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绒的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07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绒的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可同时对双面绒毛带半成品进行剖切成型有数片绒毛带的 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绒毛带的生产制造,通常藉由针织机制作而成,所针织而成的绒
毛带半成品,如图6所示,即绒毛带半成品70在上布带71与下布带72之 间针织有绒毛73,以现有技术的切割装置而言,设置有一切刀60,当前述 的绒毛带半成品70藉由切刀60的刀片切割后,即可获得二片呈"单面" 的绒毛带。
由于此种切割方式,在生产制造绒毛带时,其仅能制作成出二片单面 绒毛带,而无法同时制作出不同型式,例如呈双面的绒毛带,因此,不 但生产速度有限且在成品的样品上亦有限,而有其产品型式及生产速度受 限等问题存在。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切割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 ;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 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 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 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切割装置,便成为当前业界极 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切割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 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 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切割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切割 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 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切割装置存在的在绒毛带制作上 生产速度及可制作的绒毛带型式受到限制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 切割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快速且同时将绒毛带切割出 一片 双面绒毛带及二片单面绒毛带,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 双面绒的切割装置,其机台上设有三转轮、 一调整轮及切刀等;二转轮, 以间隔方式设置; 一切刀,具挠性且呈环状,并设置在二转轮的轮缘面上; 一调整轮及另一转轮,位于前述二转轮之间且推抵其中一侧切刀的刀片, 使切刀于该处形成为上、下刀片且其间形成有一切割用间隙。
所述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进一步在机台设有一基座,前述各转轮及 调整轮可设置在基座上,于基座的一端设有长孔,调整轮的轴杆设置在长 孔处。
所述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进一步包括有在机台上设有座体,在座体 上设有调整组,其设有二间隔的螺杆、上压板、垫圈、下压板及调整螺帽 等,该螺杆的一端设在机台座体上所设的设置孔处,又上、下压板相对于 螺杆处设有穿孔且二者之间设有垫圈,二压板的穿孔及垫圈套设在螺杆上, 另于二压板的外侧处且位于螺杆上设有调整螺帽,前述的上、下切刀位于 二压^反之间。
所述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进一步包括有间隔片,其设置在机台上且 位于上、下压板之处,并位于上、下刀片之间。
所述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进一步包括有导引组,其设有位于机台所 设的座体二端的第 一导轮及位于座体上的第二导轮,第 一导轮以轴杆贯穿 设在一固定在座体上的轮座,又第二导轮由上、下二组且呈并列轮体组成, 各轮体相对由设在机台座体的轮轴贯穿,其另端设有垫圈及以固定件予以 结合固定。
所述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进一步包括有导杆,其设在一固定在机台 座体且位于调整座另侧的导座,导座的二端突伸有二支臂,其自由端与导 杆二端固定。
藉由前述技术手段的运用,本发明的切割装置可同时对绒毛带半成品 予以切割成具有一片双面绒毛带及二片单面绒毛带,在绒毛带的制作上, 确可节省工时成本且可提高生产速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 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状态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环状切刀的切割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切割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切割
10:轮座
11、 12、 14:转轮
13:调整轮
16:座体
162:设置孔
20:导引组
221:轮座
23:第二导轮
232:垫圈
24:导杆
30:调整组
32:垫圈
34:下压板
40:切刀
42:下刀片
50:绒毛带半成品
51:上布带
53:下布带
54:上绒毛
60:切刀
71:上布带
73:绒毛
—意图。
101:长孔
15:基座 161:通孔 17:间隔片 22:第一导轮 222:轴杆 231:轮轴 233:固定件 241:导座 31:螺杆 33:上压+反 35:调整螺帽 41:上刀片 43:间隙
52:中布带
