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校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8018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校直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校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原竹校直的设备。



背景技术:

篱笆与围栏等产品多使用原竹作为材料,将原竹通过连接结构,如连接扣、铁丝等,将原竹连接形成篱笆或围栏,产品对原竹的质量有以下要求:(1)原竹通直、无弯曲,(2)原竹具有一定的强度。现有技术中,对原竹进行校直的方法是通过炉火(多为碳为燃料的火炉生成的火焰)烘烤原竹弯曲部分,然后通过限位校直装置对加热烘烤过的部分进行校直。上述方法校直精度差、校直后的原竹质量不稳定;主要是因为手工操作,首先对弯曲部位的选择不精确,其次加热烘烤时间无控制,最后原竹加热与机械校直之间的配合无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竹的校直设备,其通过软化装置、校直装置和强制冷却装置的设置,使原竹整体软化、校直,其校直速度匀速、可调节,从而实现原竹的校直质量稳定、精度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竹校直设备,以工序先后为顺序依次包括软化装置、校直装置和强制冷却装置;所述软化装置包括用于保温的软化房、设于所述软化房内的隧道、设在所述隧道内的驱动的进给结构、以及设于所述软化房中的热源,所述热源均布于所述隧道环侧、使所述隧道外壁上任意两点间温度差小于5~10℃,所述进给结构用以提供自所述隧道入口至所述隧道出口的驱动;所述校直装置包括第一靠山和第二靠山,所述第一靠山上形成有第一靠山面,所述第二靠山包上形成有第二靠山面,所述第一靠山面、所述第二靠山面和所述隧道的工作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进给结构包括进给管体、设于所述进给管体内的驱动段、套设在所述进给管体一个端部并驱动所述管体转动的驱动齿轮、以及通过传动齿轮使所述驱动齿轮转动的电机;所述驱动段为间隔设置在所述进给管体内壁上的多个螺旋凸起段,且所述驱动段的内径等于原竹直径。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螺旋凸起段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螺旋凸起段长度相同;所述螺旋凸起段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拨片,所述拨片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进给管体的轴向具有20~30°的夹角,且所述拨片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螺旋凸起段的螺旋切线方向垂直;相邻所述拨片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拨片厚度的2~3倍,且多个所述拨片的顶部形成的输送通道与原竹为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拨片为弹性材料。

作为优选,相邻所述螺旋凸起段之间还设置有预校直结构,所述预校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进给管体内壁上的锥形凸环,该锥形凸环的内壁面形成圆台形通道,其靠近所述入口一侧的口径大于靠近所述出口一侧的口径,且该锥形凸环的锥度为1:(1.5~3)。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靠山上部开设有第一圆弧形通槽,所述第一圆弧形通槽的内壁面形成所述第一靠山面;所述第二靠山上设有第二圆弧形通槽,所述第二圆弧形通槽的内壁面形成所述第二靠山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靠山上设有第一校直结构,所述第二靠山包括第二校直结构和上抵靠部;所述第一校直结构包括第一校直架、所述第一校直架上安装有一对第一侧滚轮和位于一对所述第一侧滚轮之间的第一中滚轮,所述第二校直结构包括第二校直架、所述第二校直架上安装有一对第二侧滚轮和位于一对所述第二侧滚轮之间的第二中滚轮;一对所述第一侧滚轮和所述第一中滚轮的工作面形成所述第一靠山面;一对所述第二侧滚轮和所述第二中滚轮的工作面与所述上抵靠部形成所述第二靠山面。

作为优选,所述隧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隔热层、外壁、导热油通路、以及内壁,所述热源为通入所述导热油通路的导热油。

作为优选,所述强制冷却装置包括下料定位夹具、设于所述下料定位夹具工序下游的冷却油淋幕结构;所述下料定位夹具包括多组上输送辊和多组下输送辊,所述的上输送辊和所述的下输送辊之间具有使原竹通过的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油淋幕结构包括淋幕架、开设在所述淋幕架上的进给通道、安装在所述淋幕架上的淋幕喷头、油池、以及将所述油池中的冷却油供向所述淋幕喷头的油泵。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的一种竹校直设备具有原竹的校直质量稳定、精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竹校直设备的一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冷却油淋幕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靠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二靠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优选的方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竹校直设备,以工序先后为顺序依次包括软化装置1、校直装置2和强制冷却装置3。

软化装置1

软化装置1包括用于保温的软化房11、通过支架等结构架设在软化房11内的隧道12、设在隧道12内的驱动的进给结构13、以及设于软化房11中的热源,热源均布于隧道12环侧、使隧道12外壁上任意两点间温度差小于5~10℃,进给结构13用以提供自隧道12入口至隧道12出口的驱动。

