用和保存对奕局势,从而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底板,棋子若干,棋子轴若干。框架和底板通过螺钉结合,棋子轴被夹持在框架和底板四周的凸沿之间,棋子为底面呈正三角形的三棱柱体,其侧面为正方形,三个侧面图案分别为底色,底色上白圆,底色上黑圆。棋子沿轴线有一轴孔,可穿套在棋子轴上,使棋子可在棋子轴上转动。同一棋子轴上的棋子之间装有垫圈,减少棋子间的摩擦力。棋子之间,棋子和框架之间的缝隙构成棋盘格线,对奕时,在格线所构成的方格中着子,着子一方翻动欲着子处的棋子,使之呈现黑或白子图案即可。底板上装有摩擦垫,当棋子某一侧面向上时,对应棱角将与摩擦垫接触,阻滞该棋子的转动。框架分为宽架和窄架,由连接轴连接,宽、窄架连同底板等可沿连接轴向正面折合为一长方体,框架上的磁铁使其保持折合状态,折合后,棋子互相压紧,不能转动,可以保存对奕局势。
上述各部分装配过程简述如下,将棋子、垫圈依次穿入棋子轴,将棋子轴置于底板凸沿上的凹槽内,全部棋子轴依上述方法放好,再将宽、窄架通过连接轴连好,最后将框架置于底板的凸沿上,用螺钉连接好框架和底板。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棋盘和棋子结合为一体,采用翻动棋子的方法进行对奕,且可折合,使用时棋子不会移动,携带方便,且折合后可保存局势,故可充分利用间断时间进行对奕,是较理想的旅行娱乐用品。
本实用新型与普通围棋着子位置不同,但试用表明影响不大,使用者稍加熟悉就可适应。
附图中


图1是翻动式围棋外型示意图。
附图中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为简便起见,本例中棋子为3×3枚,通常情况应为19×19枚。
本围棋的组成部分(见附图)有框架1、2,底板3、4,摩擦垫5,磁铁6、7,棋子8、棋子轴9,垫圈10,连接轴11、12。框架1、2和底板3、4用螺钉13连接,框架1、2和底板3、4四周凸沿上的凹槽夹住棋子轴9,棋子轴9上穿有棋子8,棋子8可在棋子轴9上转动,使棋子可呈现三种不同图案。棋子之间可装有垫圈10,底板3,4上固定有摩擦垫5,框架分为宽架1和窄架2,由连接轴11、12连接,整个围棋可沿连接轴折合为长方形,固定在框架1,2上的磁铁6,7使之保持折合状态。
本围棋棋子数通常为19×19枚,其结构与上述3×3枚棋子的实施例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翻动式围棋,包括框架(1,2),底板(3,4)和棋子(8)及附属件,框架(1,2)上装有底板(3,4)和棋子轴(9),棋子(8)穿在棋子轴(9)上,其特征在于棋子(8)为底面呈正三角形的柱体,其轴线为轴孔,穿套在棋子轴(9)上,当棋子(8)沿棋子轴(9)转动时,可出现三个侧面上的图案,在某一侧面向上时,该侧面对应棱角向下与固定在底板(3,4)上的摩擦垫(5)接触,使棋子(8)转动受到阻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动式围棋,其特征在于框架(1,2)分为宽架(1)和窄架(2),由连接轴(11,12)连接,框架(1,2)可沿连接轴向正面折合,折合后宽架(1)和窄架(2)上的棋子(8)互相压紧,不能转动。折合后的框架(1,2)由分别固定在框架(1,2)上的磁铁(6,7)靠磁力保持折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动式围棋,其特征在于同一棋子轴(9)上的棋子(8)之间装有垫圈(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动式围棋,它是进行围棋对弈的娱乐用品。翻动式围棋由可拆合的框架1、2和与框架1、2结合在一起的棋子8、以及附属部分组成,其着子位置在棋盘格线所构成的方格之内,对弈规则与普通围棋完全一致。对弈时,仅需将欲着子处之棋子8翻转,使之呈现黑子或白子图案即可。本围棋解决了普通围棋携带不便,使用中怕震动和不便于保存对弈局势等问题,尤其适合旅行途中使用。
文档编号A63F3/04GK2047583SQ8820943
公开日1989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88年8月6日 优先权日1988年8月6日
发明者马爱民 申请人:马爱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