55:下绒毛 70:绒毛带半成 72:下布带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 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看图l及图2所示,本发明所设计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其于机台 上设有轮座IO、导引组20、调整组30及切刀40等。
该轮座10上设有一基座15,其上分别间隔依序设有一调整轮13及三 转轮ll、 12、 14;
一切刀40为具挠性且呈环状的刀片,其套设在二位于外侧的调整轮13 与转轮14之间,另在切刀40的外侧下方且位于前述的调整轮13与转轮14 之间设有可抵推切刀40刀片的二转轮1112,使得于二转轮ll、 12之间的 切刀40处分别形成有上刀片41及下刀片42;
前述的基座15为长型体,其所设置的各轮体可设计为呈直线排列,其 中一转轮可与动力机构(图中未示)连接并予以驱动,基座"于一端处设
有长孔101,用以安装调整轮13的轴杆与长孔101间设有距离调整装置, 前述的调整装置属于现有技术,故不予以赘述,以提供调整切刀40具有一 定的张力并使切刀40的上刀片41及下刀片42间形成有切割用之间隙43, 以供切割绒毛带。
配合参看第二及三图所示,导引组20及调整组30设在机台上且位于 二转轮ll、 12之间的上刀片41及下刀片42处,导引组20设有与机台连 接的座体16,于座体16上设有第一导轮22及位于其间的第二导轮23及导 杆24;
于座体16的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导轮22,该导轮22呈直立设置且以 一轴杆222贯穿并枢设在轮座221上,轮座221固定在座体16的相对端面 处,以提供切刀40边缘的抵顶;
又在座体16上设有数个呈凹状的通孔161,相对于通孔161 二侧的座 体16上分别设有第二导轮23,其由二上、下相对且呈直立并列状的轮体组 成,上、下二轮体间形成有可供上刀片41及下刀片42通过的间隙,在座 体16上相对于第二导轮23的设置处贯穿设有轮轴231;该轮轴231贯穿相 对的轮体,并于二者之间设有垫圈232及以固定件233相互连接固定组成, 前述座体16上且相邻第二导轮23设置处设有间隔片17,用于间隔上刀片 41、下刀片42;
又于座体16上所设的导杆24相对于通孔161的设置处,其位于二相 邻的第二导轮23之间并提供切割后绒布带的导引, 一导座241于二侧突伸 设有支臂且固定在座体16上,导杆24的二端设在各支臂的自由端处。
调整组30设在座体16上且相对于导杆24的另侧处,座体16上相对 设有设置孔162,调整组30包括有二间隔的螺杆31、垫園32、上压板33、 下压板34及调整螺帽35等,其中螺杆31 —端固定在相对的设置孔162处, 前述的上压板33、下压板34相对于各螺杆31位置设有穿孔,于螺杆31上 设有调整螺帽35且依序套设有下压板34、垫圈32、上压板33及另一调整 螺帽35,前述间隔并列的上刀片41、下刀片42由二压板之间通过,可藉 由转动调整螺帽35推移上压板33、下压板34,进而调整上刀片41、下刀 片42的位置相对于绒布带50的切割位置。
配合参看第四及五图所示,本发明所欲切割的双面式绒毛带,该绒毛 带半成品50包括有经由编织机器制成为具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上布带51、中 布带52及下布带53,且各布带间编织有上绒毛54及下绒毛55等构造,于 实际进行切割时,本发明的切割装置,调整其上刀片41相对于上布带51 与中布带52之间的上绒毛54位置,而下刀片42相对于中布带52与下布带53之间的下绒毛55,如此,绒毛带半成品50通过切割装置的调整组30 的上、下压板3334之间,再经由上刀片41、下刀片42的切割后,即可同 时获得位于中央的双面绒毛带53及位于二侧的单面绒毛带51、 53再由导 引组20引导输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 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面绒的切割装置,其机台上设有三转轮、一调整轮及切刀等,其特征在于二转轮,以间隔方式设置;一切刀,具挠性且呈环状,并设置在二转轮的轮缘面上;一调整轮及另一转轮,位于前述二转轮之间且推抵其中一侧切刀的刀片,使切刀于该处形成为上、下刀片且其间形成有一切割用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机 台设有一基座,前述各转轮及调整轮可设置在基座上,于基座的一端设有 长孔,调整轮的轴杆设置在长孔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 包括有在机台上设有座体,在座体上设有调整组,其设有二间隔的螺杆、 上压板、垫圈、下压板及调整螺帽等,该螺杆的一端设在机台座体上所设 的设置孔处,又上、下压板相对于螺杆处设有穿孔且二者之间设有垫圏, 二压板的穿孔及垫圈套设在螺杆上,另于二压板的外侧处且位于螺杆上设 有调整螺帽,前述的上、下切刀位于二压板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有间隔片,其设置在机台上且位于上、下压板处,并位于上、下刀片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Z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有导引组,其设有位于机台所设的座体二端的第一导轮及位于座体上的第 二导轮,第一导轮以轴杆贯穿设在一固定在座体上的轮座,又第二导轮由 上、下二组且呈并列的轮体组成,各轮体相对由设在机台座体的轮轴贯穿, 其另端设有垫圈及以固定件予以结合固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绒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有导杆,其设在一固定在机台座体且位于调整座另侧的导座,导座的二端 突伸有二支臂,其自由端与导杆二端固定。
全文摘要
一种双面绒的切割装置,其在机台的轮座上设有三个转轮及一调整轮,于二外侧转轮轮体间装有环状切刀,位于其间的二内侧转轮轮体抵于切刀刀片外侧,形成为二间隔的上、下刀片且其间形成一定间隙,并藉由机台上所设的导引组及调整组予以调整导引,使二切片可准确且同时切割双面绒毛带半成品,即可同时制成二片单面绒带及一片双面绒带,确为一具有可节省工时并具实用性的切割装置。
文档编号D06H7/04GK101173484SQ20061013803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3日
发明者郑正雄 申请人:蔡登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