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用竹子切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60358发布日期:2022-03-08 23:5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用竹子切割设备。


背景技术:

2.竹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记载有70余属,1千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较多人使用竹子制作艺术品,竹子生产成竹制品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竹子切割成块形才能够制成所需的产品,大部分是人工使用刀锯进行切割,但是人工使用刀锯切割竹子危险性高,人力上的投入太大,切割效率较低。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安全、效率高的农业用竹子切割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人工使用刀锯切割竹子危险性高,人力上的投入太大,切割效率较低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安全、效率高的农业用竹子切割设备。
5.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用竹子切割设备,包括有底板、第一滑杆、第一滑套、第一弹簧、马达、锯片、推料机构和卡紧机构,底板一侧设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上转动式设有锯片,第一滑套一侧设有马达,马达输出轴与锯片相连,第一滑套与第一滑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底板一侧设有推料机构,推料机构上设有卡紧机构。
6.更为优选的是,推料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柱、收料架、第二滑杆、第一直齿条、推板、第一支撑架、电机和缺齿轮,底板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收料架,收料架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架,收料架一侧对称设有第二滑杆,收料架一侧滑动式设有推板,推板一侧设有第一直齿条,第一直齿条与第二滑杆滑动配合,第一直齿条与收料架滑动配合,底板一侧设有电机,电机位于第一支撑柱一侧,电机输出轴中间设有缺齿轮,缺齿轮与第一直齿条配合,第二滑杆与第一直齿条均在第一支撑架内。
7.更为优选的是,卡紧机包括有收料框、第二支撑架、夹板、第三弹簧、第二直齿条、第二支撑柱、第一转轴、直齿轮、单向齿轮和第三直齿条,收料架一侧设有收料框,收料框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均滑动式设有夹板,夹板与第二支撑架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一侧夹板上设有第二直齿条,收料框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一侧设有直齿轮,第一转轴一侧设有单向齿轮,直齿轮与第二直齿条啮合,第一直齿条一侧设有第三直齿条,第三直齿条与单向齿轮配合。
8.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挡料机构,挡料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撑架、第三滑杆、第一挡板和第四弹簧,底板一侧设有第三支撑架,第三支撑架一侧对称设有第三滑杆,第三滑杆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对称与第三滑杆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9.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自动切割机构,自动切割机构包括有第四滑杆、第二滑
套、第三支撑柱、拨杆、扭簧和楔形块,底板一侧设有第四滑杆,第四滑杆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套,第二滑套与第一滑套相连,底板一侧设有第三支撑柱,第三支撑柱位于第四滑杆一侧,第三支撑柱一侧转动式设有拨杆,拨杆与第三支撑柱之间连接有扭簧,第一挡板一侧设有楔形块,楔形块与第二滑套均与拨杆配合。
10.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包括有第四支撑柱、第五支撑柱、第二转轴、第一皮带轮、第一平皮带、第二挡板、第三转轴、第一齿轮和第二平皮带,底板一侧对称设有第四支撑柱,底板一侧对称设有第五支撑柱,一侧第四支撑柱与第五支撑柱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均设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一平皮带,第四支撑柱与第五支撑柱之间均连接有第二挡板,前部第二挡板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与一侧第二转轴上均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二平皮带,电机输出轴前侧与第三转轴后侧均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相啮合。
11.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包括有收料箱、第六支撑柱和第三挡板,底板一侧滑动式设有收料箱,底板一侧设有第六支撑柱,第六支撑柱上转动式设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与收料箱配合。
