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板倒角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9908发布日期:2018-11-27 22:53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板倒角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板倒角工装。



背景技术:

门板在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对侧边进行倒角处理,目前一般采用手提锣机的方式进行倒角,这样一块门板需要进行八次倒角处理,效率低下。如申请号为201710574708.1(公开号为CN10743366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门板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切割木材获得设计大小的芯板,并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b)在芯板的两个板面上压制具有纹路的木质表皮;(c)加工制作边框,边框由四条边依次首位对接形成,并在对接处用倒边机倒角,倒角后用砂纸进行打磨;(d)边框和芯板组装形成门板,在门板的表面喷涂一层底漆涂料,而后烘干;(e)在烘干后的底漆表面进行打磨,打磨后喷涂一层面漆涂料;(f)在面漆涂料的表面喷涂一层色漆涂料,而后烘干。

手提锣机的倒角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工艺不稳定,从而会对门板的品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加工工艺稳定及加工灵活的门板倒角工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门板倒角工装,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操作台,设置在机架的上方,具有用于水平放置待加工门板的台面;

上锣机,竖向设置在操作台的台面上,具有朝下设置的、对门板的上侧棱边进行倒角的上锣刀;

锣机座,用于安装上述上锣机;

升降机构,固定在操作台的台面上,与上述锣机座连接并能驱动锣机座相对于台面上下升降并定位在所需的高度;

下锣机,竖向设置在操作台的下方,具有朝上设置的、对门板下侧棱边进行倒角的下锣刀;以及

操作口,开设在操作台上,供上述下锣刀暴露于操作台的台面上,上、下锣刀之间的距离与待加工门板的厚度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滑杆及导向限位块,该固定座包括第一竖壁,上述导向限位块至少为两块并分别沿竖向固定在第一竖壁的上下两端,各导向限位块分别开设有供滑杆穿设的导向孔,该滑杆能沿各导向孔相对于台面上下移动,且各导向孔能分别通过紧固件将位于对应的导向孔中的滑杆部分锁定,上述锣机座固定在滑杆上。从而能较好地实现上锣机的上下升降,并能使上锣机定位在所需的高度,从而保证倒角加工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向限位块的一端与第一竖壁固定,另一端为锁定部,该锁定部上具有上下贯穿并连通外部与导向孔的锁定缝,该锁定缝两侧的锁定部部分分别形成锁定块,且该锁定部上开设有供上述紧固件穿设的、左右贯穿的锁定孔,该锁定孔依次穿过对应的各锁定块和锁定缝,当紧固件穿设在该锁定孔中并锁紧时,上述锁定缝缩小而将滑杆的相应部分锁定在导向孔中。从而能较好地将上锣机稳固地锁定在所需的高度,并且,上锣机高度调整时只需旋松紧固件,移动滑杆即可,调节十分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锣机座包括第二竖壁,该第二竖壁于上述第一竖壁相对设置,上述导向限位块固定在第一竖壁的正面上,而上述第二竖壁的背面上固定有连接块,该连接块设置在导向限位块之间,且上述锣机座通过该连接块固定在滑杆上。从而能使锣机座稳固地设置在滑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锣刀和下锣刀左右相对而上、下错位设置,这样能使该倒角工装同时加工门板一侧的上、下边棱,加工方便、有序,并且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倒角工艺的稳定性,而上、下锣刀上、下错位设置能避免上、下锣刀相互干扰倒角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台的台面上还固定有辅助板,该辅助板前侧的操作台的台面区域为用于放置待加工门板的放板区,且该辅助板该辅助板的前侧缘呈平直状并供待加工门板的侧边依靠,所述锣机座固定在该辅助板上,辅助板的前侧缘分别向内凹陷而形成上下贯穿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且上锣刀悬空设置在该第一通槽并能在该第一通槽中转动,而第二通槽与上述操作口上下对齐,下锣刀暴露在该第二通槽中并能在该第二通槽中转动。通过将门板的待加工门板依靠在辅助板的前侧缘,从而辅助板的前侧缘能对加工过程中的门板起到导向作用,进而能使各锣机更加平整、稳定地对相应的门板侧棱进行倒角处理,提高倒角加工的工艺稳定性,其中通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不仅能有效实现上、下锣刀对对应侧棱的倒角,而且能对锣刀的倒角加工进行一定限定,从而能使各锣刀更加有序、稳定地对对应的侧棱进行倒角。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从而能使上下锣刀更加平稳地在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中旋转,进而实现平稳的倒角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锣机座还包括横板,上述第二竖壁的下端固定在横板上,上锣机固定在横板上,且该横板的前侧缘向内凹陷而形成供上述上锣刀穿过并与上述第一通槽相匹配的连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同时设置有上、下锣机,这样可同时对门板的上、下侧棱进行倒角处理,采用传统的手持方式对门板进行倒角需要重复倒角八次,而采用实用新型中的倒角工装仅需倒角四次即能完成对门板的倒角处理,大大提高了倒角加工的效率。此外,传统的手持方式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手持不稳的问题,使得倒角处理工艺不稳定,而本实用新型中上、下锣机均稳固设置,避免了手持锣机存在的晃动问题,从而保证了倒角工艺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门板产品的品质。另外,上、下锣刀之间的距离与待加工门板的厚度相匹配,而升降机构能驱动锣机座相对于台面上下升降,从而能根据待加工门板的厚度对上锣刀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该工装可适用于加工多种厚度的门板,使用更加方便,加工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板倒角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板倒角工装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向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门板倒角工装,包括机架1,该机架1的顶部具有操作台10,该操作台10具有用于水平放置待加工门板(未示出)的台面100。上述操作台10的台面100上竖向设置有上锣机2,该上锣机2具有朝下设置的、用于对门板的上侧棱边进行倒角的上锣刀21,同时操作台10的下方竖向固定置有下锣机33,其具有朝上设置的、用于对门板的下侧棱边进行倒角的下锣刀31,此外,操作台10上还开设有圆形的操作口102,该操作口102上下贯穿操作台10并供下锣刀31暴露于操作台10的台面100上,上、下锣刀21,31之间的距离与待加工门板的厚度相匹配。此外,还具有用于安装上述上锣机2的锣机座4和升降机构6,该升降机构6固定在操作台10的台面100上,其与上述锣机座4连接并能驱动锣机座4相对于台面100上下升降并定位在所需的高度,进而能改进上、下锣刀21,31之间的距离。

