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纱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73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纱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所属技术 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机上使用的安装在导纱板上对加捻纱线进行导向的导纱钩。
背景技术
目前有纺纱机上普遍使用的导纱钩,后端有与导纱板连接的齿条或呈U形连接机构,中间为由钢丝在空间卷绕成环状的过纱通道,经加捻的纱线通过过纱通道改变传送方向。ZL03238968公开的就是后端呈U形的导纱钩。通常将纱线上在3mm以上的纤维称作毛羽,由于导纱钩的过纱通道孔径一般较大,因此导纱钩几乎不具有毛羽聚集效果。为了使纱线通过导纱钩时能够部分地聚集毛羽,通常的做法是减小过纱通道的孔径,必须使用直径较细的钢丝作为制作导纱钩材料,其后果是导纱钩的强度降低,容易弯曲、断裂,并在纱线的压力下导致振颤造成纱线张力不匀,易造成纱线断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上述导纱钩聚集毛羽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解决的在导纱钩过纱通道与纱线接触部位的内壁上沿纱线运动方向开设V形槽,槽的底部为圆弧面。这样纱线通过V形槽时,槽的两壁将毛羽聚拢,在纱线的自旋作用下卷绕并聚集在纱线上,形成二次加捻,可以起到毛羽的聚集效果。由于毛羽的长度在3mm以上,V形槽的底部圆弧直径在3mm内即可起到聚集毛羽的作用,其底部圆弧直径越小,聚集效果越明显;底部圆弧直径过小,光洁度难以保证,容易增加加捻阻力,因而以纱线直径的5-10倍较佳,经试验,对毛纺、麻纺纱线能减少毛羽约20%以上,对棉纺纱线能减少毛羽约15%以上。
为了降低V形槽对纱线的加捻阻力,提高毛羽聚集效果,所述V形槽的宽度沿纱线运动方向逐渐减小。由于V形槽进口大,纱线所受阻力较小,其出口虽小于进口,但毛羽在V形槽内加捻后使得纱线的阻力也随之减少。
本实用新型在过纱通道上开设供纱线通过的V形槽,可以较好地起到聚集毛羽的作用,其聚集毛羽的效果与过纱通道的孔径大小无关,制作导纱钩的钢丝材料直径可以增大以提高其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I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沿B-B线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导纱钩钩体[3]中间有环状的过纱通道[2],后端有与导纱板连接的齿条[1],在导纱钩过纱通道[2]与纱线接触部位的内壁上沿纱线运动方向开设V形槽[4],如图3所示,槽的底部为圆弧面,V形槽的纱线进口端按常规形成集合面即光滑的圆弧面,以减少进纱阻力,避免形成新毛羽。由图4所示,V形槽[4]的宽度沿纱线运动方向逐渐减小。由图5所示,V形槽的深度沿纱线运动方向逐渐减小,由于毛羽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聚集,纱线的直径也随之减小,V形槽后部不断抬高可以提高导纱钩对纱线的张力。纱线[7]经过导纱钩上的V形槽的加捻作用如图6所示,图中导纱钩钩体[3]通过其后端的齿条由调节螺钉[5]固定在导纱板[6]上。
权利要求1.一种导纱钩,钩体[3]上有在空间上卷绕成环状的过纱通道[2],其特征在于过纱通道与纱线接触部位的内壁上沿纱线运动方向开有V形槽[4],槽[4]的底部为圆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钩,其特征在于V形槽[4]底部的圆弧面直径是纱线直径的5-1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纱钩,其特征在于V形槽的宽度沿纱线运动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纱钩,其特征在于V形槽的深度沿纱线运动方向逐渐减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纱钩,在钩体[3]过纱通道[2]与纱线接触部位的内壁上沿纱线运动方向开设V形槽,槽的底部为圆弧面。这样纱线通过V形槽时,槽的两壁将毛羽聚拢,在纱线的自旋作用下卷绕并聚集在纱线上,形成二次加捻,可以起到毛羽的聚集效果。经试验,对毛纺、麻纺纱线能减少毛羽约20%以上,对棉纺纱线能减少毛羽约15%以上。
文档编号D01H13/00GK2760066SQ200420122379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8日
发明者王铁宇 申请人:铜陵市精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