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板降醛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71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造板降醛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等使用脲醛树脂粘合剂的人造板的游离甲醛降醛工艺,尤其是应用于甲醛释放量超标的人造板的降醛工艺。

背景技术
降低人造板甲醛释放量一般采取四种方法 一.采用高脲醛摩尔比的脲醛树脂。在合成脲醛树脂时,适当提高原料的尿素甲醛的摩尔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树脂和人造板的游离醛含量。
二.使用甲醛捕捉剂。这些捕捉剂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甲醛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稳定的新物质,或者稳定地吸收甲醛。常用的甲醛捕捉剂有尿素、聚乙烯醇、三聚氰胺、氨水、对甲苯酰胺、苯酚、对苯二酚、过氧化物、树皮粉、脱脂豆粉、血粉、面粉等。
三.改进人造板的制板工艺。选择合理的制板工艺,严格控制热压温度、热压时间、施胶量和人造板的含水率等技术参数。
四.对人造板进行后期处理。主要是进行熏氨工艺,即将人造板成品置于氨气氛围中,让板内的游离醛与氨气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无危害性的六次甲基四胺(CH2)6N4。
上述第一~三种方法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如物理力学性能下降,粘合剂成本提高、贮存期缩短,热压时间增长、产能降低等。
第四种方法,如采用大容积密封室常压熏氨处理,降醛效果不太理想,且处理时间长,导致生产资金周转期增长;公开号为CN1526528A的专利提出,在板材的上下两面形成约0.1MPa的压力差,氨气介质垂直穿透板材,游离甲醛被排出或与氨气反应,从而达到降醛的目的。该方法降醛效果好,但氨气仅10~15%与甲醛发生化学反应,尚有85~90%的氨气被浪费,处理人造板耗氨量达3.86~11.348kg/m3。并且,板材两面形成0.1MPa的压力差,一张1.22×2.44m的规格板,要承受的压力高达30吨,这对厚度小的人造板是不适宜的。因此而导致其设备的制造难度也比较大,如板材上下两面的密封、板材的固定等都要求比较严格,制造成本亦较高。另外,降醛处理温度要在40~70℃的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能耗较高,也增加了设备的复杂程度;最近国内有厂家引进了美国AF降醛生产线,其降醛原理和CN1526528A专利基本一致,降醛效果也较好,但价格高达500多万元人民币,难以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制造成本低、降醛成本低、工艺简单、效果好的人造板降醛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造板降醛工艺,将人造板放入放入圆柱形或四方形密封容器中先进行真空处理,再将氨气气体释放进密封容器内,使氨气渗进人造板内部,最后将残余氨气回收完全。
人造板真空处理时的真空度为-0.085~-0.095MPa,保持该真空度的时间为20~40min.。
真空处理后,氨气气体释放进密封容器后的压力为0.05~0.1MPa,保持该压力的时间为5~20min.。氨气被吸进人造板材内,与板材中残余的游离醛反应生成性能稳定的化合物六次甲基四胺,从而使游离甲醛含量为GB/T11718标准的B级(E2级)或超标的人造板材,游离醛降低到GB/T11718的A级(E1级)或更低(E0级)。最后将容器内的残余氨气,采用水吸收法或气体压缩法回收完全。
上述的人造板为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和细木工板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常温下先用真空方法将人造板中的游离甲醛抽走,然后通入氨气让板材吸入,从而达到降醛的目的;适用于各个种类、各种厚度的人造板,降醛效果好。设备制造难度小、成本较低;在进行人造板降醛处理时,操作容易,处理量大,氨气消耗少,降醛成本低。
对不同的人造板降醛处理结果如下 人造板游离甲醛释放量的等级划分为 E2级 E1级 E0级 干躁器法 ≤5~1.5 ≤1.5~0.5≤0.5(mg/L) 钻孔法≤30~9≤9~5≤5(mg/100g) 上述降醛处理结果表明,本发明可对人造板进行E0级或E1级降醛处理。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将甲醛释放量为35.0mg/100g(钻孔法)、厚度为18mm、密度690kg/m3的刨花板装上板材装载车,通过导轨送入密封容器中,关好容器的密封门,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真空度-0.09MPa,保持该真空度30min.,关闭真空系统及连接密封容器和真空系统的阀门,开启供氨系统通入氨气至压力0.1MPa,保持该压力20min.,开启氨回收系统将残余氨气从密封容器中抽排完全,开启密封门,拉出装载车卸料。耗氨量平均1.17kg/m3,处理后板材的游离醛释放量为3.8mg/100g,达到E0级。
实施例2 将甲醛释放量为16.7mg/100g(钻孔法)、厚度为15mm、密度为780kg/m3的中密度纤维板装上板材装载车,通过导轨送入密封容器中,关好容器的密封门,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真空度-0.09MPa,保持该真空度30min.,关闭真空系统及连接密封容器和真空系统的阀门,开启供氨系统通入氨气至压力0.1MPa,保持该压力15min.,开启氨回收系统将残余氨气从密封容器中抽排完全,开启密封门,拉出装载车卸料。耗氨量平均0.87kg/m3,处理后板材的游离醛释放量为4.2mg/100g,达到E0级。