可见,本实施例中,可同时对门板的上、下侧棱进行倒角处理,采用传统的手持方式对门板进行倒角需要重复倒角八次,而采用实用新型中的倒角工装进仅需倒角四次即能完成对门板的倒角处理,大大提高了倒角加工的效率。此外,传统的手持方式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手持不稳的问题,使得倒角处理工艺不稳定,而本实用新型中上、下锣机2,3均稳固设置,其中下锣机3固定在操作台10的下方,上锣机2安装在锣机座4上并能在升降机构6作用下上下升降并定位在所需的高度,因而避免了手持锣机存在的晃动问题,从而保证了倒角工艺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门板产品的品质。另外,上、下锣刀21,31之间的距离与待加工门板的厚度相匹配,而升降机构6能驱动锣机座4相对于台面100上下升降,从而能根据待加工门板的厚度对上锣刀21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该工装可适用于加工多种厚度的门板,使用更加方便,加工更加灵活。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上述升降机构6包括固定座63、滑杆61及导向限位块62,该固定座63包括第一竖壁631,上述导向限位块62至少为两块并分别沿竖向固定在第一竖壁631的上下两端,各导向限位块62分别开设有供滑杆61穿设的导向孔620,该滑杆61能沿各导向孔620相对于台面100上下移动,且各导向孔620能分别通过紧固件(未示出,可为螺钉、螺栓等)将位于对应的导向孔620中的滑杆61部分锁定,上述锣机座4固定在滑杆61上。从而能较好地实现上锣机2的上下升降,并能使上锣机2定位在所需的高度,从而保证倒角加工的正常进行。

