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片传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3348发布日期:2020-05-08 19:5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片传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竹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片传送机。



背景技术:

竹板材因其卓越的物理学性能,并且具有吸水膨胀系数小、不干裂、不变形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竹板材在生产前序阶段需要将成年的毛竹裁断成规定长度的毛竹,便于后期的分片加工,之后被裁断的各段竹筒被破开为等宽等厚的竹片,所述竹片进入刨除机进行刨除操作。

但是,实际中竹材呈现一定弯曲状,破开形成的竹片也呈现弧状,在进入刨除机前需对竹片进行分拣操作,即将每一片竹片带有沥青的一面朝向一致,再进入刨除机。目前,基于竹片呈现一定的弧状的特殊形状的限制,以及,从破竹机破竹后的各竹片朝向的不规则,现有技术下只能通过人工进行翻捡并推送进入刨除机;但是,对于每一片竹片都需要进行分拣,将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使得工序的连续性至今无法保障,制约了行业的效率,再有,人工将竹片推送进入刨除机,因刨除机对竹片的夹持和推进的速度非常快,在人工放入竹片的瞬间,竹片与人手产生很大的相对作用,非常容易划破操作人员的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竹片传送机来解决,接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阐述。

一种竹片传送机,包括机身、挡板、斜坡、自重翻身机构、定距传送机构、限位板、传感器和夹持对辊,所述机身立于工作地面作为承载台;

所述斜坡固定于机身上,斜坡的侧边缘连接挡板,所述斜坡的底端连接自重翻身机构的左端,所述自重翻身机构的右端连接定距传送机构的左端,所述定距传送机构的右端连接限位板,所述传感器固定设置于限位板上,限位板上下设置夹持对辊,所述传感器与夹持对辊电连接;所述自重翻身机构包括第一滚轮组、第二滚轮组和链条,所述第一滚轮组、第二滚轮组通过链条完成连接;定距传送机构等间隔地选取竹片。

进一步地,所述的斜坡设计为包含相互连接的上斜坡和下斜坡,所述上斜坡的倾斜角度即其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大小在50°~80°之间,所述下斜坡的倾斜角度即其与水平面的夹角β的大小在30°~50°之间,所述上斜坡的倾斜角度α大于下斜坡的倾斜角度β。

进一步地,所述上斜坡和下斜坡的连接处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上斜坡和下斜坡连接线的两端。所述竹片落在上斜坡上后沿着斜面下落,在经过凸起处后与凸起撞击发生微幅度的跳起,进一步提高分散的效果,同时,在所述竹片两端下滑的水平高度不一致时,所述凸起与竹片两端先后接触的效果有利于延缓两端落入自重翻身机构的时间差,更有的,所述凸起对竹片之间存在的交错堆叠的分离具有明显的分散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自重翻身机构还可包含辅助轮组,所述辅助轮组用于调节链条的松紧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之间的间距为竹片长度的2/3~9/10,所述竹片两端露出链条的长度等长。

所述定距传送机构包括第三滚轮组、第四滚轮组和传输带,所述第三滚轮组与自重翻身机构的第二滚轮组同转动轴心,所述第三滚轮组、第四滚轮组通过传输带连接,所述传输带上设置有等间隔的拨块。所述拨块随着传输带转动并在第三滚轮组处将自重翻身机构传来的竹片抬起并向前传动,如此完成等间隔地选取竹片。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的上方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使得竹片两端可同时被拨块选取,保证工序连续性。所述挡块于垂直向的随着拨块选取竹片的动作而同步动作,所述挡块或机身或拨块上设置感应器,所述感应器感应竹片的到位情况,当竹片被拨块选取时,感应器触发挡块动作,挡块下降将竹片压紧于拨快上,在所述拨快转的过程中,将挡块向上推动,因挡块做垂直向动作,拨快做圆周向动作,拨快与竹片发生相对滑动直至与挡块分离,完成选取动作,而挡块分离后将不下落,等待感应器的下一个触发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可设有一段抬升段。所述抬升段可消除竹片的惯性,避免过大的速度撞击后反弹无法准确静止于夹持对辊中。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斜坡和自重翻身机构,让来自破竹机的竹片在自重下完成翻身操作,使得进入后续工序的竹片全部满足要求;并且,通过定距传送机构等间隔的选取竹片,保证工序的连续性;通过限位板、传感器和夹持对辊将竹片导入后续刨除机,达到稳定、高效地输送,提升效率的同时,保证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剖竹后的竹筒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机身10、挡板20、斜坡30、上斜坡31、下斜坡32、凸起33、自重翻身机构40、第一滚轮组41、第二滚轮组42、链条43、辅助轮组44、挡块45、定距传送机构50、第三滚轮组51、第四滚轮组52、传输带53、拨块54、限位板60、抬升段61、传感器70、夹持对辊80。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来做详细地阐述。

