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门框柱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453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木质门框柱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工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木质门框柱榫槽加工的榫机。
背景技术
木质门框柱在框料加工成型后,需按规格加工左右一对与横梁对接的榫槽,该榫槽应切割成45°斜面。现在人们是将木质门框柱经过多台木工设备多道工序加工来制作木质门框柱榫,这样生产工作效率低,同时加工精度也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木质门框柱开榫需经多台设备多道工序加工、工作效率低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木质门框柱榫机,它一次可加工一对门框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
木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木质门框柱榫机,其结构特点是由主机、工作台和截长锯组成,主机上前部安装有两互成90°的切割锯片,切割锯片分别与平台导轨成45°角,在主机的后部另一半安装两镂刀前镂刀、后镂刀;工作台设定位板,对应定位板设压紧气缸,工作台在导轨上作直线运动;在工作台的右边设有截长锯,截长锯为二个垂直向下的锯片;
切割锯片由电机驱动,电机设在支承座上,支承座插套在导轴上,驱动气缸的上部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承座上;垂直锯片由电机驱动,电机设在支承座上,支承座插套在导轴上,驱动气缸的上部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承座上。
所述前镂刀的镂齿正对加工料,后镂刀的镂齿背对加工料。
所述前镂刀相对工作台的距离小于后镂刀相对工作台的距离,相应切割机上的垂直锯片前锯片和后锯片与前镂刀与后镂刀的垂直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木质门框料开榫槽,简单方便,省去多机加工,工序复杂的设备,大大提高了木质门框料开榫槽的工作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切割锯片的升降结构示意图;图3为垂直锯片的升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木质门框柱榫槽机,由主机1、工作台2和截长锯3组成,主机上前部安装有两互成90°的切割锯片4、5,切割锯片4、5分别与平台导轨成45°角,在主机的后部另一半安装两镂刀前镂刀6、后镂刀7;工作台2设定位板8,对应定位板8设压紧气缸9,工作台2在导轨10上作直线运动;
在工作台2的右边设有截长锯3,截长锯3为二个垂直向下的锯片12、13;切割锯片4、5由电机14驱动,电机14设在支承座15上,支承座15插套在导轴16上,驱动气缸17的上部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承座15上;垂直锯片12、13由电机驱动,电机设在支承座18上,支承座18插套在导轴20上,驱动气缸19的上部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承座18上。
前镂刀6的镂齿61正对加工料11,后镂刀7的镂刀71背对加工料11。
前镂刀6相对工作台2的距离小于后镂刀相对工作台2的距离,相应切割机3上的垂直锯片前锯片12和后锯片13与前镂刀6与后镂刀7的垂直距离相等。
权利要求1.木质门框柱榫机,其特征在于由主机(1)、工作台(2)和截长锯(3)组成,主机上前部安装有两互成90°的切割锯片(4)、(5),切割锯片(4)、(5)分别与平台导轨成45°角,在主机的后部另一半安装两镂刀前镂刀(6)、后镂刀(7);工作台(2)设定位板(8),对应定位板(8)设压紧气缸(9),工作台(2)在导轨(10)上作直线运动;在工作台(2)的右边设有截长锯(3),截长锯(3)为二个垂直向下的锯片(12)、(13);切割锯片(1)、(5)由电机(14)驱动,电机(14)设在支承座(15)上,支承座(15)插套在导轴(16)上,驱动气缸(17)的上部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承座(15)上;垂直锯片(12)、(13)由电机驱动,电机设在支承座(18)上,支承座(18)插套在导轴(20)上,驱动气缸(19)的上部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承座(1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质门框柱榫机,其特征在于前镂刀(6)的镂齿(61)正对加工料(11),后镂刀(7)的镂刀(71)背对加工料(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木质门框柱榫机,其特征在于前镂刀(6)相对工作台(2)的距离小于后镂刀相对工作台(2)的距离,相应切割机(3)上的垂直锯片前锯片(12)和后锯片(13)与前镂刀(6)与后镂刀(7)的垂直距离相等。
专利摘要木质门框柱榫机,由主机、工作台和截长锯组成,主机上前部安装有两互成90°的切割锯片,切割锯片分别与平台导轨成45°角,在主机的后部另一半安装两镂刀前镂刀、后镂刀;工作台设定位板,对应定位板设压紧气缸,工作台在导轨上作直线运动;在工作台的右边设有截长锯,截长锯为二个垂直向下的锯片;切割锯片由电机驱动,电机设在支承座上,支承座插套在导轴上,驱动气缸的上部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承座上;垂直锯片由电机驱动,电机设在支承座上,支承座插套在导轴上,驱动气缸的上部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承座上。它大大提高了木质门框料开榫槽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7F5/00GK2613355SQ03226069
公开日2004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5日
发明者韩炳章 申请人:韩炳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