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木工多用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42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木工多用机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工机械,具体说是一种小型木工多用机床。
我们知道,近几年木工机械得到很大发展,由单一锯、刨结构向多功能结构转变,出现了许多小型木工多用机床,其刨削装置、锯削装置多安装在同一传动轴上,通过皮带,由同一电动机带动工作,因此,各种功能在同一转速下工作,满足不了各种功能的最佳转速状态,且各运动不能分离,造成动力浪费,增加了工作不安全因素,加大了噪音也有的小型木工多用机床的刨削装置和锯削装置分别设置被动齿轮,通过变速箱由同一电机带动,以适用于不同工作转速和各运动的分离,但结构复杂、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成本低、操作方便的一种小型木工多用机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如下方案来实现,一种小型木工多用机床,设有机体、刨削装置、锯削装置、电机,其特征是机体内设有轴耳,摇臂经销轴与轴耳相联接,摇臂一端设有电机,另一端设有锯轴轮,电机轮与锯轴轮上设有传动带,刨轴轮设在机体上,其位于传动带内侧,摇臂上还设有操作杆,由操作杆实现摇臂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操作杆,其一端穿过扇形板上的长槽孔与摇臂的一端相连接,扇形板固定在机体上,扇形板将操作杆分为两段,一段设有内锁紧套,另一端设有外锁紧套,操作杆、内锁紧套、外锁紧套可沿扇形板上的长槽孔移动,操作杆另一端设有锁紧螺母。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移动操作杆可改变电机和锯轴的相对位置,以实现锯削或刨削,具有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成本低及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左视图。
如图所示,机体1上设有刨削装置19,锯削装置20,机体1的顶板上设有轴耳2,摇臂4经销轴3与轴耳2相联接,摇臂4一端设有电机12,另一端设有锯轴轮6,锯轴轮6是经锯轴7与摇臂4相接的,锯轴7上设有锯片5,电机轮11与锯轴轮6上设有传动带10,刨轴轮8设在刨轴9上,使刨轴轮8位于电机12、锯轴轮6之间,即传动带10内侧,扇形板18上端固定在机体1内侧,扇形板18上设有长槽孔17,操作杆16一端穿过扇形板18上的长槽孔17与摇臂4相连接,扇形板18将操作杆16分为两段,与摇臂4相连的一段上设有内锁紧套13,另一段上设有外销紧套14,操作杆16的另一端设有锁紧螺母15,操作杆16、外锁紧套14、内锁紧套13可沿扇形板18上的长槽孔17上、下移动,工作时,若需锯削加工,松开锁紧螺母15,将操作杆16沿扇形板18上的长槽孔17向下移动,摇臂4以锁轴3为转点而转动,电机12向下移动,锯轴轮6向上移动,锯片5上升到工作位置,此时刨轴轮8与传动带10脱离,紧固锁紧螺母15,外锁紧套14与内锁紧套13紧靠在扇形板18上,以确定操作杆16的位置,接通电源,电机轮11经传动带10带动锯轴轮6旋转,经锯轴7带动锯片5工作,刨削装置不工作,若需刨削加工,松开锁紧螺母15,将操作杆16沿扇形板18上的长槽孔17向上移动至如
图1的位置,电机12向上移动,锯轴轮6向下移动,锯片5下降至机体内,传动带10紧压刨轴轮8,紧固锁紧螺母15,接通电源,电机轮11经传动带10带动刨轴轮8转动,刨轴9带动刨削装置工作。
本实用新型经试验证明,其功能齐全,操作方便,操纵操作杆16可分别实现刨削加工和锯削加工,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重量轻,适于木工流动作业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木工多用机床设有机体、刨削装置、锯销装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机体内设有轴耳,摇臂经销轴与轴耳相联接,摇臂一端设有电机,另一端设有锯轴轮,电机轮与锯轴轮上设有传动带,刨轴轮设在机体上,其位于传动带内侧,摇臂上还设有操作杆,由操作杆实现摇臂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木工多用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操作杆一端穿过扇形板上的长槽孔与摇臂的一端相连接,扇形板固定在机体上,扇形板将操作杆分为两段,一段设有内锁紧套,另一段设有外锁紧套,操作杆、内锁紧套、外锁紧套可沿扇形板上的长槽孔移动,操作杆另一端设有锁紧螺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工机械,具体说是一种小型木工多用机床,其设有机体、刨削装置、锯削装置、电机,特征是机体内设有轴耳,摇臂经销轴与轴耳相联接,摇臂一端设有电机,另一端设有锯轴轮,电机轮与锯轴轮上设有传动带,刨轴轮设在机体上,其位于传动带内侧,摇臂上还设有操作杆,由操作杆实现摇臂的升降,以实现刨削装置和锯削装置分别工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成本低,操作方便,使用安装,重量轻,适于木工流动作业应用,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小型木工多用机床。
文档编号B27B9/04GK2294826SQ97233229
公开日1998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20日
发明者柯迈荣 申请人:苗丰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