现有技术下,破竹机对竹筒进行破竹操作,破竹机夹持机构夹持着竹筒的一端向剖刀推送,将竹筒剖为等厚等宽的竹片,如附图1所示,被剖开的竹筒的任意一片竹片90的朝向不一致,在破竹机破开后在惯性的作用下仍然向前动作,落地后不仅朝向不完全一致,而且竹片之间存在交错搭叠的状况,在进入下一步刨除工艺时,需人工分拣,根据背景技术的阐述,此种方式不仅制约工艺的效率,还容易造成工作人员受伤。

参考附图2、3,一种竹片传送机,用于对破竹之后的竹片的统一翻捡操作,包括机身10、挡板20、斜坡30、自重翻身机构40、定距传送机构50、限位板60、传感器70和夹持对辊80,所述机身10立于工作地面作为承载台,所述挡板20、斜坡30、自重翻身机构40、定距传送机构50、限位板60、传感器70和夹持对辊80都固定于机身上;所述斜坡30固定于机身10的最左端,斜坡30的侧边缘连接挡板20,所述斜坡30的底端连接自重翻身机构40的左端,所述自重翻身机构40的右端连接定距传送机构50的左端,所述定距传送机构50的右端连接限位板60,所述传感器70固定设置于限位板60上,限位板60上下设置夹持对辊80。

所述挡板20与斜坡30连接,来自破竹机剖竹完成后的竹片90在惯性的作用下从机身10的远离挡板20的一侧落入斜坡30上,与斜坡30发生硬碰撞,所述竹片在碰撞过程中散开并各自在自重的作用下沿着斜坡30下滑进入自重翻身机构40。

所述碰撞散开可很大程度上使得聚拢的竹片离散开,为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本实施例将所述的斜坡30设计为包含相互连接的成折线的包括上斜坡31和下斜坡32,所述上斜坡31的倾斜角度即其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大小在50°~80°之间,以60°为最佳,所述下斜坡的倾斜角度即其与水平面的夹角β的大小在30°~50°之间,以45°为最佳,并且,上斜坡31的倾斜角度α大于下斜坡的倾斜角度β。

进一步地,所述上斜坡31和下斜坡32的连接处设有凸起33,所述凸起33可以包含设置于上斜坡31和下斜坡32连接线的两端,所述竹片90落在上斜坡31上后沿着斜面下落,在经过凸起33处后与凸起33撞击发生微幅度的跳起,进一步提高分散的效果,同时,在所述竹片90两端下滑的水平高度不一致时,所述凸起33与竹片90两端先后接触的效果有利于延缓两端落入自重翻身机构40的时间差,更有的,所述凸起33对竹片90之间存在的交错堆叠的分离具有明显的分散效果。

所述自重翻身机构40固定在机身10上且连接在斜坡30的右侧承接来自斜坡30的竹片90,经斜坡30作用后的竹片90中依旧可能存在反向的无法进入后续工序的竹片90,通过自重翻身机构40实现对反向的竹片90的自动翻身操作,具体如下:所述自重翻身机构40包括第一滚轮组41、第二滚轮组42和链条43,所述第一滚轮组41、第二滚轮组42通过链条43完成连接,所述竹片90滑入链条43后,竹片90的两端分别搭于链条43上,所述竹片90呈现一定的弧度,所述竹片90的重心低于链条43所在水平面,竹片90在滑在链条43上后在自重作用下翻转使得其重心低于链条43所在水平面;所述链条43在传动过程中与竹片之间存在摩擦使得竹片90向前行进,并且链条43存在一定的抖动,有助于竹片90的翻转。