上述导向限位块62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导向限位块62的一端为与第一竖壁631固定的连接部621,另一端为锁定部622,该锁定部622上具有上下贯穿并连通外部与导向孔620的锁定缝623,该锁定缝623两侧的锁定部622部分分别形成锁定块622a,且该锁定部622上开设有供上述紧固件穿设的、左右贯穿的锁定孔624,该锁定孔624依次穿过对应的各锁定块622a和锁定缝623,当紧固件穿设在该锁定孔624中并锁紧时,上述锁定缝623缩小而将滑杆61的相应部分锁定在导向孔620中。从而能较好地将上锣机2稳固地锁定在所需的高度,并且,上锣机2高度调整时只需旋松紧固件,移动滑杆61即可,调节十分方便。

另外,为使锣机座4稳固地设置在滑杆61上,上述锣机座4包括第二竖壁41,该第二竖壁41于上述第一竖壁631相对设置,上述导向限位块62固定在第一竖壁631的正面上,而上述第二竖壁41的背面上固定有连接块43,该连接块43设置在导向限位块62之间,且上述锣机座4通过该连接块43固定在滑杆61上。

由上可见,上、下锣刀21,31同时处理门板的上下棱边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上锣刀21和下锣刀31同时处理门板不同侧的棱边,具体地:上锣刀21倒角门板左侧的上棱边,下锣刀31倒角门板右侧的下棱边,处理完毕后将门板翻转,此时,上锣刀21倒角门板右侧的上棱边,下锣刀31倒角门板左侧的下棱刀。可见该种操作中需要将门板翻转,操作麻烦,并且上锣刀21和下锣刀31同时操作不同侧的棱边,加工过程中容易导致重复倒角或者漏倒角问题的发生。因此,本实施例中,上锣刀21和下锣刀31沿操作台10的台面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两者上、下错位设置,这样能使该倒角工装同时加工门板一侧的上、下边棱,加工方便、有序,并且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倒角工艺的稳定性,而上、下锣刀21,31上、下错位设置能避免上、下锣刀21,31相互干扰倒角操作。

再进一步,操作台10的台面100上还固定有辅助板7,该辅助板7前侧的操作台10的台面100区域为用于放置待加工门板的放板区101,且该辅助板7的前侧缘呈平直状并供待加工门板的侧边依靠,所述锣机座4固定在该辅助板7上,辅助板7的前侧缘分别向内凹陷而形成上下贯穿的第一通槽71和第二通槽72,且上锣刀21悬空设置在该第一通槽71并能在该第一通槽71中转动,而第二通槽72与上述操作口102上下对齐,下锣刀31暴露在该第二通槽72中并能在该第二通槽72中转动。通过将待加工门板依靠在辅助板7的前侧缘,从而辅助板7的前侧缘能对加工过程中的门板起到导向作用,进而能使各锣机更加平整、稳定地对门板的相应侧棱进行倒角处理,提高倒角加工的工艺稳定性,其中通过第一通槽71和第二通槽72不仅能有效实现上、下锣刀21,31对对应侧棱的倒角,而且能对锣刀的倒角加工进行一定限定,从而能使各锣刀更加有序、稳定地对对应的侧棱进行倒角。优选地,第一通槽71和第二通槽72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从而能使上、下锣刀21,31更加平稳地在第一通槽71和第二通槽72中旋转,进而实现平稳的倒角加工。锣机座4还包括横板42,上述第二竖壁41的下端固定在横板42上,上锣机2固定在横板42上,且该横板42的前侧缘向内凹陷而形成供上述上锣刀21穿过并与上述第一通槽71相匹配的连槽421。

本实用新型中的门板倒角工装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门板的一侧长边依靠在辅助板7的前侧缘上,并使门板的前端与下锣刀31对齐,由右向左推动门板,下锣刀31先对门板的该侧的下棱边进行倒角,到门板被推动至上锣刀21处时,上锣刀21对门板的该侧的上棱边进行倒角,直至上棱刀倒角完毕,此时完成了对门板一侧长边的倒角。采用同样的方式对门板的另一侧长边以及两侧的短边进行倒角,即完成了对整个门板的倒角。当然除上述方式外,也可以采用由左至右推动门板的方式,此时上锣刀21先对对应的上棱边进行倒角;也可以先对门板的两侧短边进行倒角,再对门板的两侧长边进行倒角。

本实施例中的倒角工装在操作时,操作者站立在放板区101所在操作台10的一侧,上述方位的描述均以操作者的视角为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