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框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9029发布日期:2019-09-12 09:1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框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片加工工艺领域,尤其是一种竹框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竹筛、簸箕、竹篮等竹制品的竹编框大多采用编织的方式来实现,对编织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也有人通过将竹条弯折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等形状,再通过绳带固定来制作竹编框。但是,现有的这些竹编框制作工艺都要完全依赖手工制作,效率低,且成本高,严重制约着竹制品行业的发展。

公开号为CN205600910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竹编框成型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操作台,操作台上左右对称安装有两模具,其中一模具侧方的机架上安装有横移装置,横移装置与该模具传动连接;两模具闭合时呈环形结构;模具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形成模具模腔,模具上还开设有连通模具模腔与外界的通孔;模具模腔内侧壁上铺设加热组件。但是,上述竹编框成型设备依然存在如下缺陷:加热组件所释放的多余热量未加以利用,造成了热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加热组件所释放的多余热量加以回收利用的竹框成型设备。

一种竹框成型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操作台,操作台上安装有数个动模和一个定模,动模和定模均为弧形模具,合模时所有模具顺序拼接在一起并在模具中心形成一用于容置竹框的圆形中心腔;每个模具均为中空结构;与圆形中心腔相对应的模具内侧壁上均铺设有加热组件;每个模具的内部沿模具的延伸方向绕设有水管,每个水管的一端与模具外的自来水产生装置连通、另一端并与模具外的热水储备罐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具的内部设置水管,水管的一端与模具外的自来水产生装置连通、另一端与模具外的热水储备罐连通,实现了对加热组件释放的多余热量的收集和回收利用。

所述水管为钢制水管,导热快。

所述水管与加热组件之间留有空隙,避免影响对竹框的热压定型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合模时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模的横向剖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模的横向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模的纵向剖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模的纵向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5,一种竹框成型设备,包括机架10,机架10上设置有操作台20,操作台20上安装有一个动模30和一个定模40,动模30和定模40均为弧形模具,合模时所有模具(30、40)顺序拼接在一起并在模具中心形成一用于容置竹框的圆形中心腔50;每个模具(30、40)均为中空结构;与圆形中心腔50相对应的模具(30、40)内侧壁上均铺设有加热组件(31、41);每个模具(30、40)的内部沿模具(30、40)的延伸方向绕设有水管(32、42),每个水管(32、42)的一端(321、421)与模具(30、40)外的自来水产生装置60连通、另一端(322、422)并与模具(30、40)外的热水储备罐70连通。

工作过程中,将竹框与模具(30、40)内壁贴紧放入圆形中心腔50内,启动加热组件加热(31、41),对竹框进行热压定型;与此同时,通过自来水产生装置60向水管(32、42)中通入自来水,水管(32、42)中的自来水吸收加热组件(31、41)释放的热量后,水管(32、42)中的自来水加热形成热水并储存于热水储备罐70内,以备他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具(30、40)的内部设置水管(32、42),水管(32、42)的一端穿过同侧端的模具(30、40)侧壁与自来水产生装置60连通、另一端穿过同侧端的模具(30、40)侧壁与热水储备罐70连通,实现了对加热组件(31、41)释放的多余热量的收集和回收利用。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动模的数量并不限于附图中的1个,也可以为2个或多于2个。

所述水管(32、42)为钢制水管,导热快,热量损失小。

如图2~图5所示,所述水管(32、42)与加热组件(31、41)之间留有空隙,避免影响对竹框的热压定型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