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936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尘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例如梳棉机或威罗机的除尘管道。
供给梳棉机的材料对梳棉机的最终产品生条有影响。由于给料的不规则会造成生条厚薄不均,因此生条会反映出给料的不规则。这些缺陷在制作纱的其余过程中几乎无法矫正,因此直接影响到纱的最终质量。给料如要均匀,在给料管道中形成的填絮必须在宽度上均匀分布,密度相同。在这里的一个问题是向梳棉机供应纤维簇的纤维簇气流供应不均匀。该问题通过由给料装置分成两部分的管道解决,结果棉絮向梳棉机的实际供应只在该给料装置处受到影响。
对给料的另一要求、特别对于高性能梳棉机来说是高度开松,因为这些梳棉机较之普通梳棉机性能之所以提高部分是由于在针布上的作用更大,因此要求材料开松得更细。因此在该给料装置的紧下游设置一主要开松纤维簇的开松辊。尽管靠空气平衡的提高和结构的改进使得这些管道最佳化,但管道由两部分构成的基本原理不变,当今基本采用这一原理。
现今的高性能梳棉机的生产率为180kg/小时。在此高生产率下,对给料的要求随之提高。在除尘过程中,主要用除尘机如粗除尘器或细除尘器进行该给料的预除尘。粗除尘器大多设置在该过程起始处即开包机紧下游,开包机从包中取出棉花后把棉花供入运输气流中。有各种各样的粗除尘器,但它们的某些特点相同。材料大多使用粗闭合工作辊在自由飞行中予以处理。因此开松作用弱,尤其是除去纤维簇外表面上的粗脏粒。粗除尘器还除去自由脏粒如碎块或其他外来脏粒。
细除尘器在该方法中使用在后面得多,大多在梳棉机的紧前方。细除尘器更多的是除去纤维簇内的脏粒。因此该除尘步骤发生在另一开松步骤之后。细除尘器几乎总是与夹持给料和该给料后该辊的更细针布配合。为除尘更彻底,作为除尘辊的该开松辊上比方说有尘刀和锯齿状针布。
尚未见到有除尘管道、有除尘功能的填料管道。EP810309公开了一种设备原理,其中,细除尘器并入在填料管道中。该专利公开了一包括许多与一细除尘器中的衬相符的尘棒的填料管道,其缺点是这些尘棒的布置非常复杂,填料管道中的可用空间比细除尘器中小,结果空间既小效果又不好。
上述专利的主要缺点是结构复杂,因此成本高。此外,它们的工作不可靠。相较之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上述类型的装置但克服所述缺点,特别是把细除尘功能并入填料管道中而不采用细除尘器的复杂设计。
该目的由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实现。通过在转移点紧下游设置刀,不仅除去由开松辊离心力向外摔出的脏粒,而且除去由转移点的“精梳作用”释放的粒子。一布置在刀上游和转移点紧下游的引导件会把这些释放的粒子压回到该辊上,从而不利于除尘。该“紧”词在这里还指转移点与刀之间没有会影响脏粒分离运动的部件。
一辊上的粒子如脏粒或纤维的摔去由转动方向上位于辊面(1)横向上的开松辊(2)生成的离心力造成(见图1)。除了离心力,重力也作用在粒子上。在最佳摔出点上,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对于一辊来说,该点在转动方向上位于与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垂线成90°角处。当在转动方向上与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垂线之间的角度大于230°时,作用在要摔出粒子上的重力和离心力不再确保摔出在技术上有利。因此,摔出点在转动方向上与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垂线之间的角度最好为10°-最大190°。
但是,脏粒和纤维不应在同一点上摔出。因此需要两个摔出点脏粒摔出点和纤维摔出点。尽管理想的情况是设定粒子的精确摔出点,但实际上不是摔出点而是脏粒或纤维的一摔出区。
为在本发明除尘管道中实现恒定除尘,最好把两摔出点设置成确保无故障摔出并根除对空气平衡可能的削弱。
下文称为分离点的脏粒摔出点设定为转移点与刀刃之间的分离间隙。此时,转移点设定为这样的一点,在该点上,给料装置针布与开松辊针布之间的距离最短。该点有时也称为分梳点,在该点上纤维转移到开松辊上。转移点与刀刃之间用转移点与刀刃之间从转动方向上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转移点算起的角度(β)表达的距离为10°-65、最好为10°-45°、特别是20°-45°。该距离影响到分离间隙的开度、从而影响摔出数量和摔出组成。
由于除尘管道主要用于棉花的除尘,因此角度(β)的设定决定于纤维的长度和玷污程度。但是也可使用该填料管道由设置在最小位置上的该刀开松化学纤维。该刀此时用作通常的引导件。或该刀可代之以一引导板,该除尘管道的工作方式就与普通填料管道相同。
由开松释放的脏粒在转移点下游从该冲击圈在离心力作用下摔出到出口管中。因此,最好是,给料辊相对开松辊在转动方向上倾斜25°-90°角(给料辊转动轴线与开松辊转动轴线之间的连线与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垂线之间在转动方向上的角度)。
纤维摔出点最好布置成在技术上有利于纤维的摔出。由于纤维在转移点上开松,因此纤维在开松辊上停留时间长在技术上是不利的,因此迅速摔出有利于整个过程。在刀刃与该摔出点之间设置一可清楚隔开分离点与纤维摔出点的引导面。该引导面可为一独立引导件,也可与刀连成一体。最好是,该刀向后延长,这在下文详细说明。
