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962540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具材料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属于家具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木材是一种可再生的天然材料,其以强重比高、易于加工、绝缘性好的特点,在家具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木材资源的减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木材利用的数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木材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家具生产中,人们过多追求高性能的优质木材,大量遗弃低劣质木材,不仅导致了优质木材的短缺,也造成了木材资源的极度浪费。
[0003]目前,应用于家具生产中的木材大多具有密度小、力学强度低、尺寸稳定性不高、抗吸水率和阻燃性差等缺点。为此,在现有的木材资源中,通过改性处理木材,实现木材尤其是低劣质木材的高性能化,充分利用低劣质木材,提高木材资源的利用率,不仅能够缓解木材的供需矛盾,也能扩大木材在家具生产中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通过采用自行配制的高效改性剂,实现了杨木材料尺寸稳定性、抗吸水率、阻燃性、表面硬度等综合性能的极大提升,从而提高了杨木材料的应用价值。
[0005]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合成改性处理剂,b)预处理木材,c)浸渍处理木材,d)加热固化。
[0006]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a)中,改性处理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由79.6%脲醛树脂、0.4%纳米二氧化硅和20%复合阻燃剂混合而成。
[0007]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脲醛树脂采用传统碱-酸-碱工艺由尿素和甲醛按摩尔比1:1.15合成,其游离甲醛含量为0.1%。
[0008]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用占其重量比0.15%的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了表面处理。
[0009]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阻燃剂由磷酸三苯酯和硼酸锌按质量比3:2复配而成。
[0010]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b)中,预处理木材包括:裁切木材、浸水清洗、晾晒、烘干。
[0011]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c)中,浸渍处理木材包括如下步骤:1)将预处理后的木材浸没于改性处理剂中,在0.02MPa压力下保持30 min ;2)恢复至常压保持6 h ;3)减压至0.02MPa保持30 min ;4)恢复至常压保持6 h。
[0012]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d)中,加热固化条件为:温度120°C,固化时间30min。
[0013]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通过采用自行配制的高效改性剂,实现了杨木材料尺寸稳定性、抗吸水率、阻燃性、表面硬度等综合性能的极大提升,从而提高了杨木材料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改性处理方法的工序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改性处理方法的工序步骤图;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合成改性处理剂,b)预处理木材,c)浸渍处理木材,d)加热固化。
[0017]本发明提及的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以脲醛树脂和纳米二氧化硅为主要改性剂,并使用偶联剂和复合阻燃剂,制成了高效木材处理剂;利用减压-加压的方法浸渍处理杨木材料,并通过加热使处理剂在木材中固化,制成了脲醛树脂/纳米二氧化硅/杨木复合材料。通过对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综合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处理剂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木材的抗吸水性、阻燃性、表面硬度和尺寸稳定性,有效提升了木材的综合应用价值。
实施例
[0018]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a)合成改性处理剂,具体合成过程为:首先按照传统碱-酸-碱工艺将尿素和甲醛合成脲醛树脂,其中,尿素和甲醛摩尔比为1:1.15,合成的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为0.1%;再将纳米二氧化硅原料用占其重量比0.15%的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阻燃剂磷酸三苯酯和硼酸锌按质量比3:2复配成复合阻燃剂;之后按重量百分比计,将79.6%的脲醛树脂、0.4%的纳米二氧化硅和20%的复合阻燃剂放入搅拌容器中混合,高速搅拌lOmin,即合成改性处理剂。
[0019]b)预处理木材,先按家具制作用料规格将杨木材料裁切成符合规格要求的板材,再将板材浸入水槽中进行清洗,清洗过后晾晒12h,之后将板材放入鼓风干燥箱中,于105°C条件下干燥24h。
[0020]c)浸渍处理木材,具体处理过程为:先将改性处理剂放入低压浸渍罐中,再将预处理后的木材放入低压浸渍罐中,让木材浸没于改性处理剂中;然后减低压力至0.02MPa,保持30 min ;再恢复至常压,保持6 h ;之后继续减压至0.02MPa,保持30 min ;最后又恢复至常压,保持6 ho
[0021]d)加热固化,先将浸渍处理后的木材自然晾晒10h,然后在120°C条件下加热木材30min,以使改性处理剂在木材中完全固化,之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得综合性能优异的改性木材。
[0022]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通过采用自行配制的高效改性剂,实现了杨木材料尺寸稳定性、抗吸水率、阻燃性、表面硬度等综合性能的极大提升,从而提高了杨木材料的应用价值。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合成改性处理剂,b)预处理木材,c)浸渍处理木材,d)加热固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改性处理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由79.6%脲醛树脂、0.4%纳米二氧化硅和20%复合阻燃剂混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脲醛树脂采用传统碱-酸-碱工艺由尿素和甲醛按摩尔比1:1.15合成,其游离甲醛含量为0.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用占其重量比0.15%的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了表面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阻燃剂由磷酸三苯酯和硼酸锌按质量比3:2复配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预处理木材包括:裁切木材、浸水清洗、晾晒、烘干。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浸渍处理木材包括如下步骤:1)将预处理后的木材浸没于改性处理剂中,在0.02MPa压力下保持30 min ;2)恢复至常压保持6 h ;3)减压至0.02MPa保持30 min ;4)恢复至常压保持6 h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加热固化条件为:温度120°C,固化时间30min。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合成改性处理剂,b)预处理木材,c)浸渍处理木材,d)加热固化。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用于家具制作的杨木材料的改性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通过采用自行配制的高效改性剂,实现了杨木材料尺寸稳定性、抗吸水率、阻燃性、表面硬度等综合性能的极大提升,从而提高了杨木材料的应用价值。
【IPC分类】B27K3/08, B27K3/52
【公开号】CN105382894
【申请号】CN201510682034
【发明人】杨小锋
【申请人】苏州东邦家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