12.更为优选的是,第一弹簧为复位弹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人们通过第二直齿条向前侧移动带动前侧夹板向前侧移动,使其夹板不再挡住竹子,竹子将掉落至收料架上;2、人们通过楔形块向左侧移动带动拨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锯子向下移动,便可对竹子进行切割。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推料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的推料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的卡紧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的挡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的自动切割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的传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的收集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名称:1-底板,2-第一滑杆,3-第一滑套,4-第一弹簧,5-马达,6-锯片,7-推料机构,71-第一支撑柱,72-收料架,73-第二滑杆,74-第一直齿条,75-推板,76-第一支撑架,77-电机,78-缺齿轮,8-卡紧机构,81-收料框,82-第二支撑架,83-夹板,84-第三弹簧,85-第二直齿条,86-第二支撑柱,87-第一转轴,88-直齿轮,89-单向齿轮,810-第三直齿条,9-挡料机构,91-第三支撑架,92-第三滑杆,93-第一挡板,94-第四弹簧,10-自动切割机构,101-第四滑杆,102-第二滑套,103-第三支撑柱,104-拨杆,105-扭簧,106-楔形块,11-传送机构,111-第四支撑柱,112-第五支撑柱,113-第二转轴,114-第一皮带轮,115-第一平皮带,116-第二挡板,117-第三转轴,118-第一齿轮,119-第二平皮带,12-收集机构,121-收料箱,122-第六支撑柱,123-第三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5.实施例1一种农业用竹子切割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滑杆2、第一滑套3、第一弹簧4、马达5、锯片6、推料机构7和卡紧机构8,底板1顶部左前侧设有第一滑杆2,第一滑杆2上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套3,第一滑套3上转动式设有锯片6,第一滑套3左侧设有马达5,马达5输出轴与锯片6相连,第一滑套3与第一滑杆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推料机构7,推料机构7上设有卡紧机构8。
26.当人们需要对竹子进行切割时,人们将竹子放置在卡紧机构8上,随后启动推料机构7工作,推料机构7工作带动卡紧机构8工作,使得竹子掉落至推料机构7上,推料机构7将竹子传送至锯片6下方,人们启动马达5工作,马达5输出轴转动带动锯片6转轴,人们向下移动第一滑套3,带动锯片6与马达5向下移动,第一弹簧4被压缩,锯片6向下移动与竹子接触,便可将竹子进行切割,人们反复上下移动第一滑套3带动锯片6反复向下移动,便可将竹子均匀的进行切割,当竹子均切割完,人们松开第一滑套3,第一滑套3在第一弹簧4的作用下带动马达5与锯片6向上移动复位,随后关闭马达5与推料机构7工作。
27.推料机构7包括有第一支撑柱71、收料架72、第二滑杆73、第一直齿条74、推板75、第一支撑架76、电机77和缺齿轮78,底板1顶部右后侧设有第一支撑柱71,第一支撑柱71顶部设有收料架72,收料架72右侧设有第一支撑架76,收料架72右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二滑杆73,收料架72右侧滑动式设有推板75,推板75底部设有第一直齿条74,第一直齿条74与第二滑杆73滑动配合,第一直齿条74与收料架72滑动配合,底板1顶部右后侧设有电机77,电机77位于第一支撑柱71右侧,电机77输出轴中间设有缺齿轮78,缺齿轮78与第一直齿条74配合,第二滑杆73与第一直齿条74均在第一支撑架76内。
28.当人们需要竹子进行切割时,人们启动电机77工作,电机77输出轴转动带动缺齿轮78转轴,缺齿轮78转动带动第一直齿条74与推板75向左侧移动,第一直齿条74向左侧移动带动卡紧机构8工作,使得竹子掉落至收料架72上,推板75向左侧移动便可将竹子传送至锯片6下方,当缺齿轮78不与第一直齿条74啮合时,第一直齿条74与推板75将不再移动,缺齿轮78与第一直齿条74反复啮合,便可带动推板75间歇的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竹子间歇的向左侧移动,均匀的进行切割工作,当竹子均切割完毕,人们关闭电机77工作,向右侧移动第一直齿条74,带动推板75向右侧移动复位即可。
29.卡紧机构8包括有收料框81、第二支撑架82、夹板83、第三弹簧84、第二直齿条85、第二支撑柱86、第一转轴87、直齿轮88、单向齿轮89和第三直齿条810,收料架72顶部设有收料框81,收料框81前后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架82,第二支撑架82上均滑动式设有夹板83,夹板83与第二支撑架82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84,前侧夹板83上设有第二直齿条85,收料框81前侧设有第二支撑柱86,第二支撑柱86右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87,第一转轴87顶部设有直齿轮88,第一转轴87底部设有单向齿轮89,直齿轮88与第二直齿条85啮合,第一直齿条74前部左侧设有第三直齿条810,第三直齿条810与单向齿轮89配合。