引导面可与辊面的半径平行,此时离开辊面的距离可保持不变,也可张开。“张开”指两表面之间的距离在转动方向上递增。该距离一张开,纤维会在针布上向外运动,从而可摔出。纤维的该运动使得该摔出点最好设置在40°-55°角度(γ)上(从转动方向上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开始张开算起的角度)。“开始张开”指引导件与辊面之间的距离在该处开始递增。该张开最好发生在刀刃紧下游,该摔出点然后设置在40°-55°角度(γ)上,该角度从转动方向上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刀刃开始算起。
该刀最好包括其后边上的引导件。刀刃对由脏粒和纤维在其上摩擦造成的磨损耐磨。因此,该刀可使用耐磨材料制成和/或使用刀刃可更换的刀。
另一种办法是把刀和引导件制成一体。把一张金属板制成预定厚度后磨出刀刃后把该金属板弯成预定弧度,从而生成可捕获脏粒或碎纤维的无紧固件或凹槽的细刀刃。该制作工艺的优点是可制成可更换的性价比高的刀。因此最好把紧固件、特别是在安装刀时可调节转移点/刀刃距离的紧固件设置在该刀的该边上。
本发明除尘管道的除尘能力受刀刃与针尖之间的距离和刀刃与转移点之间的距离的影响。可用手也可用一驱动装置调节刀的这一位置。此外,可定期也可连续进行该调节。此外,该调节也可根据玷污程度、纤维长度或棉花原产地与进行该调节的控制相结合。也可根据在该梳棉机上测得的参数例如产品中的毛粒数进行该调节。除了调节刀,开松辊的速度也对除尘能力有影响。控制中也可计及该参数。
下面结合


本发明各例和优点。各附图中相同部件用同一标号表示。
图1示意出粒子受力状况(见上述说明)。
图2示出本发明除尘点布置。
图3例示出本发明除尘管道结构。
图4为一装有本发明除尘管道的梳棉机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刀的示意图。
图2示意出本发明除尘点的可能位置,1、α,给料辊相对开松辊的斜角,为给料辊转动轴线与开松辊转动轴线之间的连线与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垂线之间在开松辊转动方向上的角度;2、β,从转动方向上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转移点开始算起的转移点与刀刃之间的角度;3、γ,刀刃或引导件开始张开处与摔出点之间的角度,引导件的开始张开处指在此处引导件/辊面距离在转动方向上开始递增。
角度α、β和γ之和最好不超过180°-200°,使得纤维摔出点也位于技术上有利的点上。给料辊不必在转动方向上相对开松辊倾斜,尽管稍稍倾斜就有利于除去脏粒。除尘管道布置的一例因此可为45°的α角,20-35°的β角和45°的γ角。脏粒分离点因此位于α与β之间或45°与80°之间,摔出点位于α、β和γ之和处、最大为125°。此时,还应指出,以上不是绝对摔出点,而是摔出区。在除尘布置的该例中,脏粒分离点和纤维摔出点各布置在其最佳摔出点上。脏粒分离点和纤维摔出点都有重力帮助粒子的摔出,从而在某些情况下无需另外使用抽吸装置抽出粒子。
可另外设置一引导板28使得摔出的纤维在管道的最底部转向,特别是在各角之和约为180°-200°时设置该引导板。
图3为一除尘管道中本发明除尘点的布置的示意图。给料辊9和给料槽10一起把纤维簇从填料管道7的顶部传送到开松辊1。此时,给料槽与给料辊之间的最短距离构成给料点或夹持点。
纤维簇在两辊之间进一步传送到两辊之间的最短距离。该点称为转移点7,但也称为分梳点。棉花纤维在这里转移到开松辊上。由开松释放的脏粒在转移点下游从冲击圈上由离心力摔出到出口管12中。该出口管可为方向笔直朝下的抽吸管,结果重力也帮助脏粒的排出。
粘着在开松辊针布上的纤维在分梳点紧下游由刀刃3分离粗脏粒和未开松的纤维结。调节刀刃与转移点之间的距离即可调节摔出量和除尘效率。
纤维材料沿着一设置在刀紧后方的引导件进一步传送到开松辊上。该纤维材料然后沿切线从开松辊摔入管道底部8。然后,纤维材料由用一缩合风扇引入的空气13缩合。气流也可正对开松辊以帮助纤维簇和/或纤维的摔出。空气从管道底14后面上一筛壁排出。填絮由管道底部中的输出辊15传送到梳棉机的输入板16上的给料辊。
图4示出装有本发明除尘管道6的工作宽度为1.5米的一回转盖板梳棉机20、例如Rieter梳棉机C60。纤维簇经各除尘工序经输送管(未示出)最终传送到该梳棉机的除尘管道。除尘管道然后把作为填絮的纤维簇传送到该梳棉机。给料装置27把纤维簇供给刺辊21。刺辊对纤维簇进行开松后除去某些脏粒。最后一个刺辊把纤维传送到梳棉滚筒22。梳棉滚筒22与梳棉机盖板24配合,同时进一步平行传送纤维。梳棉机盖板用梳棉机盖板清洗装置清洗。纤维在梳棉滚筒上回转若干圈后用落纱辊23从梳棉滚筒上落纱后传送到轧光机挤压辊26后最后作为生条落在一条筒(未示出)中的条筒棍上。
图5示出一有一引导刃的引导件。该引导件也可为一加长刀。制作该刀时可先制作一有一刀刃的笔直刀板,然后把该加长刀在宽度上弯出预定弧度,该弧度在开松辊的转动方向上递增。从而引导件与开松辊之间的间隙张开,从而使得纤维摔出。所述生产步骤也可相反进行,但这样不利于获得精确的磨刀刃。
可特别对金属板进行机加工、如用铣床或磨床把刀刃加工得笔直。最好只在刀的一面、特别是在与开松辊相反的一面上磨制刀刃。因此正对开松辊的一面为光滑面,防止粘上纤维。本发明加长刀也可由两部分构成。
为紧固加长刀,最好只在刀的端面上设置紧固件(5)如一槽和一紧固螺丝(图5中只示出刀的一面)。紧固装置设置成可调节转移点与刀刃之间的距离,这涉及径向位移。最好用手或自动、最好借助于一驱动装置进行该调节。