软化房11起到保温的作用,可以是砖结构窑体、也可以是包覆有隔热棉等隔热材料的壳体。软化房11内通过支架等结构安装的隧道12,隧道12包括管道,贯穿软化房11的入口和出口(该入口和该出口同时为隧道的入口和出口)设置,优选的隧道12的材料是利于导热且耐200℃高温不变形、保持强度的材料,如合金材料等。隧道12包括多层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隔热层121、外壁122、导热油通路123以及内壁124,热源为通入导热油通路123的导热油。

进给结构13包括套嵌在隧道12内的进给管体131,管体131与内壁124之间无间隙,进给管体131在该入口一侧的端部伸出于入口之外,在进给管体131的环内壁上、自入口至出口间隔的设置有驱动段132和预校直结构14。驱动段132为设置在进给管体内壁上的多个螺旋凸起段,且驱动段132的内径等于原竹直径,多个螺旋凸起段之间的间距与螺旋凸起段长度相同,优选的是,管体131全长2米,内设有3个螺旋凸起段;螺旋凸起段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拨片135,拨片135所形成的平面与进给管体131的轴向具有20~30°的夹角,且拨片135所形成的平面与该螺旋凸起段的螺旋切线相垂直;相邻拨片135之间的间距为拨片135厚度的2~3倍,且多个拨片135的顶部形成的输送通道与原竹为过盈配合;拨片135为至少可耐200℃高温的弹性材料,优选的厚度是2~3mm。预校直结构14包括设置在进给管体131内壁上的锥形凸环,该锥形凸环的内壁面形成圆台形通道,其靠近入口一侧的口径大于靠近出口一侧的口径,且该锥形凸环的锥度为1:1.5~3,优选为1:2。

在进给管体131伸出于入口之外的一段上,安装有驱动齿轮133,驱动齿轮133通过传动齿轮134被电机带动,从而带动进给管体131和驱动段132旋转,实现原竹的进给和预校直。

校直装置2

如图3和4所示,校直装置2包括以工序先后为顺序设置的第一靠山21和第二靠山22,。其中,第一靠山21上设有第一校直结构23a,第一校直结构23a包括第一校直架23a-1、第一校直架23a-1上安装有一对第一侧滚轮23a-2和位于一对第一侧滚轮23a-2之间的第一中滚轮23a-3,一对第一侧滚轮23a-2和第一中滚轮23a-3的工作面形成第一靠山面;第二靠山22包括第二校直结构23b和上抵靠部221,第二校直结构23b包括第二校直架23b-1、第二校直架23b-1上安装有一对第二侧滚轮23b-2和位于一对第二侧滚轮23b-2之间的第二中滚轮23b-3,一对第二侧滚轮23b-2和第二中滚轮23b-3的工作面与上抵靠部221形成第二靠山面。

强制冷却装置3

包括下料定位夹具31、设于下料定位夹具31工序下游的冷却油淋幕结构32;下料定位夹具31包括多组上输送辊和多组下输送辊,上输送辊和下输送辊之间具有使原竹通过的间隙,且该间隙略小于原竹的直径。冷却油淋幕结构32包括淋幕架321,淋幕架321上开设有进给通道322,进给通道322的支撑底部面设置的与下输送辊的辊子顶部等高;淋幕架321上还安装淋幕喷头323,淋幕喷头323横跨进给通道322设置;本实施例中,冷却油淋幕结构32的供油源为油池和将油池中的冷却油供向淋幕喷头的油泵。在技术方案中,采用冷却油淋幕结构32作用强制冷却的方法实现了两个技术效果,其一,当经过校直的原竹离开校直装置2后并进入下料定位夹具31时,仍具有较高的温度,淋以冷却油可实现有效冷却,实现校直后原竹的快速定型,不产生弯曲回复;其二,在仍具有一定温度(相对较高的温度)时,原竹表面的纤维结构扩张,淋涂冷却油后,冷却油接触原竹表面后升温、流平性提高、同时进入扩张的原竹表面纤维中,起到了对原竹表面的保护。且这种涂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冷油在冷竹表面涂覆具有更好的附着效果,涂覆的持久性更好。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校直装置2包括第一靠山21和第二靠山22,第一靠山21上部开设有第一圆弧形通槽,第一圆弧形通槽的开口指向上方,第一圆弧形通槽的内壁面形成第一靠山面;第二靠山22上设有第二圆弧形通槽,第二圆弧通槽的开口指向两侧中的任意一侧,第二圆弧形通槽的内壁面形成第二靠山面;因而第一圆弧通槽与第二圆弧通槽的开口朝向相垂直,由此,第一靠山面和第二靠山面围成完整的原竹的裹覆挤压面。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9月17日 16:45
    有机器卖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