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92611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提高我国军警的作战能力,对军警进行一定的体能训练尤为重要。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会使用多种训练器材,随着长期不断的体能训练,我国军警人员的体能越来越优异。其中抗眩晕训练主要是为了加强军警人员在不稳定环境中的平衡能力和作战能力,以使军警人员在晃动或剧烈震动的环境中具备出色的作战能力。进行抗眩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军警人员前庭分析器的机能,改善中枢神经对血管系统的调节机能,并增强军警人员承受强负荷的能力,促进平衡机能稳定性和判定方位的能力,锻炼肌肉放松与紧张的协调能力,增强关节韧带和发展臂部、腹部和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军警人员的抗眩晕能力和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0003]目前,我国军警人员在进行抗眩晕训练时,一般多数会采用滚轮、旋梯、浪木等训练器材进行训练。
[0004]但是目前现有的训练用旋梯结构合理性欠佳,功能较单一,在训练时,仅能采取一种训练模式,从而导致训练效率较低,因此一种结构精简、训练效果佳的旋梯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该旋梯装置结构合理精简,在训练时可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可有效提高训练效率。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包括两组旋梯和两组支撑架,其中,所述两组支撑架底端设有横杆,所述两组旋梯悬挂于所述横杆上且可相对于横杆旋转;
[0008]所述旋梯包括上梯和下梯,所述上梯和下梯之间通过数根支撑柱连接,所述上梯包括两侧边架和连接两侧边架的第四横杆,所述下梯包括两三角形侧边架、连接两三角形侧边架的第二横杆、方形连接框和扶手,所述两三角形侧边架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横杆连接,中部通过方形连接框连接,所述三角形侧边架的两端靠近第二横杆处分别设有一扶手;
[0009]所述支撑架包括数根支撑脚,所述相邻两支撑脚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三根第三横杆,所述数根支撑脚顶部相连并同时连接所述横杆的一端,所述第三横杆的长度由下至上依次减少。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其中所述上梯和下梯之间通过四根支撑柱连接。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其中所述侧边架包括侧边框和设置在侧边框内的数根竖直支撑杆,所述第四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侧边架内的竖直支撑杆的中部。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支撑脚。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结构精简合理,该旋梯包括上梯和下梯,所述上梯和下梯之间通过数根支撑柱连接,所述上梯包括两侧边架和连接两侧边架的第四横杆,所述下梯包括两三角形侧边架、连接两三角形侧边架的第二横杆、方形连接框和扶手,所述两三角形侧边架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横杆连接,中部通过方形连接框连接,所述三角形侧边架的两端靠近第二横杆处分别设有一扶手,通过上述结构上的改进,当军警人员在进行抗眩晕训练时,不仅可以通过攀爬上梯进行训练,还可通过在下梯上移动而带动上梯旋转以达到训练目的,还可以通过攀爬支撑柱来进行训练,在攀爬的过程中,旋梯会在军警人员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旋梯可有效提高军警人员的训练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军警人员的抗眩晕能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横杆;2、上梯;3、下梯;4、支撑柱;5、侧边架;6、第四横杆;7、三角形侧边架;8、第二横杆;9、方形连接框;10、扶手;11、支撑脚;12、第三横杆;13、侧边框;14、竖直支撑杆。
具体实施例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0017]如图1所示,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包括两组旋梯和两组支撑架,其中,所述两组支撑架底端设有横杆I,所述两组旋梯悬挂于所述横杆I上且可相对于横杆I旋转;
[0018]所述旋梯包括上梯2和下梯3,所述上梯2和下梯3之间通过数根支撑柱4连接,所述上梯2包括两侧边架5和连接两侧边架5的第四横杆6,所述下梯3包括两三角形侧边架7、连接两三角形侧边架7的第二横杆8、方形连接框9和扶手10,所述两三角形侧边架7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横杆8连接,中部通过方形连接框9连接,所述三角形侧边架7的两端靠近第二横杆8处分别设有一扶手10 ;
[0019]所述支撑架包括数根支撑脚11,所述相邻两支撑脚11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三根第三横杆12,所述数根支撑脚11顶部相连并同时连接所述横杆I的一端,所述第三横杆12的长度由下至上依次减少。
[0020]在上述旋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旋梯可优选为:所述上梯2和下梯3之间通过四根支撑柱4连接,所述侧边架5包括侧边框13和设置在侧边框13内的数根竖直支撑杆14,所述第四横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侧边架5内的竖直支撑杆14的中部,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支撑脚11。
[0021]当军警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旋梯进行抗眩晕训练时,不仅可以通过攀爬上梯进行训练,还可通过在下梯上移动而带动上梯旋转以达到训练目的,还可以通过攀爬支撑柱来进行训练,在攀爬的过程中,旋梯会在军警人员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转动。
[0022]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旋梯和两组支撑架,其中,所述两组支撑架底端设有横杆(I ),所述两组旋梯悬挂于所述横杆(I)上且可相对于横杆(I)旋转; 所述旋梯包括上梯(2)和下梯(3),所述上梯(2)和下梯(3)之间通过数根支撑柱(4)连接,所述上梯(2)包括两侧边架(5)和连接两侧边架(5)的第四横杆(6),所述下梯(3)包括两三角形侧边架(7 )、连接两三角形侧边架(7 )的第二横杆(8 )、方形连接框(9 )和扶手(10),所述两三角形侧边架(7)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横杆(8)连接,中部通过方形连接框(9)连接,所述三角形侧边架(7)的两端靠近第二横杆(8)处分别设有一扶手(10); 所述支撑架包括数根支撑脚(11),所述相邻两支撑脚(11)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三根第三横杆(12),所述数根支撑脚(11)顶部相连并同时连接所述横杆(I)的一端,所述第三横杆(12)的长度由下至上依次减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梯(2)和下梯(3)之间通过四根支撑柱(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架(5)包括侧边框(13)和设置在侧边框(13)内的数根竖直支撑杆(14),所述第四横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侧边架(5)内的竖直支撑杆(14)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支撑脚(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属于训练器材技术领域,该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旋梯装置包括两组旋梯和两组支撑架,其中,所述两组支撑架底端设有横杆,所述两组旋梯悬挂于所述横杆上且可相对于横杆旋转。当军警人员在进行抗眩晕训练时,不仅可以通过攀爬上梯进行训练,还可通过在下梯上移动而带动上梯旋转以达到训练目的,还可以通过攀爬支撑柱来进行训练,在攀爬的过程中,旋梯会在军警人员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旋梯可有效提高军警人员的训练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军警人员的抗眩晕能力。
【IPC分类】A63B69/00, E06C1/39
【公开号】CN204745590
【申请号】CN201520491100
【发明人】郑东升
【申请人】军鹏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