30.当人们需要对竹子进行切割时,人们将竹子放置在收料框81上,竹子将掉落至夹板83之间,第一直齿条74向左侧移动带动第三直齿条810向左侧移动,使其与单向齿轮89接触,进而带动单向齿轮89与第一转轴87转动,第一转轴87转动带动直齿轮88转动,进而带动
第二直齿条85向前侧移动,第二直齿条85向前侧移动带动前侧夹板83向前侧移动,前侧第三弹簧84被拉伸,前侧夹板83向前侧移动将不再挡住竹子,竹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后侧夹板83向后侧移动,后侧第三弹簧84被拉伸,夹板83不再挡住竹子,竹子将掉落至收料架72上,当第三直齿条810不再与单向齿轮89配合时,夹板83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第二直齿条85向内侧移动复位,进而带动直齿轮88反向转轴复位,当竹子切割完毕,人们关闭电机77工作,向后侧移动第三直齿条810带动推板75与第一直齿条74向右侧移动复位。
31.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6-9所示,还包括有挡料机构9,挡料机构9包括有第三支撑架91、第三滑杆92、第一挡板93和第四弹簧94,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支撑架91,第三支撑架91上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三滑杆92,第三滑杆92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挡板93,第一挡板93前后对称与第三滑杆92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94。
32.当人们需要对竹子进行切割时,推板75向左侧移动带动竹子向左侧移动至与第一挡板93相贴,人们可向左侧拉动第一挡板93,第四弹簧94被压缩,第一挡板93向左侧移动不再挡住竹子,随后人们向下移动第一滑套3带动锯子向下移动对竹子进行切割,当竹子切割完毕,松开第一挡板93,第一挡板93在第四弹簧94的作用下向右侧移动复位。
33.还包括有自动切割机构10,自动切割机构10包括有第四滑杆101、第二滑套102、第三支撑柱103、拨杆104、扭簧105和楔形块106,底板1顶部左后侧设有第四滑杆101,第四滑杆101上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套102,第二滑套102与第一滑套3相连,底板1顶部左后侧设有第三支撑柱103,第三支撑柱103位于第四滑杆101左侧,第三支撑柱103上侧转动式设有拨杆104,拨杆104与第三支撑柱103之间连接有扭簧105,第一挡板93顶部设有楔形块106,楔形块106与第二滑套102均与拨杆104配合。
34.当人们需要对竹子进行切割时,人们向左侧拉动第一挡板93,第一挡板93向左侧移动带动楔形块106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拨杆104转动,扭簧105发生形变,拨杆104转动带动第二滑套10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锯子与第一滑套3向下移动,锯子向下移动便可对竹子进行切割,人们反复左右推动第一挡板93,便可带动锯子反复上下移动,将竹子均匀的切割,当第一挡板93带动楔形块106向右侧移动时,楔形块106不再与拨杆104接触,拨杆104在扭簧105的作用下反向转动复位,使得拨杆104不再与第二滑套102接触,进而使第一滑套3在第一弹簧4的作用下带动锯子与第二滑套102向上移动复位。
35.还包括有传送机构11,传送机构11包括有第四支撑柱111、第五支撑柱112、第二转轴113、第一皮带轮114、第一平皮带115、第二挡板116、第三转轴117、第一齿轮118和第二平皮带119,底板1顶部前侧左右对称设有第四支撑柱111,底板1顶部后侧左右对称设有第五支撑柱112,左右两侧第四支撑柱111与第五支撑柱112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113,第二转轴113上均设有第一皮带轮114,第一皮带轮114之间连接有第一平皮带115,第四支撑柱111与第五支撑柱112之间均连接有第二挡板116,前部第二挡板116右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117,第三转轴117与右侧第二转轴113上均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二平皮带119,电机77输出轴前侧与第三转轴117后侧均设有第一齿轮118,第一齿轮118相啮合。
36.切割完毕的竹子将掉落至第一平皮带115上,电机77输出轴转动带动上侧第一齿轮118转动,进而带动下侧第一齿轮118转动,第一齿轮118转动带动第三转轴117转动,从而
带动第二皮带轮与第二平皮带119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轴113转动,第二转轴113转动便可带动第一皮带轮114与第一平皮带115转动,第一平皮带115轮转动便可带动切割完毕的竹子向右侧移动。
37.还包括有收集机构12,收集机构12包括有收料箱121、第六支撑柱122和第三挡板123,底板1右侧滑动式设有收料箱121,底板1顶部右后侧设有第六支撑柱122,第六支撑柱122上转动式设有第三挡板123,第三挡板123与收料箱121配合。
38.切割完毕的竹子将通过第一平皮带115掉落至收料箱121内,当人们需要对收料箱121内的竹子进行收集时,人们转动第三挡板123,使其不再与收料箱121配合,这时人们便可向右侧拉动收料箱121取出,当收料箱121内的竹子均收集完毕,人们将收料箱121放回,反向转动第三挡板123,使其与收料箱121配合。
39.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