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式棋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623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盒式棋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棋盒的改进。
现在,一般通用的棋盒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棋盒(如中国象棋,陆战棋等),此种棋盒的作用只是用来装棋子和棋盘,棋盘和盒子是分离的。故此平时下棋时,收棋和摆棋很麻烦,棋盘和棋子也容易丢失和损坏。另外一种棋盒是棋盒上带有棋盘的棋盒(如国际象棋、磁性象棋、塑料盒式象棋和跳棋等)。这些棋盒虽各有所长,但因都是单中缝无连接片或无中缝整盘盒式的棋盒,而给我们下棋或收藏和携带均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棋盒的缺点,为人们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棋盘与棋盒为一整体的新型棋盘盒。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的解决方案是将棋盒的单中缝改为双中缝,并由一连接板将两半边棋盒连接起来,连接板的高度正好为两半棋盒围边高度之和。连接板与两半边棋盒的连接由一条宽于连接板本身,既薄又耐折叠的柔软材料,通过胶粘剂胶合而形成的一个三位活动体。这样在棋盒打开时,连接板起连接作用,将两半边棋盒连成一块整平面,在棋盒的内表面粘有一供下棋用的各类棋盘。人们将棋盒打开时,棋盘同时就已摆好,棋手即可摆棋下棋,当下完棋后,棋手只需将棋盒关上,棋盘和棋子也随之收好。
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棋盒的开启状态正面图2是本实用新型棋盒合上后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表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侧视图。

图1、图2、图3、图4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是由上棋盒(1)、下棋盒(2)、上棋盒围边(3)、下棋盒围边(4)、连接板(5),以及棋盘(7)所组成。其特点是连接板(5)是一活动连接板,位于上棋盒(1)和下棋盒(2)的连接处,既起着连接稳定作用,又起着补角作用。在棋盒合拢时,连接板(5)起着补角作用。而当棋盒打开时,连接板(5)又起着连接上下棋盒,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平面之功用。连接板(5)由一条宽于其本身宽度,既薄又耐磨、耐折叠的柔质粘接带(6),将它与上棋盒(1)和下棋盒(2)胶接在一起。连接板(5)的高度为上棋盒围边(3)和下棋盒围边(4)高度之和(图2所示)。而两围边的高度又各是棋子厚度的一半或略高一点。这样当棋盒盖起收拢时,棋盒正好盖上棋子。而连接板(5)又正好起着补充上棋盒(1)和下棋盒(2)盖起后连接处的角度差值之用。此外,在棋盒的内表面粘贴有一供下棋用的棋盘(7)。各种棋盘的大小正好为上棋盒(1)、下棋盒(2)的内底表平面,以及连接板(5)的面积之和。同时,为了使棋盘没有凸出感,而将上棋盒(1)以及下棋盒(2)粘接柔性粘接带(6)的部位(8)、(9)通过刨铣加工,使平面(8)和(9)略低于上下棋盒内表面,当粘接带(6)与其低下部分粘接后,正好与两边的平面在同一水平上。使人看上去棋盘中部没有凸出感。
该棋盘盒具有结构新颖,坚实耐用,使用、携带方便等特点,特别适合旅行的各类棋手们采用,并且在将其外表装饰之后,还可使其成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供家庭摆设之用,因而具有很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盒式棋盘,包括上棋盒(1)、下棋盒(2)、上棋盒围边(3)、下棋盒围边(4),其特征在于上棋盒(1)和下棋盒(2)的连接处有一活动连接板(5),活动连接板(5)和上棋盒(1)、下棋盒(2)由一条柔质耐折的粘接带(6)胶接在一起,构成一活动的三体件,并在上棋盒(1)、下棋盒(2)以及连接板(5)的内表面上粘贴有一供下棋用的各类棋盘(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棋盒,其进一步特征在于连接板(5)的高度为上棋盒围边(3)和下棋盒围边(4)的高度之和,而上棋盒围边(3)和下棋盒围边(4)的高度又各是棋子厚度的一半或略高一点。
专利摘要盒式棋盘,在上下棋盘连接处之间,设有一活动连接板,既起着补角作用,又起着连接作用。连接板由一柔质、耐折软粘接带,将其与上下棋盒胶接在一起,并在上下棋盒和连接板的内表面贴有供下棋用的各类棋盘。当棋盒打开后,连接板将上下棋盒的内表面连接成一个整体,人们即可在棋盒内的棋盘上下棋。不下棋时,则可随手将棋盒收拢。该棋盒使用,携带方便,且经久耐用,特别适合旅行中的各类棋手使用。
文档编号A63F3/00GK2097020SQ90219788
公开日1992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7日
发明者黄荣华 申请人:黄荣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