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架鞋座的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832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架鞋座的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架鞋座的调整结构,尤指与直列轮式溜冰鞋有关的可调整鞋底的结构。
目前市面上所见直列轮式溜冰鞋概括为两种,其一为鞋体与轮架均以塑胶一体成型,其二为如

图1所示,溜冰鞋鞋体A与轮架B结构为分离式,而组合是以铆钉直接固结,且轮架B上一体成型二鞋座B1,故使鞋体A与轮架B的组合合为一定的模式规格,其不能依彼此尺寸的不同而加以调整,故习用品为因应尺寸不同,必须制造多套规格的模具,致成本增加且管理不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架鞋座的调整结构,其鞋座与轮架可以分离移动,且使用单一套规格的制品即能组装多种尺寸的鞋体结构。
为了达致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二鞋座及轮架构成,其中轮架成冂字型,其上端成前后两水平连结,鞋座底部亦成冂字型,和轮架水平面跨接,鞋座顶部设一与鞋体配合的凹槽,轮架前后两端水平面规划设置若干孔,而鞋座底部亦设有规划的若干孔和固定凸粒,轮架与鞋座上的小孔是可以相对应的重合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鞋座向轮架中心靠近,就可以配合较小的鞋体,若鞋座向轮架两外端移动固定,可以配合较大的鞋体,这样无须制造多套规格的模具,降低了成本。
下面结合图式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是习用品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组合平面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组合平面图(二)。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鞋座2、鞋座3与轮架1所构成,轮架1成一冂字型,其上部中段为中空,前后段为两水平面11、12连结鞋座2、3底部亦成一冂字型,以配合跨接于轮架1的水平面11、12上,且其顶部有一凹槽,以配合鞋体;而轮架1的水平面11上有五列双孔101-105,排列于水平面11左右两侧;轮架1的水平面12上有六列双孔101-111及四个单孔121-124,其中双孔101-111排列在左右两侧并靠近前后两端,单孔121-124则依序排列于轴向中央部位;鞋座2底部有两列双孔201、202排列于前后两端,一列凸粒211位于底部中央;鞋座3底部有四列双孔301-304排列于前后两端,二个单孔311、312位于轴向中央,及一个凸粒321于中央上缘处;当欲调整鞋座2、3时,可先由鞋座2观之,请参照图3,当凸粒211与双孔105接合时,此时双孔201与双孔104完全重合,此重合孔即为鞋座2与轮架1铆固的孔,而调整移动鞋座2(如图4所示)使凸粒211与双孔101接合,此时双孔202与双孔105完全重合;而鞋座2外围的小圆孔221、331即为鞋座2与鞋体4的接合孔。同样,鞋座3与轮架11的水平面12固接亦为另一种实施例,动作与上述情况类似,故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二种实施例,即单孔和双孔固接方式;当然,只要规划得当,另有多种固接方式;而且因鞋体各号尺寸皆为固定,而规划配合孔距即可调整至各标准尺寸,而与鞋体搭配。
权利要求1.一种轮架鞋座的调整结构,由二鞋座及轮架构成,其中轮架成冂字型,其上端成前后两水平连结,鞋座底部亦成冂字型,和轮架水平面跨接,与鞋体配合的鞋座顶部设一凹槽,其特征在于轮架前后两端水平面规划设置若干孔,而鞋座底部亦设有规划的若干孔及固位凸粒,轮架与鞋座上的小孔是可以相对应的重合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轮架鞋座的调整结构,由二鞋座及轮架构成,利用轮架上水平面适当排列设置的圆孔与鞋座底部的圆孔与凸粒的移动卡固配合,能轻易调整鞋座间的轴向长度,只须制造单一套规格制品即能配合各种规格的鞋体,降低了制造厂商的成本。
文档编号A63C17/00GK2279194SQ9621696
公开日1998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3日
发明者陈定兴 申请人:陈定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