该除尘管道可配备一独立控制装置或与一基本控制系统如梳棉机或总厂的控制系统连接。对于提高除尘管道的性能来说,除尘程度、出口处纤维损坏和/或毛结的增加和好纤维损耗形式的纤维负荷是互相有关的重要参数。例如,除尘度高主要伴有纤维负荷增加。这些参数与机器参数如开松辊的转速、转移点/刀刃距离或夹持点/转移点距离有关。为简化调节,可在比方说EP452676所述一控制盘中集成这些参数。从而操作简化,操作员只须作出决定后设定所有机器参数例如该组参数、除尘强度和摔出数量。
可与在梳棉机上测得的参数组合,例如根据在梳棉机上测得的参数比方说毛结、厚薄进行调节。这些参数例如在落纱区中的棉网或生条上已测得。
部件标号对照表1开松辊2辊面3刀刃4引导件5紧固件6除尘管道7管道顶部8管道底部9给料辊10给料槽11针布12脏粒分离管(出口管)13注入供气管道底部14分离空气与尘土的透气壁15给料装置16引导板17转移点(分梳点)18脏粒分离点(脏粒摔出点)19纤维摔出点20梳棉机21刺辊22滚筒23落纱辊24回转盖板25回转盖板的清洗件26脱开27给料装置28折流板或引导件α给料辊相对开松辊的斜角β转移点与刀刃之间的角度γ刀刃与纤维摔出点之间的角度
权利要求
1.用于纺纱机的除尘管道(6),包括一辊(1),该辊最好为一开松辊,该辊上有一刀,刀刃(3)与该辊的转动方向相对;以及该辊的一给料装置,该给料装置最好为一有一槽(10)的给料辊(9),该给料装置与该辊之间形成一转移点(17),其特征在于,该刀设置在该转移点紧下游。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形成有转移点(17),在这里通过喂入辊和开松辊转动轴线的平面在开松辊转动方向上相对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垂直平面倾斜25-90°的角(α)。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转移点与刀刃之间从转动方向上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转移点算起的角度(β)为10°-65°、特别是10°-45°。
4.按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刀刃与纤维摔出点的起端之间从转动方向上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刀刃算起的角度(γ)为40°-55°。
5.按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刀刃后有一引导件(4)。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刀刃和引导件连成一体。
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引导件与所述辊上针布表面之间的距离恒定。
8.按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引导件与所述辊上针布表面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9.按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引导件与开松辊上针布表面之间的距离在转动方向上递增。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该距离的递增开始于刀刃紧下游。
11.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该距离的递增开始于引导件与辊面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区域的下游。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距离递增起端与纤维摔出点的起端之间从转动方向上通过开松辊转动轴线的距离递增起端算起的角度(γ)为40°-55°。
13.按上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刀刃相对转移点的位置可调节。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可用机械装置如一驱动装置进行该调节。
15.按上述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所述的除尘管道,其特征在于,可连接一控制装置或本身包括控制装置。
16.一种有用按上述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除尘管道的刀,其特征在于,该刀与引导件一起用一金属板制成。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该刀的刃仅在一个侧面上含有被磨的刀部,该刀部设在刀的与开松辊相反的侧面上。
18.按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刀与引导件一起有一弧度使得引导件设置为与开松辊表面平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梳棉机的一除尘管道,该开松辊有一刀。
文档编号D01G15/34GK1954104SQ200580015843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8日
发明者G·T·格里瑟, D·萨罗, P·纳特扎默, C·索特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