实施例3 将甲醛释放量为27.1mg/100g(钻孔法)、厚度为18mm、密度为700kg/m3的中密度纤维板装上板材装载车,通过导轨送入密封容器中,关好容器的密封门,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真空度-0.085MPa,保持该真空度20min.,关闭真空系统及连接密封容器和真空系统的阀门,开启供氨系统通入氨气至压力0.1MPa,保持该压力5min.,开启氨回收系统将残余氨气从密封容器中抽排完全,开启密封门,拉出装载车卸料。耗氨量平均0.76kg/m3,处理后板材的游离醛释放量为8.2mg/100g,达到E1级。
实施例4 将甲醛释放量为28.4mg/100g(钻孔法)、厚度为9mm、密度为830kg/m3的高密度纤维板装上板材装载车,通过导轨送入密封容器中,关好容器的密封门,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真空度-0.095MPa,保持该真空度40min.,关闭真空系统及连接密封容器和真空系统的阀门,开启供氨系统通入氨气至压力0.1MPa,保持该压力10min.,开启氨回收系统将残余氨气从密封容器中抽排完全,开启密封门,拉出装载车卸料。耗氨量平均0.63kg/m3,处理后板材的游离醛释放量为6.7mg/100g,达到E1级。
实施例5 将甲醛释放量为7.1mg/L(干燥器法)、厚度为5mm、表观密度为612kg/m3的胶合板装上板材装载车,通过导轨送入密封容器中,关好容器的密封门,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真空度-0.085MPa,保持该真空度25min.,关闭真空系统及连接密封容器和真空系统的阀门,开启供氨系统通入氨气至压力0.05MPa,保持该压力20min.,开启氨回收系统将残余氨气从密封容器中抽排完全,开启密封门,拉出装载车卸料。耗氨量平均0.58kg/m3,处理后板材的游离醛释放量为0.40mg/L,达到E0级。
实施例6 将甲醛释放量为11.3mg/L(干燥器法)、厚度为7mm、表观密度为590kg/m3的胶合板装上板材装载车,通过导轨送入密封容器中,关好容器的密封门,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真空度-0.085MPa,保持该真空度35min.,关闭真空系统及连接密封容器和真空系统的阀门,开启供氨系统通入氨气至压力0.1MPa,保持该压力20min.,开启氨回收系统将残余氨气从密封容器中抽排完全,开启密封门,拉出装载车卸料。耗氨量平均0.52kg/m3,处理后板材的游离醛释放量为0.6mg/L,达到E1级。
实施例7 将甲醛释放量为3.0mg/L(干燥器法)、厚度为18mm、表观密度为560kg/m3的细木工板装上板材装载车,通过导轨送入密封容器中,关好容器的密封门,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真空度-0.095MPa,保持该真空度35min.,关闭真空系统及连接密封容器和真空系统的阀门,开启供氨系统通入氨气至压力0.085MPa,保持该压力21min.,开启氨回收系统将残余氨气从密封容器中抽排完全,开启密封门,拉出装载车卸料。耗氨量平均0.67kg/m3,处理后板材的游离醛释放量为7.2mg/100g,达到E1级。
权利要求
1.一种人造板降醛工艺,其特征在于,将人造板放入密封容器中先进行真空处理,再将氨气气体释放进密封容器内,使氨气渗进人造板内部,最后将残余氨气回收完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板降醛工艺,其特征在于,人造板真空处理时的真空度为-0.085~-0.095MPa,保持真空度的时间为20~4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造板降醛工艺,其特征在于,氨气气体释放进密封容器后的压力为0.05~0.1MPa,保持时间为5~20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造板降醛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造板为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和细木工板中的任一种。
全文摘要
一种人造板降醛工艺,将人造板放入密封容器中先进行真空处理,再将氨气气体释放进密封容器内,使氨气渗进人造板内部,最后将残余氨气回收完全。人造板真空处理时的真空度为-0.085~-0.095MPa,保持真空度的时间为20~40min.。氨气气体释放进密封容器后的压力为0.05~0.1MPa,保持时间为5~20min.。使氨气被吸进人造板材内,与板材中残余的游离醛反应生成性能稳定的化合物六次甲基四胺(CH2)6N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常温下先用真空方法将人造板中的游离甲醛抽走,然后通入氨气让板材吸入,达到降醛目的;适用于各个种类和厚度的人造板,降醛效果好,设备制造难度小、成本较低;在进行人造板降醛处理时,操作容易,处理量大,氨气消耗少,降醛成本低。
文档编号B27D5/00GK101108498SQ200710120498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0日
发明者王文涛, 吴子良, 林多珍, 灿 杨, 左艳仙, 王瑞珍 申请人:魏根成, 吴子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