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板推送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5319发布日期:2019-11-27 19:35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板推送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板推送上料机。



背景技术:

木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锯床切割加工成需要的宽度,现有的锯床大多需要通过人工操作,通过工人手工上料,并由人工对木板进行定位,造成劳动强度大、加工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操作工的熟练度要求高,否则容易产生板材分割精度低、断面平整度差、次品率较高等问题,对资源造成浪费;现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化木板分割加工线,因此,需要设计其自动化的木板推送上料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木板推送上料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木板推送上料机,包含上料底板、上料立柱、上料升降板和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立柱有多个,多个上料立柱设置在上料底板的边角上,上料升降板与多个上料立柱滑动配合,上料升降板上设置有控制上料升降板升降的上料升降电机,上料组件设置在上料升降板上;所述上料组件包含上料辊安装座、缓冲导柱和板材限位架;所述上料辊安装座通过缓冲导柱与上料升降板配合,上料辊安装座上设置有电机丝杆机构和上料推板,上料推板的前端设置有竖向的勾板,勾板的高度小于一个板材的厚度;所述板材限位架设置在上料辊安装座的出料侧上,板材限位架上设置有过料板,过料板上设置有过料槽口;所述电机丝杆机构带动上料推板前后移动,上料推板通过勾板带动最上层的木板原料从过料槽口中穿过,同时过料板的下端挡住下层的木板原料。

优选的,所述上料底板的前侧铰接有上料桥板。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上料护栏。

优选的,所述上料底板的后侧设置有挡板插槽,挡板插槽用于安装挡料板。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料升降板配合的立柱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过料板与板材限位架之间设置有导向加强筋,导向加强筋的下端与过料槽口的顶部对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木板推送上料机,上料组件可以将堆叠在底板上的板材自动向后送料,随着堆叠的板材减少降低,上料升降板还可以带动上料组件降低高度;上料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加工时间长、提高了生产效率;上料组件通过勾板推料的方式上料,保证了上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木板推送上料机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木板推送上料机,包含上料底板1、上料立柱2、上料升降板3和上料组件;所述上料底板1的前侧铰接有上料桥板11,上料底板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上料护栏12,上料底板1的后侧设置有挡板插槽13,挡板插槽13用于安装挡料板14;所述上料立柱2有多个,多个上料立柱2设置在上料底板1的边角上,多个上料立柱2上设置有竖向的滑轨,其中一个上料立柱2上还设置有竖向的齿条,上料升降板3通过滑轨与多个上料立柱2滑动配合,上料升降板3上设置有上料升降电机31,上料升降电机31通过齿轮与齿条配合控制上料升降板3升降,每个上料立柱2的顶部均设置有立柱限位块15,立柱限位块15用于限制上料升降板3的升程。

如附图2所示,所述上料组件设置在上料升降板3上,上料组件包含上料辊安装座32、缓冲导柱33和板材限位架34;所述上料辊安装座32通过缓冲导柱33与上料升降板3配合,缓冲导柱33上设置有与上料辊安装座32和上料升降板3配合的弹性部件,对上料辊安装座32起到下压缓冲作用;所述上料辊安装座32上设置有电机丝杆机构35和上料推板36,上料推板36的前端设置有勾板,勾板的高度小于一个板材的厚度;所述板材限位架34设置在上料辊安装座32的出料侧上,板材限位架34上设置有过料板37,过料板37上设置有过料槽口38,过料板37与板材限位架34之间设置有导向加强筋39,导向加强筋39的下端与过料槽口38的顶部对齐。

上料时,将挡料板14插在挡板插槽13上,挡料板14的前侧面比过料板37的前侧面略微靠前一点;将堆叠的木板原料从上料桥板11推送至上料底板1上,并沿挡料板14对齐,之后拆下挡料板14;上料升降电机31带动上料升降板3下降,使上料推板36压在最上层的板材上,电机丝杆机构35带动上料推板36向后移动,上料推板36通过勾板带动最上层的板材从过料槽口38中穿过,同时过料板37的下端挡住下层的木板原料,使上料组件一次只会送出一个板材;当遇到边缘有一点曲翘的板材时,在导向加强筋39的作用下,板材依然会正常滑入过料槽口38。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