所述自重翻身机构40还可包含辅助轮组44,所述辅助轮组44用于调节链条43的松紧程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采取其他的传输结构代替链条43,例如传输带、钢丝绳等。

进一步地,两链条43之间的间距影响着竹片90翻身的效果,较佳地,所述链条43之间的间距为竹片90长度的2/3~9/10,所述竹片两端露出链条43的长度等长。

所述竹片90经自重翻身机构40操作后,所有竹片的朝向一致,可送入刨除机进行刨除,但如何使得竹片等时间间隔自动进入刨除机需采取以下技术方案,通过定距传送机构50实现:所述定距传送机构50包括第三滚轮组51、第四滚轮组52和传输带53,所述第三滚轮组51与自重翻身机构40的第二滚轮组42同转动轴心,所述第三滚轮组51、第四滚轮组52通过传输带53连接,并且,所述传输带53上设置有等间隔的拨块54,所述拨块54随着传输带53转动并在第三滚轮组51处将自重翻身机构40传来的竹片90抬起并向前传动,如此完成等间隔地选取竹片90。

值得注意的是,自重翻身机构40向定距传送机构50传送竹片90时,为防止竹片90堆积于自重翻身机构40处进而影响拨块54选取竹片90的效果,本实施例于链条43的上方设置有挡块45,所述挡块45使得竹片90两端可同时被拨块54选取,保证工序连续性。

经试验在此前的破竹工序中,被破开的竹片的宽度存在低概率的宽度的不一致的情况,这将导致拨块54在导送竹片时,因拨块54的宽度是一致的,进而存在拨块54在选取竹片时无法完全匹配所有的竹片,当某一竹片过宽时,拨块54在选取竹片时,存在竹片翻转落回链条43的情况,造成对工序连续性的阻碍,当一竹片较窄时,其下一竹片将有部分搭接处于拨块54上,在拨块54动作后将搭接着的竹片翻转,也将影响工序连续性;基于此,本实施例的解决方案如下:将挡块45设置为于垂直向的随着拨块54选取竹片的动作而同步动作的活动状态,所述挡块45或机身10或拨块54上设置感应器,所述感应器感应竹片的到位情况,当竹片被拨块54选取时,感应器触发挡块45动作,挡块45下降将竹片压紧于拨快54上,在所述拨快54转的过程中,将挡块45向上推动,因挡块45做垂直向动作,拨快54做圆周向动作,拨快54与竹片发生相对滑动直至与挡块45分离,完成选取动作,而挡块45分离后将不下落,等待感应器的下一个触发信号,保证了工序的连续性。

所述定距传送机构50旁设置限位板60,所述限位板60上设置有传感器70,限位板60上下方设置有夹持对辊80,所述传感器70与夹持对辊80电连接;所述竹片90在远端在惯性作用下离开定距传送机构50,进入限位板60,竹片90的端部在离开定距传送机构50的同时恰与限位板60接触,在惯性下撞击限位板60的端部并静止,此时所述传感器70动作触发夹持对辊80动作,将竹片90夹持并启动自转,将竹片向刨除机传输。

所述夹持对辊80可设置于所述的机身10上,也可以设于后续工序的刨除机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60可设有一段抬升段61,所述抬升段61可消除竹片的惯性,避免过大的速度撞击后反弹无法准确静止于夹持对辊80中。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斜坡30和自重翻身机构40,让来自破竹机的竹片在自重下完成翻身操作,使得进入后续工序的竹片全部满足要求;并且,通过定距传送机构50等间隔的选取竹片,保证工序的连续性;通过限位板60、传感器70和夹持对辊80将竹片导入后续刨除机,达到稳定、高效地输送,提升效率的同时,保证人员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